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种漏斗状的陷阱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都不陌生,它的制作者是这种小动物,叫作蚁狮。
蚁狮有着非常独特的行为和身体构造。
它们平时喜欢将自己肥大的腹部深深埋入陷阱的底部,仅将那夸张的上颚保留在外。
它们身上布满了鬃毛,这些鬃毛有助于它在沙土中固定自己,以施加更大的牵引力,从而让它能够制服那些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
它们的上颚就像个大钳子一样,而且每个上面都有数个尖锐的中空凸起,这些凸起是用来注射毒素和消化酶,以及吸食猎物身体溶解液的。
当有猎物——主要是蚂蚁,不小心掉入它们的陷阱时,它们就会用上颚牢牢钳住猎物。
如果猎物没有掉落到底部,并试图逃脱的话,那么它们会用头部铲起一扫沙子向猎物泼过去,一次又一次,迫使猎物滑落到底部。
尽管像蚂蚁这样的猎物有着惊人的力量,但也无法将蚁狮从陷阱中拔起来,从而无法进行反击。
所以蚁狮非常贪婪,当它们钳住猎物时,它们会非常快速的开始享用美食。
几乎是几分钟内,猎物还在挣扎之时,它们就已经开始吸食猎物了。
一旦吃完,它们就会将猎物的躯壳抛出自己的陷阱。
蚁狮其实是一种飞行昆虫的幼虫,它的成虫长这样(上图),叫作蚁蛉,它们通常是夜间活动的,所以并不常见。
它们经常被人误认为是一种蜻蜓或者豆娘,长得也确实有点像,但它们和豆娘或者蜻蜓的遗传关系非常遥远。
这个是豆娘,它们经常被认为是蜻蜓,其实比蜻蜓漂亮很多
其实,要分辨蚁蛉非常容易,就看它头上有没有触角,世界上有2000多种蚁蛉,基本都有这对明显的触角。
成虫蚁蛉的寿命非常短暂,20来天就结束了,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完成繁殖大业。
但是,蚁蛉幼虫,也就是蚁狮,其生命周期相当漫长,活个五六年都是常见的。
这是因为陷阱的维护成本很高,同时陷阱的捕猎方式也非常不确定,蚁狮什么时候能吃上饭很难说。
所以,它们有着极低的新陈代谢,可以在几个月内不进食都没关系,而它们的成长完全是是由食物供应情况决定的。
食物少的时候就长得很慢,食物丰富的时候,就长得很快。
可能也正是因为新陈代谢缓慢,排泄并不多,所以蚁狮有别于其它昆虫,它们是没有肛门的。
这个是蚁狮的蛹
它们的代谢产物全部保留在体内,最终有一部分会用于吐丝结茧,其余的回在蛹期结束时以胎粪的形式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