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缅甸视频:缅甸局势 | 缅甸语学习 | 关注缅甸 | 缅甸旅游 | 航拍缅甸 | 缅甸历史 | 缅甸风光
文/文史旺旺
缅甸是中国的邻国之一,对中国而言,它是陌生的,存在感并不强,这当然是缘于缅甸长期的积贫积弱。
随着缅甸政局的趋于稳定,缅甸的经济发展走入正常轨道,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也增多了起来。
昂山素季领导的民选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缅甸的局势趋于更加稳定,国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缅甸国内较低的人工成本也促使中国将更多产业放在缅甸。
不料,风云突变,2月1日凌晨这天,缅甸再次成为了全球目光的焦点:军政府通过政变的形式,再次实现对缅甸的接管,控制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政要。
显然,军政府悍然发动的政变行为,给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缅甸局势增添了不可控因素,许多昂山素季的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发起游行示威活动。
军政府对这些行动采取了血腥镇压。动荡的局势,必然会给缅甸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打击,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也面临着遭到破坏的风险。在如此形势下,谁来保护中国的利益呢?
缅甸军政府问题的由来
在古代,缅甸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早在唐朝时期,缅甸就已经开始向中国进贡。进入近代以来,与亚洲各国的命运一样,缅甸成为了列强入侵的对象,曾先后沦为英国和日本的殖民地。
经过一系列斗争,缅甸虽然取得了独立地位,但不幸的是,由于国内的党派之争,缅甸并没有赢得发展的时机,反而是在不断的冲突中,变得支离破碎。
1962年,奈温将军通过政变的形式,夺取了缅甸的实际控制权,开创了缅甸军政府执政的先河。
纵观人类的近代史,军政府执政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虽然能通过强力手段,终结其国内的纷乱局面,但要实现对一个国家的统治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军政府,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军队的暴力手段来实现对国家的管控,走的是先军思想的道路,对于国家其它事业的发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一个国家的发展,光靠发展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经济,科教和旅游等,才能保障民生。
军政府长期的道路是注定行不通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最终在内忧外患中不得不停止军政府执政,走上政党国家的道路。
缅甸显然并不幸运,军政府长期执政,导致了缅甸发展的严重滞后,国内经济一度陷入了严重衰退的边缘。
在军政府的统治下, 上世纪的缅甸国内政治腐败,贫穷日益普遍,由此滋生的更多问题,如毒品泛滥等,严重削弱了缅甸的国家实力,缅甸政府对外寻求支援才能生存下来。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缅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昂山素季的父亲,是缅甸独立领袖昂山将军。
在昂山素季两岁的时候,父亲遭到反对派的刺杀。母亲带着昂山素季远赴印度求生。后来,昂山素季辗转来到英国,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
在国外生活了几乎将近半个世纪后,昂山素季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到了缅甸,并加入了结束缅甸军政府统治的行动中。
在缅甸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昂山素季组建了自己的政党,积极投身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她虽然赢得了国内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但还是很快遭到了军政府的软禁。
昂山素季拒绝全身而退的机会,继续进行政治斗争,为她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此时,她还在被软禁。
昂山素季在被软禁了20 多年后,终于重获自由。获得自由的昂山素季继续自己的政治理想,企图将民主带给缅甸。
几经磨难,最终与军政府达成和解,实现了缅甸国家的正常化。2016年,缅甸结束军政府统治,民选政府开始上台执政,一切似乎在向着好的未来发展。
军政府再度卷土重来
缅甸政局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军政府的垮台,相反,军政府一直绝对掌控着缅甸的全部局势。
缅甸向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还好,一旦发现局势脱离他们的掌控,便会立即露出獠牙,重拾对缅甸的控制。
军政府只会追求手中的权力,不会在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才有2月1号的突然政变。
在这次成功的政变中,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昂山素季的支持者立即走上街头,反对军政府的粗暴干政。
中国在缅甸的投资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国,都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两国就处理好了边界问题,但两国的关系进步,仅止步于此,甚至在70年代左右还产生过摩擦。
其后多年,两国互不干涉,也并不亲近。直到2010年后,登盛出任缅甸总统后,两国的关系才密切起来,双方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随着缅甸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加大了对缅甸的投资。据缅甸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5月,在所有对缅投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以总投资额180亿美元位居首位,共有183个已批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高居缅甸接受外来投资总和的26%。
到了2020年,来自中国的投资在缅甸接受的外部投资排名第二,投资的领域主要为电力、天然气和制造业。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不仅能将缅甸的天然气经西南输送至中国,也能将原油的运输经陆路进入中国,从而避开马六甲海峡,后者在美国和印度的直接控制之下。
这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保障体系来说,意义重大。一个事实是,中国对缅甸的大规模投资,都是在缅甸走上正常国家道路后才取得快速发展的。
中国利益遭遇的危机
缅甸军政府的重新掌控局势,对于中国而言,并非好消息。
缅甸军政府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掌握缅甸局势,除了与他们掌握国家的武装力量有关外,还与他们掌握缅甸国家经济命脉有关。
缅甸军政府势力为了维持自己的实力,除了发展军事实力外,还垄断着缅甸的许多经济命脉,达到了以经济促军事发展的目的。
还有一点,这些军队掌握的经济来源,脱离于一般的缅甸政府机构,实行代代相传的策略,保证了军队的领导和人员组成的稳定性。
也即是说,缅甸军队始终脱离于缅甸这个国家,在经济上能自给自足,在人员组成上保持稳定,保证了军队的绝对忠诚。有人分析,这也是缅甸军队在镇压国内反对派上不留余力的内在因素所在。
军政府重新上台以后,遭到了西方世界的强力谴责,多个国家已经发起了对缅甸的制裁行动,这种外因必然促使军政府的掌权派加强对缅甸经济命脉的掌握力度,以免遭人掣肘。
如此一来,缅甸的经济更加趋向保守是必然的,中国花费大量精力投资的天然气项目,也许不至于夭折,但中国话语权的减弱,是必然的。
目前来看,这种问题还未显现,缅甸军方也表现出了对中国的好感,但他们会趋向于更加有利自己的方案,这是基本立场决定的。
如果这些分析还不够说明问题,那另外一个事实应该能充分证明这种趋势,那就是,其实昂山季素并不是缅甸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她的官方职位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缅甸“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的主席。
中国利益遭遇的现实问题
中国在缅甸的投资的危机虽然还未显现,但中国投资遭遇的现实问题却已经开始了。
中国在缅甸国内的问题上持中立态度,让缅甸民众产生了误解,最新消息是,缅甸的抗议人士误以为中国已经开始支持军方,对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工厂实施了纵火和破坏,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此事无关其它,只是因为中国是缅甸身边的大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有很大的期望,他们更加希望中国能插手缅甸事务,帮助他们结束军政府的统治。
中国在缅甸的公司要求自己的员工不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这显然与缅甸民众的期望背道而驰。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外交上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便插手缅甸人自己的事务,也在情理之中。
但显然,缅甸发生政变,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未来,无论缅甸国内的局势将走向何方,在中国不施加影响力而任由其发展的前提下,利益必然受损。
原因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假如军政府继续管控缅甸,更加保守和封闭的缅甸必然会将外国的投资排除在外,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天然气项目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
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制造业,也将受到冲击;假如军政府最终再次交权,缅甸恢复正常状态,中国影响力的缺失,也必然导致中国利益的受损。
能保护中国利益的,只有中国人自己,似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缅甸采购"推送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仅供阅读、欣赏!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微信号:t990528
扫一扫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子里!
可能您朋友就需要!谢谢!
求点分享
求点点赞
求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