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侠情片

最近一周,俄乌战争爆发,成了世界新闻热点的大事件。

我对军事和国际政治了解不深,就不妄加分析。但看了不少时事评论,争论的不外乎是俄罗斯出兵的正义性、乌克兰为何不左右逢源、以及美国是否暗地扇风点火,最后却作壁上观。

我的观点很简单。国家就像个人,人与人之间有恩怨情仇,有纷争矛盾,战争就像是比武约架或暗算偷袭,也可以是单挑或打群架。所以,国际政治多少可套用“武林江湖”的元素: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新仇旧恨⋯⋯以及不同门派之间为荣光与利益争夺与打斗,永无宁日。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年轻时沉迷武侠小说的一段岁月。

1980年代末,我在台湾读国中(等同大陆的初中),特别着迷武侠小说。当时考学压力巨大,看这种刀光剑影夹杂儿女情长的小说十分解压,每晚就寝,我仍拿着手电筒揣著书本,躲在棉被里看到通宵达旦。

我喜欢金庸、古龙、温瑞安,他们小说都有一种浪漫的基调。主人公心地良善,每遭诬陷总能逢凶化吉,每次遇劫都能练出神功,最后变成大侠,与邪恶的大反派一决胜负。

对学校的老师来说,学生沉迷通俗小说让他们不以为然。记得一次课堂上,我的语文老师特别推荐同学们去看看高阳先生的作品,他说“那才叫高明的武侠小说呀!”

我买了他的代表作《红顶商人》,翻了几页看不下去,太多门派帮规与江湖规矩,主角没有轻功也不会水上漂,更没有儿女情长,完全满足不了幻想。后来才知道那算是历史小说,和意淫式的武侠有不小差距。

当然,我后来不满足于武侠小说,变得更爱看电影。因为武林江湖不只是局限在小说,在类型电影中处处可见。

就不说邵氏武侠片,80年代之后风靡一时的香港黑帮片,骨子里仍是武林江湖那一套逻辑。像是《英雄本色》小马哥为豪哥复仇,在“血染枫林阁”经典场景,枪林弹雨中以一挡百,塑造了超越武侠小说的肉身神话,也让人们接受了简单而合理化的暴力。

纯美国风味的西部电影,大致上也和中国的武侠异曲同工,看过《西部往事》的观众大概可以理解。片中主角“口琴客”怀抱复仇的执念,抛却了友情和爱情,孤身在西部荒野,他救了仇人一命,甚至只是为了最后亲自和仇人决斗。

无论强调拳脚、刀剑或枪战,只有将是非善恶泾渭分明,决斗才会让人热血沸腾。黑帮片、西部片、武侠片,往往简化了正义的层次,以简单粗暴的公式,在观众心中植入了一套偏执的英雄形象。

社会现实如武林江湖,却没有绝对的正派或反派。人更像是命运的傀儡,为了利益相互倾轧,明争暗斗,然而,通常有权势的人才代表正义。所谓“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的任侠意境,实则也没人愿意相送,可能更乐于就此划清界线。

互网络世界,也有某种武林江湖,社交软件上很多人取着江湖浑号,竖立招牌人设,求赞圈粉。也总不乏有人自命侠客,特立独行为求关注,喜欢针对“说了不会错”的议论表现得慷慨激昂,把一知半解的成见当成观点,且认真觉得就那么回事。

武侠精神通常有种铁则,就是正派的一方不能以大欺小,不能恃强凌弱。无论人再怎么得势,若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他人不幸,那就是坏,这是一种属于正义的浪漫。

黄飞鸿如果热爱游街砸店就是铁布衫,令狐冲如果喜欢操纵权力就是任我行,漫威英雄如果滥用超能力烧杀掳掠,那就是黑化。

人性很诡异的是,道理大家都懂,一但拥有权力就很难不滥用。人类惯性的行为恰巧是最反武侠精神的,反倒还会为旁观霸凌和恃强凌弱而兴奋,这真是蛮奇怪的。

年纪越长,有感武林江湖再复杂,武侠精神却可以很纯粹。什么是武侠?说穿了就是一种抑强扶弱,舍己助人的正义感,同时兼有至情至性的浪漫感。我更喜欢把这样的概念称做为“侠情”。最好的武侠小说,其实就是侠情小说,最好的黑帮片西部片武侠片,也应该是侠情电影。

一部好的侠情电影,存在着探索“正义”的价值和意义。我认为,它们不只会流于武斗,真正的侠情是在于面对巨大胁迫时,角色会做什么样的道德决择,当大是大非未必能带来有利的后果,才是检验正义的最好时机。就像高阳笔下的武侠,必须以忠实还原历史的人物为借镜。

