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白花开!
春天里大地复苏,很多植物的花也都开始慢慢开放了!
春天里尤其是一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也不甘示弱,在春天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都开始展示自己那妖娆妩媚的形态吸引着众多的人们投去赞赏的目光。
小小的紫花地丁也不甘落后,犹如其名,花箭像一根铁钉,顶部开出几朵紫色小花,所以得名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在每年早春成片盛开,紫色的小花朵犹如小精灵般争相开放。
紫花地丁的别名:
紫花地丁的别名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铧头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野堇菜、犁口菜(侗药名)、新疆香堇、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等。
这些名称可能因地域或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紫花地丁的花语及寓意象征是什么?
紫花地丁的花语和寓意象征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诚实、纯真、谦虚、真诚、清纯、永恒的美与爱、质朴、美德、淳朴、忠诚等。
这些花语既体现了紫花地丁的美丽和神秘,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紫花地丁的外观特征和内在特质使其成为了表达这些情感的理想选择。
紫花地丁的生长环境是及分布区域?
紫花地丁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
光照:
紫花地丁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也能适应阴凉环境,需要避免过度曝晒。
温度:
它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至25℃,能耐受寒冷5。
水分:
紫花地丁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但不宜过度浇水以避免根部腐烂,可以在庭园较湿润处形成小群落。
土壤:
紫花地丁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多种土壤环境中都能良好生长。
此外,紫花地丁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如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紫花地丁的生长形态及特征是什么?
紫花地丁属于:属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地上茎,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根状茎短,垂直,淡褐 色,长4—13毫米,粗2—7毫米,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
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厘米,宽0.5—1厘米。
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有时仅下面沿叶脉被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余厘米,宽可达4厘米。
叶柄在花期通常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10余厘米,上部具较宽之翅,无毛或被细短毛。
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长1.5—2.5厘米,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
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短,长1—1.5毫米,末端圆或截形,边缘具膜质白边,无毛或有短毛。
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厘米,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厘米,里面有紫色脉纹。
距细管状,长4—8毫米,末端圆;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顶部的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毫米,末端稍细。
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基部稍膝曲,柱头三角形,两侧及后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缘边,顶部略平,前方具短喙
蒴果长圆形,长5—12毫米,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毫米,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紫环地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药用价值是: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对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等有一定作用;外敷还可以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等。
食用价值:
紫花地丁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疗一些疾病和症状,例如喉炎、牙龈出血等。
可以通过泡水饮用、煎汤饮用、口服颗粒剂等。
1.泡水饮用:
将干燥的紫花地丁放入水中浸泡,等待其释放出有效成分后饮用,可以改善口干咽痛、喉炎等症状。
2.煎汤饮用:
将紫花地丁和其他中药材一起煎制成汤剂,可以改善胃肠道不适、低热等症状。
将紫花地丁的幼苗或嫩茎采下,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浸泡3~5炒食、做汤、和面蒸食或煮菜粥均可。
紫花地丁适合人群: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如果出现相关适应症,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指导。
植物之美,源于自然之恩;分享植物知识,感受乡间美好!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你如果喜欢小编就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