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最大败笔不是穷人买 单看富人演穷人,而是最后徐峥重回大厂算法中心继续做他的程序员


点击上面蓝字Zoey品和关注我们

徐峥近几年自导自演的两部影片,都是现实主义题材。
一部《我不是药神》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可以说,全民推崇徐峥为广大底层人发声。
另一部,就是今年暑期档刚上映的《逆行人生》。
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外卖员的不容易,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都要骑上电动车飞速送餐。
辛苦不说,关键还卷。
更可 怕的是,不管外卖员跑多快,把送餐时间缩到多短,也只能在第一次时会增加点收入,很快,算法就会识别到优化数据,从而以新的标准评价送餐速度。
就是说,外卖员要想多赚点,只能每天都比前一天跑的更快,这还是针对那些单王讲的。
对于那些平常就跑的慢一些的外卖员,“单王”跑的越快,自己赚得就越少。
就算是单王,毕竟是凡什么胎肉体,也不可能永远比前一天跑的更快。
所以,外卖员的苦,只有外卖员自己懂得。

而徐峥选择外卖员这个群体发声,如果是针对算法,尚能理解,因为,毕竟是算法逼着外卖员横冲直撞赶时间,再加上影片主角高志垒也是被自己写出来的算法数据淘汰的。
可是,如果徐峥真的是针对算法,那么影片最后,高志垒因为自己做出了“路路通”小程序,被外卖大厂总部发现,又回到大厂总部算法中心,做回了他的程序员。
这又是怎么个意思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既要又要?
既然自己做了外卖员,了解外卖员的不容易,知道是算法让外卖员辛苦而无法赚更多,那就就彻底共情外卖员,或许,会让观众感觉舒服一些。
而不是,被逼无奈时加入外卖员队伍,边干边做出优化路线小程序,而后被总部发现,然后又去到总部算法中心继续做回他的程序员。
这让人怎么看,高志垒都有点来外卖员队伍卧 底的意思!
只能说,高志垒你学坏了。
其实,辛苦的行业很多,励志的故事也不少,现实社会不缺生活困苦的普通人。
作为有良知的导演兼演员,徐峥想凭一己之力让更多人看见底层劳动者的不容易,完全可以选择其它行业。
因为,其它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通过励志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唯独外卖行业不行,就像上面讲的,算法决定,外卖员其实没有努力的必要,因为任何“跑得最快”“送单时间用时最短”,最后都会被算法抹平。
所以,这部电影只是表现了外卖员的艰辛困苦,轻轻揭露一点导致他们内卷的原因,然后就笔锋一转,高志垒吃了五个月苦,最后被大厂招那个安,倒成了励志故事。
可想而知,广大底层人民,本以为指望这部影片可以为自己发声,对这部影片寄予厚望,不想关键人物为他们喊苦喊累喊到一半,竟掉头去到对立面写代码,研究如何对付他们去了!
不得不说,这不是穷人买单看富人演穷人,而是穷人队伍里混进一个富人卧那什么底!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