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银行业各层级做牛作马的兄弟姐妹们,是你们的辛劳、善良与隐忍换来了高贵者狂欢的盛宴。
今天又是一个旺季末,又是兄弟姐妹们含辛茹苦疯狂卖笑的一天,又是兄弟姐妹们忍辱期盼合法经营能挺起胸膛为人民服务的一天。
乘两//会胜利闭幕的东风,各行各业都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发展不断前进。天涯上似乎少有剖析国有银行经营现象的,本大少审计学爱好者,忧羊亡而不知补牢,虑蚁穴而致堤溃,剖析事实,理性探讨,请勿跨省。以某大型国有银行市级分行近几年的经营为调研样本,管窥中国金融乱象。纯作理论交流,现象也许只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但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下至少在省级一级分行辖管里,区域性经营机构的经营状况还是值得反思的。
和尚皈依都受戒律,古时每受一戒头顶必烙一戒疤,猪悟能受八戒是否在斗大的猪头上烙了八个疤吴老夫子没有交代,但某钱庄雇员号称有二百余禁令是谓人受具足二百余戒,人人也该是烙了满头的戒疤了,头顶如此近三百疤能否防得了脚底流脓呢?
奇闻共赏,若银行业真是非乱不能发展非黑不能生存,各位看官交流多跟贴多的话,本大少还将陆续推出“银行基层机构主要指标提升捷径攻略”、“银行各岗位外快捞钱秘籍”、“银行基层经营事故的隐秘处理及善后”、“反监管反审计答问”、“企业贷款与银行审贷各环节博弈技巧”、“银行各层级虚增业绩增加绩效工资技术解密”“国有银行虚造业绩获取高额职务收入的法律问题探讨”系列等,欢迎银行业同仁交流经验,跟贴,完稿后当即奉上,共同提高收入共同规避风险。
齐鲁银行大案、#行扬州大案共同揭示的就是案件本身没有任何一点高技术高智商的含量,一切乱象本源于动机和胆略,一切乱象与银行“一把手”文化中爬的更高、拿的更多、多拿快升的精髓相关。
财务管理之成本及利润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列位看官稍息,先谈野史:古清江浦,舍舟登陆南船北马之漕运要地,商贸发达,旧为河道总督驻节之地,向东咫尺为漕运总督部院衙门,历代银两宽松,迎来送往,拉帮结党,奢靡成风,本朝开国元勋少小离家,神仙境界,故一品丞相终身两袖清风也。
地方志载,大清朝地方治河官吏上下贪墨,钱粮师爷常用的招术就是车马费中的草料费,原因是草料被骡马吃了,无从查实,一是各骡马食量有异油耗不同二是骡马不通人话里程总数查无实据,总不能为难审计主薄们从骡马拉粪的多寡去推断吃下的草料数量吧,再说总有细心的弼马温诚恳地列举宝马爱骡的食量之大日行一千一百一十一里一丈余夜以继日而不歇,且有行程台帐及草料出入库登记为证,主簿自然会心一笑哪怕帐本墨迹全新非吾尽职之内容也。
请看财务管理第一篇:泼皮公猴的七十二变与白骨精的二十七变。孙大圣七十二变是说行者身体幻化无常,不经点拨虽自家师傅亦不能识破;白骨精二十七变是说钱庄财务发票亦真亦幻,科目串用无常,虽疑假亦无法查实。
诸位看官了解一下财务管理专用词:“变通”。盖“变通”者,某钱庄分号财务管理专属词,连续数年无愧年度使用频率最高之靓词,法律及财务教科书没有详述,“变”是改变,改变的对象是发票;“通”是通达,违法通合规之途也。一声变通旗挥,小嗦喽们闻变通而色喜暗自盘帐奔走相告,各处索票者夜行于市,甚至于钱庄附近兼职黄牛贩票者节前季初收取七八厘的手续费用也常小有斩获。
至此,“铁算盘铁帐本铁规章”向古代钱粮师爷取经学习接轨转型为“铁皮柜打印纸汽油费”了。
略举前二年例:汽油费核算列支成本科目,已车改单位理论上除分摊的钞币运送费外不应该再发生汽油费发票报销(用车人已享受车改补贴、特殊公务用车按次专门申请,没有公车何来汽油费?),未车改单位报销的汽油费总额应与该单位车辆数及车辆里程数相对应。实际上,公家马私家骡同槽吃草,外加鲍鱼海参在发票上的名称或也成为骡马草料这些绿色食品,前二年报销的海量汽油费又成了数年前传说中一个几十人单位一年报销几百张办公桌的笑话。
统计一下近年各单位打印纸数量,亦天量也。
再探察一下各年春节、中秋前后各大型超市卖场向钱庄开出的巨额发票,恐怕更令各位看官瞠目结舌了。呵呵,自古清江浦有“阴兵借粮”的闹剧,名义购买的如此巨量办公器具自然连个尸首也不会留下。(当然如此虚假发票巨额的支出流向大少那真不敢妄言也许该是官府刑部衙门的事吧)