以下,推荐几部这样的电影,它们乍看完全不属于武侠类型片,却对武林江湖的“侠情”,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高加索的俘虏》

这部俄罗斯出色的人道反战片,属于冷门经典。

剧中描述车臣内战中,两位俄军士兵被高加索山民所掳获。村中老头目拿他们当人质,想与俄军交换自己被掳的儿子。

就像武林两大门派的冲突,高加索山民想用俄方手下交换少主归来,俄方却拖延谈判,暗里打算牺牲手下。两俘虏禁闭期间,不但与敌方看守渐生友谊,其中年轻战俘和头目女儿更互生情愫。

然而战事升级,年长战俘因企图逃脱杀了敌方看守而被处死,年轻战俘也受牵连等待发落,眼见性命汲汲可为,头目女儿决定不顾自身安危,偷偷放走这位敌人。

此片的侠情,展现在高加索头目及他女儿身上,他们的正义感让他们无法对内心纯朴之人施恶,即使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卷入危机,这正是武侠精神的最高境界。

《小校风云》

电影剧情描写在1960年代的韩国,一位汉城学生转到乡下小学就读,他发现所有同学只听班长发令,连老师们都放任包庇班长,无视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品学兼优的他企图反抗,结果是他被分派做不完的工作,没人敢跟他亲近。

到后来,主人公想通了决定拢络班长,考试当班长的枪手,帮他出气解决不服管的同学,逐步获得重用。不久,有位从汉城调来的导师,他是个行动积极的浪漫派,在了解自己班级感染的非正义痼疾后,他决定制裁,剥夺了班长的权力。

本片又名《英雄》,指的其实是“非英雄”。当在上位者权力欲望过剩,就容易造就事理的扭曲。片中的同学既是倒霉鬼,也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而贪图省事的乡下老师们更是非正义的典型,放权让恶霸者胡作非为却不予制裁。

此片把学校当成武林江湖,这个班级最后很幸运,来了一位素质高的知识分子展现侠情,为了主持正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成了真正的英雄。

《少年时代》

日本老导演条田正浩的名作,可以算是日本版的《小校风云》。

二战期间,主人公为躲避东京空袭被家人送往乡下念书,遇到班老大的欺凌。这位班长会吆喝同学排队唱军歌,分配打扫任务,并定期到同学家中检查,如遇不服者便拳头相向。主人公也是从反抗到驯服,否则日子过不下去。

后来副班长回来了。这副班长的家庭是乡绅阶级,他武力不行,政治头脑却很发达,老早就想把班长捻下台,于是私下收买了主人公和其他同学,策动全面性的杯葛。他们成功了,才开心没多久,就发现副班长更加可怕。

一样是遂行正义的议题,本片指涉着一种常态的悖论。人们对于滥权者总是束手无策,即使推翻了这个滥权者,另一个滥权者也会取而代之。想要在武林江湖中混,只能期盼自己没站错队。弱者除了自保,还能怎么办?

《空山灵雨》《山中传奇》

最后推荐名导胡金铨这两部出手不凡的武侠奇片。

武侠这种概念,一旦掌握在好的导演手中,可以化成一种心境,一种人生玄妙道理的阐述。胡金铨先借由《空山灵雨》,说明人之所以悟道,来自心性的可贵。佛自心中来,魔性自然除。傲慢的高手企图盗取价值连城的经书,到头只是一场无用功。明了俗世之道,带着善念生息随缘,即使罪犯也能成明僧。

“侠这个字,是指一种行为的方式。”胡金铨对侠心的理解,让他的武侠片流露着出众的禅修气质。同样取经题材,他再借《山中传奇》讨论人鬼因果。一心向善修为人,一念无明化为鬼,本片用了大量优美的山峰雾景来突显神怪传奇,骨子谈的还是修心成侠。

回到现实,在新世纪的战争年代,在手机屏幕看着即时转播的人间修罗场,战争,其实就是ㄧ个偏执版的武林江湖。我不禁想问:是否要继续用所谓的大国博弈的思维,展现狼心的野望和理性的漠然?抑或是,我们应唤醒心中的侠情,收住刀光剑影,求心性的开化,远离凡尘恶业?

台湾阿毛|推薦选片

《空山灵雨》,1979

《山中传奇》,1979

《少年时代》,1990

《小校风云》,1992

《高加索的俘虏》,1996

我想看胡金铨导演的《忠烈图》但是网上找不到修复版,求。 (Qoo)
同求(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