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宛若芝兰!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中草药——翅果菊!
为什么叫翅果菊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这主要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因为它的果实两头扁中间鼓,看起来犹如翅膀一般,而它又是菊科植物,翅果菊也因而得名。
另外,山莴苣、野莴苣、土莴苣、山马草、苦苣、鸭子食、蚕桑草等都是它的别名。
翅果菊是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喜欢生长在农村的路旁、田间、荒地、水沟边、山坡林下等处,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均有分布。
翅果菊的生长环境:
翅果菊生长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谷、山坡林缘及林下、灌丛中或水沟边、山坡草地或田间。
翅果菊适应性强,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壤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气候,收种季节灵活。
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在20—25℃萌芽迅速,苗期生长缓慢,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25—35℃生长速度最快;根系入土深,耐旱,但久旱生长缓慢。
耐寒,幼苗能耐—2℃的低温,成株能耐—5℃的低温;耐热性好,在中国盈江(南亚热带气候)春播时能正常越夏。
翅果菊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不丹、印度、泰国、越南、菲律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翅果菊的生长形态及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高0.4—2米,基部直径3—10毫米,上部圆锥状或总状圆锥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
中下部茎叶长13—37厘米,宽0.5—20厘米,无毛,基部半抱茎至弱抱茎,边缘全缘或疏生牙齿,顶端钝或渐尖。
形状和缺刻变化很大,形状范围从线状披针形、线状椭圆形、披针形、匙形至椭圆形,缺刻范围从不裂。
羽状半裂、羽状深裂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大多窄,线形、镰刀形、三角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锐尖至渐尖,上部叶较小,线状披针形、线形或椭圆形,缺刻较少至全缘。
头状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
总苞长1.5厘米,宽9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卵形或长卵形,长3—3.5毫米,宽1.5—2毫米。
顶端急尖或钝,中内层长披针或线状披针形,长1厘米或过之,宽1—2毫米,顶端钝或圆形,全部苞片边缘染紫红色。
舌状小花20—30枚,黄色。瘦果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黑色,压扁,边缘有宽翅,顶端急尖或渐尖成0.5—1.5毫米细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条细纵脉纹。
冠毛2层,白色,几单毛状,长7—8毫米。花果期4—11月。
翅果菊药用价值:
翅果菊性味苦,寒,有利于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主治急性咽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吐血,尿血,痔疮肿痛。
全草可入药,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可作为草食畜牧业初级生产的高蛋白饲料植物。
生长环境要求低,可在特殊条件下的地区进行推广,有一定经济价值。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体质虚寒者不宜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原因翅果菊性寒,脾胃虚寒者过多食用,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将翅果菊洗净后控干水分,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沙拉酱后可直接食用。
大部分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用于上火者、排便不畅者。
上火者:
翅果菊具有清凉败火的作用,上火者可以适量食用,能减轻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
排便不畅者:
翅果菊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运动,排便不畅者适量食用,有助于缓解排便困难的情况。
中药之美,源于自然之恩;
传承中药文化,感受药草之韵味;
草木之心,乡间之味,引导大家走向健康和幸福;
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