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症,脾虚湿盛,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等功效!


               

防风 :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防风是中药名。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
防风的根可生用。
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防风的生长形态
防风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棕色,根头处密生纤维状叶柄残基及明显的环纹。
茎单生,二歧分枝,分枝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
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
叶片卵形或长圆形,极长,2~3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
顶生叶简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顶生花序伞辐5~7,无毛。
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4~10,小总苞片线形或披针形;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
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防风的生长环境
生于草原、丘陵和多石砾山坡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一般于栽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
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再晒或烘干。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
气特异,味微甘。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


防风的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归膀胱、脾、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症,脾虚湿盛。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疮疡初起。

相关配伍
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
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
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
注意事项:  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本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
植物之美,源于自然之恩;分享植物知识,感受乡间美好!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