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就打算背诵伤寒论了,当时刚大二,时间比较充裕,持续了10多天,背了130多条,后面因各种情况没有继续下去。这个暑假本来计划假期开始就背诵,无奈琐事缠身,临近假期结束后一个月才正式开始背诵。虽然时间不多,但是好在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方法,每天背100min,每次都能背20多条,终于假期结束前把398条背完了。但深知自己需要重复背诵,加深记忆,遂于此,终于像与老师约定的那样,把公众号当做一个学习笔记本来写一篇复习笔记。在自己复习的同时,也希望可以帮助到其他背诵伤寒论,却像当初自己那样没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而推进缓慢的同道。
背诵方法提要:
1.将条文按顺序和内容关联来分类。
2.单条条文内,根据内容关联重新断句。
3.背诵时想着第1条的分类,这样不会漏掉;想着第二条则可以不漏句和漏字,并且可以更好的理解文义。
我将398条分为了17大类,每一天或两天背诵一大类。每类的数字表示盖大类下小类包含的条数。此大类与我背诵的参考书排版有关,多为每两页为一大类,其中的小类与具体内容关联较大,后期我多参考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系列的《伤寒论》来分类,小类数字过大时,我在其内又分类。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方式来背诵,既有数字规律,更多是将条文按照相近意思来分类。我背诵的底本是吕光耀主编的《中医经典要文便读》,虽然不乏错缪,但总体上还可以,挺便携,推荐买一本。
ps:这个方法对我个人来说比较适合,其他人不太清楚。询问了周围一些朋友,他们似乎没有用这样的背诵方法。目前认为背诵本来就是要类似这样,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背诵,但这样的方法肯定之前就有很多人使用,只是我没了解到,所以有不合理的地方,大家自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正路。切记,背诵最重要的还是重复,不停的重复,直到吐口而出。
十七大类:
一.65353242
二.43224322242
三.54416176
四.432212317422
五.61313
六.13332533
七.333212
八.646843
九.9244221
十.22514
十一.33434
十二.12161223
十三.312626212
十四.314633
十五.54332622221
十六.22122124242
十七.2121311222
下面以厥阴病篇为例,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大类:
6太阳提纲,中风伤寒,传或不传,温病。5阳数阴数,头痛七日,欲解时,表解不了了,格拒。3桂枝汤类。5不得与桂枝汤,酒客,喘家,脓血。3桂枝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发汗亡阳,下后脉促胸满。2如疟,刺风池风府。4服桂枝汤大汗出,桂枝二越婢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甘草干姜芍药甘草
第二大类:
4葛根类方。3麻黄类方。2大青龙。2小青龙。4太阳病外证未去类。3阳气重类。2脉浮数脉浮紧,汗法禁忌。2脉浮脉浮而数,麻黄汤。2营卫不和。4衄,伤寒不大便衄,半日复烦,自愈总纲。3大下之后下之后下之后。
第三大类:
5发汗后,新加汤,麻杏甘石汤,桂枝加桂汤(发汗过多),苓桂枣甘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4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汤,茯苓四逆汤,和胃气,伤寒若吐...发汗发汗发汗后。4五苓散。1未持脉时。6栀子豉汤类。1真武汤。7禁汗,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病人有寒。6汗下之序,四逆,郁冒,脉阴阳俱停,荣弱卫强。
第四大类:
4柴胡证,五六,血弱气尽,六七,四五。3小建中。2柴胡下法,大柴胡,柴胡家芒硝。2十三日谵语调胃,桃核承气汤。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少阳刺法。3误用火,二日反躁,火劫发汗,救逆汤。7火法。4误吐。2抵当汤。2抵当丸。
第五大类:
6结胸问答辨证,两个死症。1脉浮而动数。3大陷胸汤六七日,十余日,重发汗而复下之。1小陷胸汤。3误下误冷水却热。
第六大类:
1太少并病刺法大椎第一间。3热入血室妇人中风二妇人伤寒。3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六七日五六日,五六日。3半夏泻心汤,太少并病,气痞。2十枣汤,发汗下之阴阳气并竭。5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五苓散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3赤石脂禹余粮汤,吐下后发汗经脉动惕成痿,旋覆代赭汤。3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桂枝人参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七大类:
3热结在里,寒结在胸,脏结在胁下。3白虎加人参汤。3太少并病刺大椎肺肝输,太少合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胸胃腹黄连汤。2八九日风湿相抟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1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2炙甘草汤,脉结代。
第八大类:
6五问加胃家实。4太阳伤寒太阴转系阳明。6中风中寒加欲解时。8虚二痛二发黄二郁热二。4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三阳明不可攻下。3三承气比较用法。
第九大类:
9谵语类。2谵语和白虎汤。4攻下与多汗,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二。4攻下后寒热之变,二寒二热。2阳明兼少阳。2阳明中风发黄,脉但浮无余证。1导法。
第十大类:
2阳明兼太阳桂枝麻黄。2阳明发黄蓄血茵陈蒿汤抵当汤。5燥矢辨证。4转属阳明有寒热之辨。1脾约。
第十一大类:
3汗吐下后不解仍二承气。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4阳明三急下➕腹满不减当下。3阳明少阳合病,热转入血,便脓血。4伤寒寒湿,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第十二大类:
1少阳提纲。2少阳禁忌。1少阳辨证。6少阳病转归。1太阴提纲。2太阴中风欲解时。2太阴治则。3太阴当下之证。
第十三大类:
3少阴寒。1少阴火。2少阴禁忌。6少阴欲愈可治之象。2少阴动血。6少阴死证。2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1黄连阿胶汤。2附子汤。
第十四大类:
3下利便脓血。1吴茱萸汤。4少阴咽痛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6少阴下利二白通一真武通脉四逆四逆散猪苓汤。3少阴三急下口燥咽干自利清水腹胀不大便。3少阴温法,四逆二,灸法。
第十五大类:
5厥阴概论。4厥热胜复。3热厥厥热胜复,厥的概念。3脏厥蛔厥脏寒,热厥,寒结。2厥热胜复。6厥的危重症。2阳郁厥逆证热厥。2血虚寒厥。2寒厥。2痰厥水厥。2麻黄升麻汤上热下寒厥。
第十六大类:
2自欲利,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2寒利自愈与未解。1寒利危重症灸之。2寸脉反浮数,寒利兼表。2拒脉论证,脉沉弦,脉沉而迟。1寒利阳复,脉数而渴今自愈。2危重症,脉绝,日十余行。4通脉四逆白头翁下利兼表白头翁。2燥矢余热。4呕吐辨治,痈脓四逆吴茱萸小柴胡。2哕辨治,大吐大下之,前后。
第十七大类:
2霍乱是什么。1本是霍乱今是伤寒。2四逆加人参,五苓散理中丸。1吐利止兼表。3四逆二通脉四逆。1吐利后新虚不胜谷气。1阴阳易是什么。2阳,差后劳复枳实栀子鼓汤,差后更发热小柴胡。2阴,差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差后胸上有寒理中丸。2差后胃阴虚竹叶石膏汤,差后日暮微烦饮食调理。
受公众号医路柏识的影响,想看整套上文中例图的朋友,请用心,用最好的字抄写教员《水调歌头·游泳》,后台加我微信发给我图片,或者开学后当面给我,或者邮寄给我。
另外十分推荐大家关注医路柏识,师兄对于中药基源、药性、炮制法和炮制法的拓展与实践,都令人赞叹不已,能学到超级多东西和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