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缅甸中国企业受冲击一事 看我海外利益保护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推荐缅甸视频:缅甸局势 | 缅甸语学习 | 关注缅甸 | 缅甸旅游 | 航拍缅甸 | 缅甸历史 | 缅甸风光
本内容由郑和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收集和整理
    2021年3月14日,我国在缅甸的中资企业,特别是在仰光的多家服装企业遭受到了暴徒冲击,目前共计有37家中资企业受到冲击,有多名中方员工受伤,经济损失初步统计超过1亿美元,多家中资服装厂被暴徒纵火焚烧完全焚毁,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面对缅甸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3月14日暴徒对中资企业的冲击,在缅甸的中资企业虽然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是从事后的实际效果来看,众多中资企业主明显对此次缅甸局势的走向认识不够清晰,对中资企业可能遭受冲击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各种应急准备不充分,还将救援希望寄托于缅甸当地政府的警察、消防等部门,结果却大失所望。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当前我海外利益保护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分布在海外各地的中国人、财、物提供一些参考和经验。一、重经济、轻安全,众多中国出海企业或人群对各种海外安全风险认识不够、评估不足或是根本没有开展类似工作
    目的地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是企业或公民赴海外进行留学、旅游、投资、务工、经商、移民等活动前所必备的一个重要准备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维度特别是在涉及人身和财物安全等方面对当地存在的各种显性和隐形安全风险进行调研并做出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当地的政经形势特别是政局是否稳定、宗教或民族习惯和禁忌、涉恐涉爆、治安状况、医疗卫生状况、舆论对华态度、是否存在反华组织、是否存在歧视反华排华等情况等。只有在对目的地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安全风险调研调研之后,出海企业或个人根据调研结果认真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所能采取或获得的防范和救援措施之后,方可决定是否继续前往这些海外目的地。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海外目的地安全风险警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之一,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会在政府相关网页定期公布海外各地的常见风险并做出安全提醒。我国外交部领事保护司也通过中国领事服务网、外交部12308APP、我国各驻外大使馆官网等渠道发布和提供安全提醒、领事新闻、出行指南等公共服务产品。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来自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各类海外安全风险警示和提醒,只是一个初级的公共服务产品,对于特定区域、企业和人群,这类产品的覆盖度、针对性、个性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市场方式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市场上获得更具有针对性、持续性、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当地安全风险调研和评估、安全风险资讯提示、特定领域安全风险调研、紧急救援和医疗服务等。

