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缅甸视频:缅甸局势 | 缅甸语学习 | 关注缅甸 | 缅甸旅游 | 航拍缅甸 | 缅甸历史 | 缅甸风光
观乎过去数十载的缅甸大规模社会政治事件,皆可见僧侣群体的广泛参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信是2007年的“番红花革命”。当年,估计约数千名佛教僧侣加入反军政府示威群众运动,要求军政府撤回取消燃油补贴法令、推动民主化及释放当年被软禁的昂山素季。“番红花革命”亦被视为开启后来2010年代以后缅甸军方放权过程的一个转折点。
缅甸国内有接近九成人口信奉佛教,其中绝大多数为上座部佛教。佛教僧侣占全国人口比例属东南亚地区最高。
更甚的是,缅甸佛教势力对政治参与度之高,也为区内国家之中数一数二。譬如在政府行政架构上,便有一个国家僧侣监察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则由政府委任的高阶位佛教僧侣所担任。
军方在上月初拘捕昂山素季及其他全国民主同盟(NLD)成员后,委员会僧首主席Bhamo Sayadaw便紧急呼吁双方以人民福祉为先决考虑,立刻将冲突诉诸谈判。
佛门并不囿于清静地
在讨论佛教徒在缅甸政治担当的角色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到,由于缅甸国内僧侣人口基数实在庞大,各政治光谱立场肯定都有其支持者,因此不能笼统将当地佛教徒群体非此即彼地归类为“亲昂山素季”或反之“亲军方”。以下讨论到的,仅是支持各自政治光谱的该部分佛教徒之政治参与现况。
上述提到的僧首Bhamo Sayadaw,代表的就是佛教势力在居中缓冲的角色。
固然,报道中的示威现场,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佛教徒举着代表反对独裁及支持民主的“三只手指”手势,加入反政变示威者行列,抗议军方违法夺权。
这批世俗派佛教徒跟当年“番红花革命”的僧侣一样,抱有对开放体制政治及人民充权的憧憬,其人数绝对不少,为示威群众圈子的其中一大流派。
但另一方面,同时有一部分佛教徒支持军方,认为军方是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保障选举不被“窃取」”。进一步剖析更深层次的因素,就是这批支持军方的佛教徒一直不满昂山素季及其世俗派政治人物所输入的普世价值文化,将包容多元宗教的原则凌驾一切,日益蚕食缅族唯尊佛教信仰的传统。
在这个意义下,希望维持佛教信仰定于一尊的佛教徒,便与借缅族民族主义思绪以维系国民向心力的军方,构建成利益一致的关系网络。
佛教唯尊与民族主义的协同效应
2017年屡屡登上国际新闻头条的罗兴亚危机,其本质正是部分宗教狂热人士散播的佛教唯尊思想与军方缅族民族主义政策磨合而得的产物。
缅甸国内有少数以激进佛教民族主义见称的僧侣政治团体,譬如2017年遭下令解散的种族宗教保护委员会,便多次参与反穆斯林行动,包括主张驱逐罗兴亚人出境。这类佛教政治组织在农乡地区的草根阶层有很大的影响力。长年以来以缅族民族主义为号召的军方,经常与这类活跃政治的佛教团体合流,牵动舆论。
在二月发动政变后,军方沿用一贯擅于操作结合佛教唯尊思想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舆论,冀笼络更多民间支持者,从而对冲民众的抗议声音。
接管政权及成立国家领导委员会,军方便立刻安排保守派官员担任各个重要政府职位。当地媒体在政变后亦经常播放有关军方官员清理佛寺的新闻,冀尽快在政权易手后重开佛寺,以安抚佛教徒的担忧。政变后,军方冀以宗教号召力稳定民心的意图相当明显。
不过在三月份,当军方向抗议民众施以不对等武力后,Sitagu Sayadaw亦有联合其他佛教长老向军方领袖敏昂莱严正要求,立刻停止以暴力对待手无寸铁的平民。
正因这种游走于民间与公权力、军权与文人政府、现实政治与精神信仰之间的独有特质,缅甸佛教僧侣群体绝对是影响政局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缅甸采购"推送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仅供阅读、欣赏!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微信号:t990528
扫一扫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子里!
可能您朋友就需要!谢谢!
求点分享
求点点赞
求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