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滨口龙介的《驾驶我的车》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奖项。
这部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小说、以披头士名曲“Drive My Car”为题的电影,风格冷门小众,原先在日本的票房并不好,但它自带莫名的感染力,网络口碑佳评如潮,给人们一种“非看不可,不看就落伍”的舆论观感。
不难察觉,本片就连延伸的视觉形象也颇为精巧。在电影海报中,西岛秀俊饰演的型男大叔靠在红色萨博900轿车,背景衬着濑户内海的海天一色,有着80年代日本city pop音乐专辑封面的即视感,充分撩动了文青们时髦复古的骚动之心。
就不说《驾驶我的车》剧情,片中的人物设定相当符合都市中产和文艺男女们对“戏剧”的偏好和想象:深陷心灵困顿的戏剧导演、耽溺情欲的电视台女编剧、自我陶醉的男明星、茶里茶气的台湾女文青、清秀脱俗的韩国听障女、有着悲惨身世一脸生无可恋的女司机⋯⋯等等。
这些角色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日本电影常见的平凡人,看似熟悉实则陌生,涵盖了当代社会孤独心灵的各色模板。几个不相干的人以契科夫《凡尼亚舅舅》的话剧为名,相互碰撞,相知相惜,增添了故事的血肉。
不拘泥于刻意的“日本味”,对感情的敏锐共感,高明的场面调度能力,正是滨口龙介脱颖而出的主因。本片主题围绕在人类的心灵空虚和感情缺口,就像一颗多面的骰子,观看者无论如何丢,皆能解读出其中一面意义。
很明显的,滨口龙介对于电影的语感和品味的拿捏,凌驾同世代的年轻导演之上,打造出日本文艺片罕见的爆款。这次得奖,实至名归。
其实,滨口龙介的另一部电影《偶然与想象》不比《驾驶我的车》逊色,在形式和内容上甚至更为圆融,同一年推出,就得到了柏林电影评审团大奖的肯定。
师承黑泽清,滨口龙介曾经就读东京艺术大学影像研究所,毕业后他涉足各类影视的编导副导,培养业界经验,厚积薄发,无论是短片或长片,一出手便与众不同。
短片组成的电影并不少,但拍得好的很少,光是要三部短片有一致的高品质就不太容易。《偶然与想象》达到了,它绝对是当前日本学院派导演最高分的命题作业,不仅有法国新浪潮的调子,有侯麦的散文风格,也有黑泽清的剧场仪式,还致敬了洪尚秀的镜头语言。这三部短片分开看简单率性,整体效果却意外令人惊艳,各有其让人难忘的魔法时刻。
总的来说,本片以熟娴的电影语法高度融合了日常性和文学性,综合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灵空虚和对感情暧昧不清的态度。
第一个短片《魔法》,谈到男女之间心性飘忽不定的爱情观。一个在感情中予取予求、不愿负责的女生,当她无意间获知自己的闺密正与前男友如火如荼的接触后,妒火攻心,本能反应去前男友办公室搅和来事,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即便当初是她劈腿前男友而分手,却毫无愧疚,只想精神凌虐他,来达到满足。滨口这出戏的魅力源于文本,片里有大量人物对白,交织出恋爱男女的心理状态。
第二个短片《开着的门》,谈到人与人之间的界线、私领域对公领域的撩拨,以及人性中面对意志脆弱的情欲,可能造成的混乱结局。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小说家,课堂上一位男学生被他挂科,恳求通融无果,离校后仍心怀不平。这男学生和一位熟女学生保持交友关系,当男学生得知熟女对老师暗怀仰慕之心,便怂恿她以美色勾引老师,留下证据,企图让这位有社会地位的小说家身败名裂。
谁知道这老师相当有分际,在女学生找他时谈话坚持把办公室的门打开。原先自作聪明的诡计,并不如预期,反倒让女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了一段真诚而纯粹的心神交流,短暂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只是结果仍出乎意料,这个色诱事件,永远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第三个短片《再来一次》,谈到人们对于往昔美好的想象,多少只是意识的幻觉。一位中年的女同志在参加完同学会的回家路上,将某位擦身而过的妇女误认成初恋情人,热络地打招呼。妇人见其状,亦将她误认成某位年轻旧识。
这场陌生的误会,让她们从期待到失落,心境经历了结构与解构的变换,却也因此强化了她们对虚拟情境的渴望。于是,两人有默契地达成共识,认真地扮演起“彼此心中的那个她”,借此重温偶遇带来的快慰感。
《偶然与想象》以局部放大的微观手法,摊开了生活中不为人所提起,却无所不在的困局,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所阐释感情中避而不谈的私心,包括占有欲、情欲、幻想欲,都是人性中悬而未解的永恒难题。
然而,滨口不光只有绝望的宿命论,他试图从这绝望中凿出一点缝隙,一丝人性微光,去解决这些难题。这种拒绝去浪漫化,从人性的复杂和纠结中找寻出路,才是滨口龙介作品最难得的地方。
想想,滨口龙介电影中的“偶然”,不只是巧合,而是人的常规状态被打破和重组的契机。以一种看似平凡,却完全不凡的陈述,也是我对他电影最强烈的印象,他能再次打破我们对于电影常规的理解,带往观众走入生活日常中某个更幽微、较少被探索的角落。
让我们期待滨口桑的下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