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快热化了,我却要带着羽绒服去非洲!


Susan Journey丨VOL.06
S


这几日,北京已经开启高温模式,今天天气预告最高温度居然40度!整个人都补好了,快被热化了:(
而我今晚就要告别大家,背着羽绒服去非洲避暑啦!
没看错,去非洲!避暑!还带着羽绒服!

提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终年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去一趟不仅人会被晒黑,恨不得连“衣服都会被晒黑”。
但一切正如歌中所唱:“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样想。”
曾经的两次非洲之行:坦桑尼亚、肯尼亚,都用赤裸裸的现实教育了我。
今夜,我将飞往纳米比亚。在第三次前往之前,与你聊聊我眼中的非洲吧!

01
2015年12月,大脑短路的我,一心想在乞力马扎罗山顶等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照在肩膀”。于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加入了7天6夜的乞力马扎罗登山团队,开启了我的首次非洲之旅。

尽管出行前已经开过说明会,但经验不足的我,明显还是低估了这座非洲第一高峰——最高海拔5895m。

从2015年12月27日到2016年1月2日,我从1800米到5895米,大雨、暴晒、缺氧、低温都是常态,跨年之夜的攀爬至今想起仍是梦魇。
终于,我在2016新年的第一天,一步一步蹭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之巅!

登顶下山后,大家都传言我有着异乎常人的体力。为何?
我只是在白天10-20公里的高海拔徒步之后,居然还能独守相机,在营地外拍摄星空直至半夜。

然而,真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非洲被冻着了。
就算每天穿着羽绒服,钻进标称零下20度的睡袋,那种彻骨的寒冷,依然让我夜不能寐。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跑到外面数星星。

02
再去非洲,已经是2017年的7月,肯尼亚正迎来它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游客蜂拥而至,守候在马赛马拉河边,希望能够有运气亲眼目睹,一场由斑马、角马和鳄鱼共同上演的生与死的“天河之渡”。

尽管肯尼亚全年气温适宜,但日出之前坐在顶篷大开的车里,飞扬的尘土和呼啸的寒风,远不是一个口罩可以抵挡的。
从热气球上下来,套着全部短袖、防晒衣和一件加绒软壳的我,最深切的思念全给了千里之外的羽绒服。
03
第三次非洲之行,目的地纳米比亚。
6月的纳米比亚正值秋冬之交,昼夜温差高达20度。
也就是说白天26度的气温,到了夜间会直降到6度。正验证了那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所以,这一次,相信不用我说你也发现了,羽绒服和非洲是绝配哦。
04
其实,羽绒服作为每次外出最常用的单品,几乎全年都会随我出行。怕冷到一定程度的我也几乎是一看到羽绒服就忍不住想买。
下面就给大家扒一扒这几年我觉得最实用、好穿,出镜频率最高的几件羽绒服(纯属个人推荐,不含商业植入哦)。
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对于零下40-50度的极寒天气,一度备受争议的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不过体积大、价格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我只穿穿不说话。
探路者(TOREAD)

这件探路者(TOREAD)羽绒服是唯一一件在国内购买的羽绒服,正好赶上八达岭奥莱季末打折,于是本着“有便宜必占”的心理果断入手,后来发现还是挺好穿,特别是穿起来不心疼,收起来体积小,性价比不错。
北面(The North Face)

这件在加拿大黄刀入手的北面(The North Face)羽绒服,因为防泼水、版型好、上镜率高,里面还能再套一件羽绒服,也常常被大家问起。
始祖鸟(ARC'TERYX)

最后这件始祖鸟(ARC'TERYX)的轻薄羽绒服,从入手之后就几乎成了出行必带的百搭单品。
短袖、长袖、抓绒、羽绒服、冲锋衣……怎么叠穿都行,无论体积还是重量都比抓绒小,往摄影包里一塞就行,超级实用。
你出行时最爱带什么装备?一起在文末聊聊吧!
SUSAN有话说:

户外分层穿衣是安全的基础保障,所以在购买羽绒服时也要考虑好和基础排汗层、其它保暖层以及最外面的防风防雨层的搭配。
在上图中,我穿了2件保暖速干长袖T恤、1件抓绒、2件羽绒服、1件冲锋衣。你看出我穿的是哪两件羽绒服了吗?

我是王滢,Susan。
我喜欢徒步,四处溜达。去过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俄罗斯、法国等30多个国家,2014年、2017年被两度评为“大旅行家”。
我喜欢摄影,到处拍片。1999年进入摄影行业,美国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英国海泰滤镜签约摄影师。2005年开始教摄影,力争做到“诲”人不倦,努力避免“毁”人不倦。

未读之书 未经之旅
SusanJourney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