若贪墨谓之变通,那饭局则不称饭局了,有良心的小长老们一般中午相聚了吃了一堆碳粉,下午沐足敲背麻烦了碎纸器,晚餐只好将就啃几个硒鼓了,变通的数额还得大点,原因是变通了二次发票但国家的税收咱不能赖,跟班跑腿的是不是也还得少揣点?实不知更有良心黑了的小长老搞点变通发票而自肥?帐无实帐,数无实数,窥一斑而知全豹,日常费用的财务管理无法想象更无法置信,不是一笔糊涂帐而是一概糊涂帐。
野史接着说:主簿们看到巨额发票能不起疑?细思量,曾相识。按按兜里的购物卡储值卡硬硬的还在,脸自觉一红,怪不得出票单位的名称如此眼熟呢。
“一江春水向东流”非诗人自说自话,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也。变通自然也有其规律性:限制性科目向非限制性科目的变通,违法行为向违规行为的变通,违规行为向正常经营行为的变通,具体的说就是招待费向低值办公品的变通,公关费向招待费的变通,还有沾点油水的假变通,上奉各路神仙的炭敬、冰敬自然按期按需变通变通。
列位看官中不知可有户部监察御史衙门的大人们,庄主的私房保险柜中一摞一摞的购物卡储值卡电话卡会员卡、暂存于酒店会所记帐单上的大把钱钞是否也算是小金库的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仍今不如昔,盖伎俩如故也。自古蛇鼠本一窝,硕鼠之侧必有蛇精,奈何!
财务管理第二篇:略谈利润结构转型神话和利润虚象
国有银行近几年来尤为自豪的是利润结构的调整,向国际一流大银行靠拢,即从基本依靠利差实现利润快速转型为非利差收入的急速提升。
仍以上述分行略举一例:公开信息表明,某市级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年年位居同业第一,超亿已是常态,其中对公类中间业务收入又占了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对公类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全部集中来自于贷款客户交纳的各类服务费用,(当然也有例外,且耐心看完下面的内容:中间业务收入帐外经营),利润结构几年间果然在围绕客户贷款这个主要来源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利息收入科目向服务收入科目快速得到了转化。
。
对于服务内容和服务价值本大少暂且不表,今天只谈谈转型后的利润虚象。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贴出由被服务方提供且经被服务方同意公开的每份价值数以几百万元计的金融服务方案大家共赏,识字并识数的都可以估算一下方案价值。
一是服务费用提前入帐。按会计准则,来自于贷款客户的收益如果只在贷款利息收入科目实收核算无疑当年利润是真实的。而在实际操作上,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的中间业务费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集中收取的,试想一下无论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形式,长达数年的期限,仅仅在服务几天,甚至还没有开展服务,(看看日期有相当大部分是在季末年末这些关键时点入帐的),贷款客户会动辄主动一次性数以几百万的交纳吗?实在有坚贞而不从者干脆直接从人家贷款客户帐上强行划收。按准则向中长期分年服务的固定资产贷款客户收取的巨额费用应该逐年递延入帐,况且如果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占总收入相当比重的话,当年利润的真实性来说则毋庸置疑为虚增。
二是服务费用预收入帐。对待申贷未获审批或未获提款客户,资金服务、监管服务何从谈起?先按收益率底线讹钱入帐完成绩效指标,善后工作慢慢再消化。
三是服务费用假入帐。俚语云:古时乱世出英雄,今时盛世出枭雄,银行胆大日虎B,季末年末重要时点前向客户借入巨额资金先入帐充作中间业务收入,过了考核时段再冲帐销回。
利润造假还来自于肆意妄为的贷款风险分类,通过一系列欺瞒的技术和公关手段将不良贷款上调,避免了巨额拨备的计提。某一交通业融资平台,同一的贷款主体、同样的经营状况、同质的风险缓释措施,年末执意不听监管部门规劝竟然与众家银行相异独家将分类上调,怪哉!
