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实践知行合一
作者:陆丰市龙山中学高二一班钱晓丹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格外。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自觉实践,知行合一。”
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我认为,做人做事,至始至终都要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所认同的价值,并用真心实意去做到“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之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行知。
“知行合一”,顾名思义。倘若在学习中,我们没有知的引导,行往往摆脱不了盲目性;同样,若知而不行,那么知与不知又有何区别?真正的知需要通过落实于行而得到体现。过去,我曾无数次陷入迷茫的深渊,我的大脑宛若一张白纸,充满空白。这是因为我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觉实践,才能够避开迷茫的深渊。好比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像我们现在这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根据生活经验,就不会用手去试火究竟是不是热的。
从知行合一相互统一的角度理解梦想,便可以注意到这一观念对理解梦想同样也有其理论上的意义。这位年轻人——史泰龙,曾1850次被拒。他穷困潦倒到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想当演员,当电影明星。他带着自己为自己做的剧本,到好莱坞电影公司一一拜访,最后却以失败告终。面对无情的拒绝,他重振旗鼓,屡战屡败,屡战屡败。但是他没有放弃,咬紧牙关继续拜访,最后,他在一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王阳明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衡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变得颓废;有了志向,也就意味着有了行动的内驱力。
“知行合一”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的话题也有其理论意义,就“知”而言,它涉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内涵的理解,以此推动“行”,这便体现在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行为相一致,吹响胜利的号角!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欢迎广大中小学生投稿,一旦采用,给你发微信红包。具体要求请关注“素材作文”公众号(sucai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