“马蹄草”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蹄草味辛、微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利尿、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马蹄草
农村花草树木众多,有的则是农民恨之入骨的野草,常祸害庄稼,而有的是珍贵药草,深受农民喜爱,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的这种野草是马蹄草,它是一种药草。
它生长在农村的河边、湿地、路旁、水沟边上,由于它的叶子酷似“马蹄”,故称马蹄草。


马蹄草的分布区域:
马蹄草分布范围较广,如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江西登地区。
当然最为有名的无非就是杭州的马蹄草,食用有很久的历史,在当地有很多渔民种植。想吃的农村朋友可以去山上、路旁、水沟边采摘。
马蹄草在民间还有特别意义,尤其是外出的游子,对它都有深厚的感情,每次外出而归都会用马蹄草烹饪美食,它更像是一种寄托乡愁的野草。

马蹄草的形态及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部无毛,有多数肉质须根。
茎高(10—)20—48厘米,粗(1.5—)3—6毫米,实心,具细纵沟,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稀不分枝。基生叶3—7,有长柄。
叶片圆形,圆肾形或心形,长(1.2—)2.5-5厘米,宽(2—)3—9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深心形或基部二裂片互相覆压,边缘全部密生正三角形小牙齿。
叶柄长(4—)7—24厘米。茎生叶通常向上逐渐变小,稀与基生叶近等大,圆肾形或三角状心形,具较短的叶柄或最上部叶完全不具柄。
茎或分枝顶部有由2朵花组成的简单的单歧聚伞花序;苞片三角状心形,边缘生牙齿。
花梗长(1.5—)2—10厘米;萼片5,黄色,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1—1.8(—2.5)厘米,宽0.6—1.2(—1.5)厘米,顶端圆形。
雄蕊长4.5—7(—9)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1.6毫米,花丝狭线形;心皮(5—)7—12,与雄蕊近等长,无柄,有短花柱。
蓇葖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具横脉,喙长约1毫米;种子狭卵球形,长1.5—2毫米,黑色,有光泽,有少数纵皱纹。5—9月开花,6月开始结果。 


马蹄草的功效与作用:​
​马蹄草熬水喝有多种功效:可治疗暑湿腹泻、痢疾、湿热黄疸、下焦湿热、小便不利、血尿等疾病。马蹄草具有清热利湿、利尿作用。
马蹄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蹄草味辛、微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利尿、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清热利湿:
马蹄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与车前草同用,用于治疗暑湿腹泻、痢疾等病症。马蹄草也可与茵陈配伍,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等病症。
利尿:
马蹄草具有促进肾脏代谢、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小便不利、血尿、砂淋等病症,可与天胡荽、海金沙同用,起到利湿通淋的作用。
消肿解毒:
马蹄草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疔疮、瘰疬、臁疮、丹毒、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活血止痛:
马蹄草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跌打损伤、扭挫伤导致的淤血、疼痛等症状,可水酒煎服或外用。



马蹄草注意事项:
可外敷缓解跌打损伤、扭挫伤导致的淤血、疼痛等症状。
适量食用马蹄对身体有益,但过量或过敏需注意:
适量食用马蹄能够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物质,无需担心;
过敏者应避免食用马蹄,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应避免一次性进食过量马蹄,否则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应避免生吃马蹄,以免感染寄生虫。
不能根治疾病,症状严重者需就医。孕妇应禁服,婴儿、身体虚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能服用。


👆👆有喜欢健康养生小知识的朋友们!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