成本皆虚,一个钱庄分号年度利润中虚增水分达亿,外来和尚郁金香国百年老店弼马温事务所闻此有否惴惴焉?
民声有云:违法违规久禁不止,盖从未追究过造假始作俑者以造假获得巨额职务收入的侵占贪污之罪,从未在处理上剥夺过其非法所得和以此博来的顶戴花翎。
财务管理第三篇:荒唐的贷款实际价格,畸形的市场化融资成本。
贷款客户除极少数国企特大型、行业龙头型、地方垄断型等单位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其他中小型企业、房地产企业、融资平台等除执行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外,至少还按照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35%左右的标准以财务顾问、资金监管等五花八门科目收取中间业务服务费用,同时客户在贷款过程中正常花费的费用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抵押资产评估费(银行与评估公司分成入中间业务收入)、抵押资产保险费(银行收取保险公司代理费入中间业务收入)、抵押资产登记费、担保公司担保费等,(以后将在岗位增收秘籍中详述)。自三年前开始,一般企业客户贷款实际支出至少大约是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40%—50%左右。开发贷款、融资平台贷款以及其他固定资产贷款还会按贷款期限一次性收取所有各年的上浮费用充作中间业务收入。
上述有形融资成本支出一般都为金融业共性现象,大同小异,名称或有不同,除房地产企业、融资平台上浮费用谈判比较顺利外,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对贷款价格颇有微词,在市场化幌子下融资成本日趋畸形。
还有隐形的融资成本:部分企业实际发生的融资成本支出还会包括协助经办支行完成个人储蓄任务(个人名义存储蓄科目)而实际发生息差(借贷款存储蓄),开全质银行承兑汇票(以上述个人存单或公司存款作保证金)实际发生的手续费,企业如急需现金使用则需转手至关系公司(也可以由银行方介绍约定)再联系其他银行(监管难以查实)进行贴现而发生的贴现费用。如果遇银行季末年末存款任务未完成甚至还需要如法再炮制一遍,当然二次成本就得由银行和企业协商负担了。如此这般,银行每年巨额的派生存款增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想见齐鲁银行大案、#行扬州大案中银行也一定有其业绩增速的压力与动机。
个别贷款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还包括以关系人个人名义购买经办银行推销代理的各类股票型基金发生的费用,巨额基金(大至千万数量级)一般快进快出,交易中银行获取代理费(从基金公司)作中间业务收入、银行负责人则获得相应的巨额奖励,企业负担手续费和小额亏损,当然也有侥幸略有赢利或也有被深套发生损失再协商解决的(以后在“事故的隐秘处理与善后”中再谈皆大欢喜的解决妙招)。
贷款及中间业务
大少还是接着上面思路先谈银行与贷款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间业务经营。
轻松一下,排排座,看电视:大清朝西方时空嚼点访谈对银行中间业务未服务预收钱几种形式的现场采访。
片段一:记者采访苦主:请问钱庄讹阁下的银两拿回来了吗?
苦主(悲愤向天又无可奈何):庄上说再等等,又报省行了,马上排审贷会,让我再存点储蓄买点基金,这样他们也好禀省行的大人们说话。
片段二:记者采访苦主:请问钱庄讹阁下的银两拿回来了吗?
(切换画面)采访少庄主:请问少庄主,退帐的银子哪搞来的?
