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义》曰:“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故名旋覆花。
旋覆花,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旋覆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
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别名:金钱花、满天星、六月菊、金沸花、夏菊,金钱菊,、复花,小黄花、伏花、金盏花
英文名:Inulae Flo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生长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极常见,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也可见到。在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都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或多或少粗壮的须根。茎单生,有时2—3个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时基部具有不定根,基部径3—10毫米,有细沟,被长伏毛,或下部有时脱毛,上部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全部有叶;节间长2—4厘米。基部叶常较小,到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3.5稀4厘米,基部多少狭窄,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顶端稍尖或渐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齿或全缘,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有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径3—4厘米,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毫米,长7—8毫米;总苞片约6层左右,线状披针形、近等长,但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背面有伏毛或近无毛,有缘毛;内层除绿色中脉外干膜质,渐尖,有腺点和缘毛。
生长环境:
旋覆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宜;重黏土及过于干燥地不宜栽培,忌连作;适应性强,耐热、耐寒,不耐旱,生长快、自繁能力强、耐瘠薄。生长于海拔150—2400米的山坡路旁、或者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农村河沟两旁等。旋覆花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旋覆花生命力强,是优良的观花植物,也可布置岩石园和野生花卉园。
花絮特征:
舌状花黄色,较花总苞长2—2.5倍左右;舌片线形,长10-13毫米;管状花花冠长约5毫米,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有20余个微糙毛,与管状花近等长。瘦果长1—1.2毫米,圆柱形,有10条沟,顶端截形,被疏短毛。
药用:
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可以作为中药使用,味苦、辛、性微温,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降气化痰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等。该品性微温,无论寒痰、热痰及外感所致喘咳证。皆可应用于治寒痰咳喘。降逆止呕用于嗳气,呕吐。该品又善降胃气,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嗳气、呕吐者。可煎服饮用,每次3—9克即可,宜包煎。
使用谨记:
该品温散,故阴虚劳咳、津伤燥咳者忌服;
又因本品有绒毛,容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所以必须包煎服用。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