(该图片来源于中国驻缅甸大使馆Facebook)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存在着众多赴海外中资企业和个人对海外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重经济轻安全,只关心如何赚钱,不考虑安全风险及防范;国有企业或上市企业较为重视海外安保工作且有经费预算保证,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在海外安保工作方面基本处于裸奔状态等问题。
二、众多海外中资企业和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安保预防和应对措施严重不足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在缅甸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9份,新签合同额63.0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63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061人,年末在缅甸劳务人员4745人。目前在缅甸中国企业商会注册的各类中资会员企业有340多家,其中纺织制衣行业30%,房地产建筑15%,农业10%,电力能源业8%,通信业5%,旅游与服务业12%,工程承包行业8%,其他产业12%。据统计,在缅甸仰光的600多家服装企业中,中资企业约占50%,也是此次受到暴徒冲击和纵火的重灾区。     
     此次部分中资企业在缅甸仰光遭受冲击和纵火事件,多个细节暴露出了安保情报支援匮乏、安保队伍人少质弱、安防设备设施严重短缺、与当地的救援机构联系和沟通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不少在缅中资企业在3月14日之前就知悉有暴徒拟冲击中资企业的消息,但是未能及时提前获取如具体组织者、时间地点、目标企业、暴力手段等预警信息,导致众多涉事企业对相关事件的跟踪、评估、研判不足,未能及时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工作。这充分暴露了我国在民间安全风险情报方面的落后与不足,缺乏专业的民间情报机构持续关注和跟踪涉及海外华人安全方面的各种资讯并及时做出预警。
图片
    由于缺乏日常的情报观测与跟踪,3月14日暴徒冲击事件发生之后,更出现了“缅甸军方派人假扮暴徒故意冲击中资企业,以便将中国拉下水”、“中资企业为骗保,故意自行纵火烧毁厂房”等网络谣言,混淆真相和是非,使得我国内相关部门和众多在缅中资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真实资讯和分辨出真正的幕后黑手,难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面对有组织、有策划的暴徒冲击,在缅中资企业事前所做的各种安保准备几乎不堪一击     从国内多家主流媒体采访仰光的中资服装企业主的报道看,有企业主事前已经从社交网站知悉中资企业可能受到冲击,于是将保安力量从原来的5-6人增加到了15-18人,并配备了棍棒、灭火器等设备。但是在3月14日当日面对60多个黑布蒙面,手持近一米长的砍刀、带着自制土枪和汽油瓶的暴徒时,工厂保安及企业员工根本不敢选择反抗,只能任由暴徒将他们赶出大门,然后对厂房肆意纵火破坏。      
      有中资企业在2月底3月初时已经与仰光当地政府、警察、消防等部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沟通,对方也承诺一旦有事将会前往支援。但是3月14日暴乱活动当天,暴徒的冲击活动体现了较为严密的组织性:一部分暴徒负责骑摩托车在厂区外面的小路上来回穿梭,向中资企业厂房投掷汽油瓶,而警方和消防局大型车辆难以进入这些厂间小路。另外约2000多人则在厂区外面的大路上设置路障,阻挡缅甸当地军警和消防车进入。暴徒的行动体现出较为严密的组织性和分工,根本不是一般民众随意组织所能达到的水平。
图片
     而在与当地警察和消防队等部门的联系过程中,要么电话打不通,要么对方已答应支援,却迟迟不见身影,不少中资企业主心急如焚觉得孤立无援。这次事件凸显我国在缅甸的中资企业在紧急情况下的组织、应对、联络、救援以及通讯保障等方面欠账太多。
三、当地中资企业感叹西方国家在社交舆论掌控和引导上“太强大了”,我国在海外舆论场上的影响力尚待加强和提升
     众所周知,缅甸国内政治势力派别复杂,非政府组织众多,工会势力强大,而很多非政府组织和工会身后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赞助。此次在缅中资企业3月受冲击事件,凸显了西方在幕后经营多年的缅甸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发挥出的巨大影响力,我国在海外如何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还任重而道远。
(一)缅甸当地有中资媒体分布,但是在缅甸当地民众中的影响力远逊于当地媒体和英文媒体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在缅甸均设有分社和记者站,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及历史偏见,很多缅甸当地的普通民众并不十分信任中国媒体,认为他们只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利益而发声,不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他们更愿意相信西方媒体和所谓的第三方的独立媒体,哪怕这些所谓的独立媒体满嘴谎言毫无实据。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BBC、路透社等西方媒体在当地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方面,Facebook、推特、Youtube、Ins等社交媒体完全处于主导地位。缅甸5300万人口中,一半人口使用Facebook。缅甸军政府在2021年2月4日开始,封锁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等社交媒体,从这份名单中也可一窥西方社交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而源自中国的社交媒体TicTok因为缅甸军方在该平台上发布了数百条视频,被当地民众认为是中国支持缅甸军政府的一种表现,被迫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删除了部分视频。再如中国驻缅甸大使馆3月14日当天下午在Facebook上发布声明,批评这起打砸抢烧事件,并要求警方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件再次发生(据悉,当地警方对于中方上述要求反应并不积极)。但截至3月17日晚上7点20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发布的这条声明下,共有5.7万条评论,全为负面评论。
图片
(截图来源于中国驻缅甸使馆Facebook)     另外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此次缅甸政局动荡事件中,大批华裔青年也参与其中。这批华裔青年没有如他们的父辈一样经历过1967年的缅甸排华事件。很多出生在缅甸的年青华人都不会中文,只会缅甸语和英文,对中国的认知和认识相当有限且有不少误解之处。他们作为缅甸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受Facebook、Twritter等西方媒体影响,如何有效地引导这些缅甸出生的年青华人正确认识中国是个重要议题。
(二)上千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开展活动,在当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渗透到缅甸社会的各领域     自2011年之后,缅甸政府放松了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注册和活动管控,缅甸成为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东南亚活动的沃土,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在缅甸开展活动。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其中的主力军,主要开展两大类服务:社会救济及福利性服务、宣扬人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集中在人权、教育、医疗、卫生、环保、文化、民生等众多领域。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给缅甸社会和民众带来了资金、项目、工作岗位、国际关注等援助的同时,也借机宣传和笼络民心,宣传西方价值观和人权观,其影响力深入辐射到缅甸社会的多个领域和区域。与西方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相比,迟来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则相对弱很多。    
     中国和日本是缅甸自1988年以来最大的援助国,有研究显示:中国的援助以“政府对政府”为主,主要通过众多国有企业来实施和完成,并不太注意宣传。而日本的援助则是以“民间对政府”为主,主要通过在缅甸的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来实施,且尤为注重宣传。日本在缅甸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图片
     让我们以美国拜登政府在2021年3月3日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中一段话为结尾吧,从中可以一窥美国拜登政府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今后的东南亚会“热闹非凡”:    
     正如我们所做的那样,我们将认识到,我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迫使我们与印度-太平洋共同体、欧洲和西半球建立了最紧密的联系。在与伙伴国接触时,我们将铭记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深化与印度的伙伴关系,与新西兰以及新加坡、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员国合作,推进共同目标。(As we do, we will recognize that our vital national interests compel the deepest connection to the Indo-Pacific, Europe, and the Western Hemisphere.And we will be mindful of both our values and our interests as we engage partner nations. We will deepen our partnership with India and work alongside New Zealand, as well as Singapore, Vietnam, and other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member states, to advance shared objectives)。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缅甸采购"推送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仅供阅读、欣赏!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微信号:t990528
扫一扫关注我们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子里!
可能您朋友就需要!谢谢!

求点分享

求点点赞

求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