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东西找不到!为何国际空间站像废墟,中国空间站却很整洁?


同样都是空间站,在对比了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之后,主持人撒贝宁称,中国的空间站特别简洁,显得空间很大,听说国际空间站已经有两百多个东西找不着了。

根据现在能看到的影像资料来看,相比较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而言,国际空间站确实非常乱,而且丢东西已经不是啥事情了。之前就曾经因为丢失了化学滤毒罐,而被迫放弃太空行走的任务。再比如:国际空间站还曾经因为实在太乱,垃圾太多,被迫进行大扫除,并向太空扔了不少垃圾。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国际空间站的内部图都是线路裸露,仪器乱糟糟地摆放着。

再回头看我们国家的“天和”核心舱,内部十分干净,整洁,设备摆放十分整齐,也没有裸露的线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际空间站看起来那么乱,而中国空间站看起来那么整齐?

国际空间站“乱”的根源
1998年11月15日,空间站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同年的12月份,节点舱发射升空,并与曙光号连接;2000年7月,星辰号服务舱与太空站连接;同年,11月2日首批太空人登上国际太空站。
从1998年到现在,国际空间站运行了20多年。很多人可能会说,国际空间站运行了这么久,起初肯定也是很干净整洁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变得凌乱,这就好比是房间无论咋收拾,时间久了,肯定不如全新的。

那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实际上,这个说法只对了一部分,那就是国际空间站起初也是挺干净整洁的,比如:国际空间站的曙光号,也属于核心舱,虽然小是小了点,但看起来就非常的干净、整洁。

可是,后面的部分其实并不准确。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天和”核心舱并不会像国际空间站那么凌乱。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的核心其实不是在于当初设计时是不是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内。中国“天和”核心舱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而国际空间站并没有。
国际空间站的“乱”,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设备摆放,一个是飞线混乱。
我们先说这个设备摆放的问题。
2000年发射的星辰号实际上取代了之前曙光号,它要比曙光号大一些。但是与中国的“天和”核心舱比起来,其实还是小了一圈,这也使得曙光号看起来要拥挤一下,即便是放一样的东西,也会显得不如“天和”核心舱看起来的整洁明亮,从基础的空间来看,国际空间站就是落了下风的。

但这还不是最核心的原因,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候永青在央视节目上的说法:
我们设计建立了物资管理系统,在每个东西上都贴一个二维码。比如说,你搬过来一个包,需要对其进行扫码,把它放到其他位置后,还要在这个位置上扫个码。这样就可以知道这个东西会到哪去,还能知道具体的用量。
这其实是一种模块化的管理方式,基于此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从而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空间站的物件摆放。未来如果有新的需求,可以基于这个规范来进行设计,也可以沿用这套标准化流程来进行审核和执行,
所以,基于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管理。即便是经历相同的时间,“天和”核心舱也要更加干净整洁一些。

国际空间站看起来还有一点就是飞线很多,我们看到的许多混乱的图中都有很多的飞线。那么问题来了,“天和”核心舱能避免飞线吗?
客观地说,这个事情很难。这是因为它没办法从起初的设计上就规避。为什么这么说呢?
空间站在轨时间跨度很长,在这段时间内,很可能又有不少新的系统迭代,以及发射不少探测器。这就需要增加线路进行系统迭代,以及与其他的卫星探测器进行匹配。

虽然设计师可以提前根据已有的信息,增加冗余设计,确保尽可能少的飞线,但要完全杜绝很难。
虽然要完全杜绝飞线很难,但也会比国际空间站的情况好一些。原因也很简单,“天和”核心舱是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可以基于这个空间站全寿命周期提前布置好余量,其他国家的加入,由于需要严格的审核,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的增加布线。而国际空间站是多个国家参与,都要在上面做相应的实验,要协同多个国家其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也就很难提前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设计。中国空间站虽然无法完全杜绝飞线,而飞线的数量也会远比国际空间站少得多。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从长期来看,“天和”核心舱的整齐程度也要远好于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