片段三:记者采访苦主:贷款如果批不来了,你们声称被讹的银子可都是你们自愿和钱庄签了协议有文契为据的,能退吗?
苦主:哪不能呢,都几十上百万的哪能轻易交出去呢,除了发票我也握有二寸半的条子,况且少庄主酒桌上亲口答应的,条子虽小也是作数的。
片段四:记者采访少庄主:朝中的新政策又出台了,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又是怎么打算呢?预收的服务费用怎么解决呢?
少庄主(专家状):我们银企合作预收了银子显示的正是我们与客户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表达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决心嘛,退银子不退银子我们两家自会相商自有办法,再说宏观政策不是一层不变的,再等等就会有新政策出台的。
贷款及中间业务第一篇:中间业务帐外经营。帐外经营对银行业来说当属杀无赦斩立决之罪,因此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或是博险政绩,且能得到操夺生杀之权大员的暗使和首肯,那是万万不敢去做的。
中间业务帐外经营的起因很简单,在博险政绩的迫切要求下预收了申贷企业的巨额中间业务服务费用,然贷款没有能够按如意算盘通过审批,而前几年的会计制度一直又不允许中间业务收入冲帐退回,万般无奈绞尽脑汁之下铤而走险,套取后来自投罗网的申贷企业去还前面未能贷款企业的服务费用。
隐蔽性确实强,真的无法查实吗?银行决不会做亏本生意,指标压力如此大,黄世仁会发善心少收任何一家贷款单位的钱吗?本大少来上一招即可顺藤摸瓜:同一支行下,查询一下已贷款而未(或少)收取中间业务收入的企业(甲)和已收取中间业务收入的未贷款企业(乙)之间资金交易便可,再查实甲乙资金的还帐交易额与乙企业中间业务实收额之和一定与乙企业的按审批书测算的综合收益几乎没有偏离;或者分析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不同贷款客户主体之间的资金交易与贷款审批综合收益之间的印证关系便可明辨。
资产业务第二篇:内外勾结,借壳贷款。狸猫换太子为争一正宫之位,借壳放贷款又是为何呢?
借壳上市是公开的,而借壳贷款则是隐蔽的。哪怕是货币政策宽松时代,贷款难是非垄断企业经营中永恒的话题。获得银行贷款至少有几个前提条件:合格的贷款主体、合理的借贷原因和规模、充分的保证方式。大型银行内部在理论上实施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需求大或资金利润率高甚至不计融资成本的个人或实体在某项基本前提条件缺失的情况下,就有了借壳贷款的要求,与被借壳企业达成利益分配联盟后,相对应于银行博险政绩的放贷冲动和指标压力,三方勾结借壳贷款就应运而生了。一方借壳三方得益,受损害的毫无疑问是国//家以及银行的各位小股东了。
借壳贷款逃避不了的显象就是第三方财产抵押和抵押价值的普遍高估以及编造假报表获得的超额授信,被抵押财产的所有权人往往就是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人。筛选全部第三方财产抵押的贷款主体,从贷款资金的第二手交易的流向便知端倪(第一手资金交易形式上一般是符合监管要求的),或者从贷款还款资金的前手流入也可以知晓。(嘿嘿,肥差啊,以后增收秘籍有谈)
增收秘籍之让大人们荷包先鼓起来:出借同一抵押物轮流为几个贷款主体进行融资抵押,真可谓处置无风险、生财各有道!
借壳贷款对银行体系的危害远比贷款价格的乱象更进一层。借壳贷款的去向一般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明令调控的行业,开发商、民间借贷、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资本市场为大多数,还有一部分流向是可以忽略贷款成本只求融资规模的特殊经济实体。高息资金进入民间融资渠道后,资本利润的追逐更进一步推高了社会实际融资价格,中小型实体经济更不堪重负。
诸位:忽如一夜春风来,客户关门知多少?借壳贷款尚有一壳,更有内外勾结伪造销售编造报表,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而今是企业不存贷款依旧,随4万亿的海啸大潮,关门企业停产企业的贷款绝非个别现象,这部分信贷资金去了哪里?按时发放按期收回,究竟谁在用谁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