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虽然没引起很大关注,但它却意义重大。新华社12月14日报道,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这则新闻里就提到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二F火箭发射了这个航天器。而长二F是用来专门发射神舟飞船的载人火箭。
这新闻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唉,这其实就是:太过先进,不便展示。
类似的官方消息,这几年突然多了不少,当我们合起来一起看,你就发现,在看不到的地方,国家做了太多太多,甚至你还会发现,我们已经过了还在拼命摘取工业皇冠上明珠的时代,而是在迈入了创造工业皇冠上明珠的时代。
根据新华社报道,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之前有过2次发射试验,而且都很成功。第一次是在2020年9月4日,在轨飞行2天,9月6日返回着陆。
第二次是在2022年8月5日,在轨飞行276天,2023年5月8日在预定着陆场着陆。
根据这些描述,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很可能是空天飞机。美国其实也在做类似的试验,他们的空天飞机叫做:X-37B,这也是美国高度保密的航天项目,最早是由NASA主持研制,后来被由国防部接管。所以,想要了解我们这款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其实也可以先看看X-37B有哪些特点。
根据现在对于X-37B的分析,它应该具备三大特点:
1、具备高超音速,比现有的战斗机要快上8倍,可以达到25倍音速,还可以在大气层内外来换切换飞行;
2、拥有多任务执行能力,X-37B最早是作为间谍卫星来用的,除此之外,它应该还可以执行发射卫星,或者配备一些军用模块;
3、成本低,这里指的是如果它用于载人或者载货,要比普通的运载方式成本低得多。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可以完全回收的。
马斯克的SpaceX使用的猎鹰九号火箭,由于具备回收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发射成本,把原本上亿的发射费用压缩到仅为6000万美金。然而猎鹰九号只是部分回收,说白了就是它回收的是第一级,而第二级及以上的载荷是没有办法回收的。而X-37B是可以全部回收的,它长得像航天飞机那样,可以通过滑翔回到着陆场。每一次发射任务损耗的仅仅是推进剂,从而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特点应该是和X-37B类似的。不过,两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之前两次试验返回时的报道,都特意提到了“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X-37B是军用的,但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不是军用的,它是用来载人的,实现太空旅游或者输送航天员;它还会用来载货,比如:运送卫星到轨道上,或者给我们国家的空间站运送货物补给,这两点其实也有佐证。
在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就曾表示:中国2045年要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
根据他的描述,具体的时间表大概是这样的。2025年是起步建设阶段,主要攻克各种关键技术,形成试验使用系统;2035年要初步实现目标,总飞行数百次、总货运千吨级、总客运千人次;2045年要全面实现目标,实现按需发射,每年总飞行次数达到千次量级,总货运达到万吨级,总客运达到万人次。
也就是说,由于未来能够大幅度压低发射成本,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有机会上太空看一看的,所以,是时候开始攒钱了。
其实在看不到的地方,国家还做了很多,只是说得太少,知道的人不多。这次的这款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采用的是“垂直起飞-水平降落”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升力式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以及“先进组合动力技术”两种模式。从官方的报道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其他路径上,我国也有布局。根据新华社的消息,2021年7月16日和2022年8月26两次实验圆满成功,报道里就提到了“升力式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这也是完全回收,而不是部分回收。
其中8月26日的报道中提到了这款运载器是经过健康监测维护后,再次点火垂直起飞,完成亚轨道飞行,最后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啥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第二次发射采用的就是上一次使用过的运载器,验证并实现了可重复使用技术。也就是说,基于官方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这两条主流的技术路径上,我们不仅布局,而且进展顺利,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只是因为太过先进,不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