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二教的经文,有大量的是一个格式,于是显得是完全可以相互置换的,根本上是无时间性的,是在永恒共时的观念王国中的,这是它们作为宗教(于是有一种比较既成的传统的僵化的格式)的一种特别之处,具体来说:
如果各位看过《名侦探柯南》,那就会知道名侦探柯南有主线和日常两部分,日常就是各种面对各种案子并解决之,这些日常案件是可以相互置换的,比如某事件完全可以放在早一点的地方,也可以推到后面才放,日常是一种根本上不会推进时间的循环(不推进主线时间,而是处于日常循环时间)。然而主线却不是这样,主线对于柯南来说是:吃药变小——结识变小的灰原哀——直面组织等等,这种推进是有时间的,是不可相互置换的,我们不能把变小的灰原哀放在柯南吃药之前,等等。
对佛教来说,这个主线是:释迦出家——成佛——讲经——涅槃
道教主线我不了解,因为太繁杂,不过许多传世故事,许多神的产生故事(王子成为天帝),都属于主线,而流行经文中的都是日常(尔时,xx在xxx与xxx俱。尔时只是标识着一种根本上的无时间性,即其实发生在什么时候都可以)
这一主线类似柯南主线,是历时的,不能把涅槃放在成佛前,不能把出家放在讲经后。而各种佛经中佛陀不断讲各种经则是更为共时性的,是根本上没有时间性的,无论哪一部经放在哪一部前面或后面,一般来说区别不大,这种一般叫做单元剧,而单元剧是没有时间的,严格来说就是没有一种推进性的情节,只有以不同方式表现自身的循环,这标志着一种僵化的宗教经文格式。
然而,似乎只有在宗教中主线情节才是最显眼的,只有宗教神话中才会有到达这种程度的主线—日常二分,后人喜欢造经,大多都是在主线基础上造日常经,但较少把主线情节本身进行一种反传统的推进或改易,如果有,这就导致了一些派别的分化,等等
当然,我这里只是放个粗略的引子,这些东西往往是嵌套的。譬如佛教有法灭尽经,这经是将佛陀快涅槃时之时,那么这经就是主线吗?至少是往主线上附会的,主线自己也不是那么固定、那么清晰,而是由许多甚至与日常同样附会的、游移不定的故事构成的,等等。所以可以说的还有许多。造一部日常的讲道的经容易,而造一部涉及主线的就需要触及许多知识了,而且对于宗教徒来说,是不是每部经都是均匀完满不分高下的神圣时刻呢?似乎也不是的
举一个基督教例子:
在四福音中,耶稣行的各种神迹、进行的各种传道、做的各种事,顺序描写都不同,其原因就是它们属于日常,是可相互置换的,根本上不推进主线时间的。
而其出生和死而复活则必定都放在开头和末尾处,因为这是主线,不可能相互置换,它们构成了基督教宗教真正的时间性
不过道教传说繁杂,有的说法是先有老君,有的是先有玉帝,有的是先有……等等,所以它没有特别统一的主线,如果有人以此进行许多置换,我们也不会太惊讶,毕竟版本不同,但许多碎片情节还是可以进行一些主线定位,如道教说的老君化老子、王子当玉帝,创世的故事肯定放在最早先,有些道教信救世主,这个救世主肯定放在未来,所以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对不同版本进行一个主线的模糊描述
根据教义有一个主线,如出家—成佛—涅槃,出生—讲道—死而复生,这些主线比较确定,还有一些次生的,是被纳入这个宗教并可以根据主线情节来定位的,如写中国僧人慧能传说的《坛经》,它肯定应定位在释迦涅槃之后,从而在某种次生意义上被早先的教义主线给定位着,它毕竟不是常见经文中的那种无推进之日常
这个二分看起来是非常结构主义的,就是两个轴的定位交互,其实也是比较朴素的道理,我随手一发。
主线—日常之二分,盖对某人而言,例:
案例甲。
某认为盘古开天地是个很重要的神话故事,于是此人即以盘古开天地作为主线系列之一节,由于是创世故事,它便被安置于这一主线之开端了。
如果该某还认为女娲造人是一重要神话,认为炎黄故事也是,并且认为《山海经》中所叙述神怪也是,又认为民间鬼怪等也是,——这一切对它便都置于情节之中。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个案例的中国神话观念,这个案例并不那么复杂。
现在即以这个案例的结构论:
A。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炎黄……
这一A线,即是对此人而言之主线,但并不完全概括,然可以分其先后,知不可相置换之理,即言:女娲确不早于盘古,盘古确不后于炎黄,女娲定位于盘古与炎黄之间,盘古定位于其他故事之先并主线之先等等。
B。《山海经》诸神怪
B是一个集合,内含山海经中所有诸神怪(在此仅以此神怪主题论之)等等,这诸神怪的集合B不像A线那样是线性的结构,而是一个集合,其中没有确切的先后次序,大概可说是一些日常。
然而这B集并不是说它可以放在主线A的任一位置,不是可以对于主线而言任意滑动其位置,而是说就其自己是个集合而言内中要素没有固定位置,事实上很多还是可以定位于主线A的,有些神怪定位于炎黄后,或女娲后,绝大多是盘古后,等等。
再看C。即民间鬼怪。这也是集合,与B相似,它也是自身内要素彼此之间没有确定的位置的,但如果放在主线中观之,民间鬼怪肯定出现于盘古开天地之后,而且如果某认为民间鬼怪是指人所变,那么这些鬼怪也可以定位于出现人之后。
注意,我们这里是分析这个案例甲,而非分析中国神话本身。案例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民间神话观—经验之截取
现在说佛教某人,案例乙:
某人相信佛教基本教义,相信——
A。……释迦出生—释迦成佛—释迦讲经—释迦涅槃……
由于佛教认为以前和未来都有许多重要事情,这里前后加上省略号。
B。有各种佛,各种菩萨,也有各种阿罗汉,有天人,有神,龙,鬼,饿鬼,等等,如果把这些表示为集合,就是[……佛,菩萨,阿罗汉……]
可见无论主线之线或日常集合,都是不能概括其中所有要素的。
问题是,在这个案例中,B集与A线什么关系呢?
