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下文说的事儿,每个字都是虚构。
上周,我在上海买房,预算是1200个,也选定了几个区。
我的标准就是面积要大。
上海的大,与五线城市的大,当然不是一个概念。哈哈。
认识了几位新朋友,让我学到很多。
第一位是徐汇区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老公是程序员。
第二位是超级个体,年入在2000万以上,做投资的。
第三位是资深程序员,然后转HR系统,老婆是T的10年以上员工,年收入过200万。
每个人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冲击。
随便说说。
01,孩子的起跑线,就强过别人的天花板
其中一对父母,家里2个娃,大娃小升初,小娃三年级。
从来不带大娃上文化补习班。
目标就是,让大娃学会赚钱,不知不觉中,给大娃装了一个特别牛逼的【开机程序】。
他那个娃,从4岁开始,最大的希望就是赚钱。
最重要的是,他不让娃孤军奋战,是全方位地帮娃创造条件。
娃的目标就是25岁之前,年入超过1000万。
9岁就把巴菲特所有的讲话都看完了。
他会把自己身边一些大牛的书,给娃看。
看完要写阅读日期,要写读书笔记。
他对娃说,你考上某个牛逼的初中,我这个暑假带你去见10位年入9位数的大牛。
娃就拼命学习。只为了能有几分钟,站在大牛身边拍个合照。
这哥们对我说,高老师,你离上海近,开学后我专门带娃去你那。
我说,好的,我送他一本《赚钱像呼吸一样简单》的纸质书。
02,教育和赚钱一样,最大的秘密很难传递
有一对父母,也是从不带娃补习文化课。
但是在去年暑假的某一天,突然知道某个最牛逼的初中要招生考试,自己的娃和自己的房都在招生范围内。
但是,考,很难,通过率很低。
暑假,该父母花2-3天了解了考试的科目,每科目占的比重,总分,以及报名途径。
然后去验证。
验证完了之后,发现某一个科目占总分当中的90%,那就要继续问:
这个科目的出题范围是啥?
然后去问,全上海这个科目最牛逼的辅导老师是?
然后交钱上辅导班。
上周告诉我,考上了。
03,让孩子和牛人水乳交融。
我一直有个看法,现在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和20年前完全不同了。
进入互联网社会,什么资料,什么课程他在互联网上找不到?
高国城都可以在网络上、抖音上找到写情书的范本。
你敢信?
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唯一作用就是,让孩子进入社会给人打工的时候,拿一个【通行证】。
但是我家儿子,肯定是要创业的,要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创造价值的。
通行证有个屁用。
所以,和有些父母一样,让孩子见一些牛人,近距离地看到年入9位数的叔叔阿姨,原来如此。
跟项羽一样,说,我也能和他们一样。
这孩子就行了。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在他青春期之前,带他近距离地拜见一位牛人。
不要简单地吃饭。
脱离了牛人赚钱的环境,即使是顶级国宴,孩子也品不出什么花样来。
而是进入牛人工作的环境中,到牛人办公室里,与牛人合影留念。
更进一步,就是事先读一下牛人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然后当面去牛人的工作单位,拿牛人的书,让牛人签名送孩子一句话。
再把读牛人书的读书笔记,打印出来,送给牛人。
一句话,非常自然而得体地,让孩子的灵魂与牛人的灵魂水乳交融。
请放心,你年入100万,在年入9位数大佬跟前,你孩子比你从容、自然。
带这种娃,会累吗?会觉得钱赚得不够花?
每个娃都是将来帮我赚钱的好帮手。都是我最大的核心资产。
这种娃,我有两个。
所以,娃是消费品,还是资产?
对我来说,我完全有条件把娃当消费品养,但是我把他们当成资产。
所以,娃对我来说,越多越好。
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很多基层、普通人,把娃当成消费品。
那一个都嫌多。
全文完,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