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我家住在市中心,闹市区,旁边有学区有商圈有公园,人口素质整体上不算很低,消费能力也还行。
按说这样的地段应该很容易招商,产品和服务稍微好一点就能赚钱。
但是近几年,我发现步行街两旁的店铺总是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其中也不乏一些物美价廉服务好,不缺客户的店铺。
一问老板都说生意不好做,客户多也赔钱。
毕竟人口基数,客流量摆在那里,我卖东西你掏钱,我赚利润,就这么简单。
那怎么以前开店就赚,现在开店就赔呢?
我感到很奇怪。但是最近想明白了。
用上下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说,叫营商环境差 。
大白话就是,伸手白拿的人太多,卡脖子的幺蛾子太多,数额太大。
不做生意的人可能没啥感觉,但事实上,20年以后,所有的行业,都被有形的手触及了。
在这只无形的手的管控下,只要完全合法合规的做生意,那铁定是要赔钱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十八线大学生乐队,要做演出。
十年前,和当地的舞台老板约定好时间,海报一贴,演就完事了。其他和演出无关的费用几乎趋近于0。
你知道现在要经历哪些步骤么?
1.准备好完整的演出视频/音频/歌词以及背景视频文件,向当地文化部门审批(一般文旅局)。报批代办1000元,准备这些材料耗费巨大时间金钱成本。
2.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备。演出场地必须符合消防规范,且必须有演出资质。这就意味着可以提供场地的老板需要办理演出许可证,并达到非常苛刻的各种安全/消防要求。结果就是使用有演出资质的场地,你乐队去演出必须给高额场租。
3.你必须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申请版号,才能卖你的CD制品。否则只要举报必抓你并处罚老板。
你看看,一个十八线乐队都要这么搞,可想而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被各种各样的规则,折腾得十分狼狈。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小老板,你还要三天两头填表,什么〖诚信经营许诺书〗,〖经济普查表〗等等等等,没事还要把你叫去开会。街道,税务,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旅局……从近三四年开始,更是要三不五时打交道。
导致现在非常多生意只要完全合规,必然负利润。
那老板为了维持经营,必然会更加剥削打工人的劳动力。大家没钱,更没时间消费,营商环境更加恶劣,生意也就更难做下去了。
END
更多犀利好文
近期一些思考——勤劳不致富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是赚钱的核心机制新的风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