譬如以佛教认为有无数佛论,那么这些佛虽然与释迦佛相比重要性不差,甚至可能更早成佛因此算一更重要人物,然而它们也不能全部被定位于A这一教义主线之内。因为佛教有大量空名(关于空名,参看我之前的一个帖子),我们不知道哪些佛被定位于主线前后主线后,如果真能做出这条线,就会是一条无穷尽之线,而且不止一条,而是无数条,因为同时也会发生许多事情,只是由于神话是观念王国,通常不会说同一时间发生好几件重要性能构成教义之事,佛教徒说不定也认为释迦成佛之时也有其他世界的其他什么人成佛,但这归根到底是不构成主线教义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给该案例画出许多无穷无尽之线
C。有各种经,如[……心经,金刚经,法灭尽经……]
这个C集本身可以定位于主线的释迦成佛和释迦涅槃之间的释迦讲经中,然而其中的诸要素实难定位,如很难说,根据佛教,哪个经发生于哪个经前呢?哪个在哪个后呢?所以说,日常集合虽对于主线之线可有所定位,相互之间的诸要素确实难相互确定其位置,但偶尔可有一些线索。
C集中也有一些例外,如,如果他们相信法灭尽经,那么这部就该定位于其他诸经之后,因为它里面的故事是说佛陀涅槃之前的
有时间我们再说一下道教和其他各种宗教,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结构描述并不是说各宗教神话本身的结构,而是说那些建构了这些宗教世界观的个人(不一定是信徒),他们所建构的那个神话世界之结构模式,因此这主要是一种个人经验研究,不是神话历史发展结构本身之研究
道教神话中这条主线说实话不是很固定,如有些人以老君置于最先,有的置三清,有的玉帝,还有的可能甚至是民间那个盘古,所以每个人有每条主线,而佛教和基督教等等的主线不能不说比之更确定,主线的多样性其实也伴随日常集合的多样性,只是日常集合并不必然是因为主线多样才多样的,我们这里说的是集合内容,佛教也有一大堆经构成集合,并有各种神佛不可定位,基督教也说耶稣做的事写出来世界都放不下,不好定位,但它们的主线都是相对比较确定的
@婉兮儿 第一,我根本没说佛道能互通。我说的「可相互置换」,不是指这俩教的经文之间可以相互置换,而是指同一个体系内各种经—故事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序而可以相互置换,就像哆啦a梦那样,呈现为一种单元剧,放在前一集和后一集都可以,没有固定顺序,但教义主线的发生顺序则有固定顺序,这是一个结构主义的纵横轴二分,就是阿含经也是这样,你不能给每一篇经文进行公认的发生排序,我没有断定两教互通——这说明你没有认真看我究竟在说什么,我想说的只是流行的佛教道教里都能找到一些二分之案例
第二,我在这里完全不断定一个宗教体系本身怎样,因为在我看来,意识形态是无世界的,它不能把所有与之有关的要素都整合进同一个观念世界中,就像难以把所有被视作中国神话的神话故事都整合进一个世界观里一样,因此,我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完全不是哪个宗教本身,而是对于某个个人所具有的那种世界观观念作为案例给我们呈上来时所显示的那种结构,也就是说,我没有说「佛教」,我说的是如某甲所以为的那个「佛教世界观」,我也没有说「道教」,说的是某乙所以为的那个「道教世界观」,从而是他们个人建构的,如果没有个人,这些世界观是不能作为观念世界被整合一起的,因此这里完全没能触及到那种宗教作为某种所谓集体观念的发展
总结一下这帖说的什么吧:
要素之可相互置换的那种共时结构,就是呈现为一种集合,我把之叫做日常,即其要素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互关系顺序;要素之有固定不可逆历时排列,就是呈现为一种线段,我把之叫做主线,即其要素之间具有可确定的不可逆排列关系顺序。所以构成宗教主要教义的故事总是构成主线(如——出生—传道—死而复活……),其余一部分故事则是没有固定排列关系之日常(如[讲道a,讲道b,讲道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