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处在重度饥饿?印度想不通:为何中国耕地面积少,却能吃饱?


2022年全球饥饿指数(GHI)正式发布,其中印度得分29.1分,属于“重度饥饿水平”,

印度政府对此非常有意见,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更是发表声明称,该指数持续多年对印度进行“污名化”,将印度塑造成一个“不能满足其人口粮食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国家”。还表示,这个指数“脱离现实,故意无视印度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
印度还质疑该指数的统计方法,认为它考虑4个指标中的“人口营养不良率”数据来源,竟然仅仅是一个采样率仅有3000人规模的调查。

对于全球饥饿指数是否准确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而是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大国,而且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还多,人口比我国又少,为啥印度粮食产量不如我国?

印度农业
咱们先来看看印度的情况。
印度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平原非常多,适宜耕种的土地也远超我国,耕地面积达到了1.55亿公顷;我国因为退耕还林还草等环保绿化措施,耕地面积只有1,28亿公顷,从耕地面积上来看,我国远远不如印度,其中印度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一,我国耕地面积是世界第三。

从气候条件来看,印度农业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而且印度降水量比我国要多,全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200毫米,官方甚至将年降雨量低于750毫米的地方列为干旱区。我国显然和印度气候没法比,如果按照印度的标准,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属于干旱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广地区也是刚刚脱离干旱线。

印度全年没有较低的温度,农作物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三熟,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只能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一熟。
从耕地面积,气候条件等多个条件来看,印度农业的优势都比我国好太多,按理说印度粮食产量应该碾压我们,可结果呢?
我们简单看一组数据: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2021年粮食年产量达到了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83.5公斤。即便不考虑进口和充足的库存,咱们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而且,咱们不仅粮食产量多,水果,蔬菜,鸡鸭鱼,牛羊猪等产量也比印度产量高,也就是说咱们不仅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

再来看看印度数据,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印度粮食总产量达到5700万斤,年产量还不足我国的一半,人均粮食占有量仅略高于200公斤,远低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200公斤是什么水平呢?
新中国刚建国时,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208.95公斤。
从人均粮食占有量上来看,尽管印度表示全球饥饿指数对自己的评分不客观,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印度大量的家庭仍旧以素食为主,甚至还有家庭面临饥饿。

粮食
可能有些人会纳闷,为啥印度耕地面积比我国大,气候条件也比我国好,为啥我国却能让人们吃得饱,吃得好?
这其实是因为,农作物的产量不仅仅取决于耕地面积,气候条件,对水利设施,良种,良田,化肥农药等依赖也非常大。
先说水利条件,印度虽然年降雨量达到了1200毫米,但却存在着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而印度在水利设施方面投入不多,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3,导致他们只能靠天吃饭,如果那一年季风失调,降雨提前到来,或者是来晚了,下多了或者下少了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因为水利设施落后,印度虽然拥有较好的气候条件,但却难以高产,比如:今年印度小麦灌浆期,印度遭遇反常的高温干旱,而此时小麦对水分需求量非常大,但却因为得不到灌溉导致了小麦减产严重。
咱们国家很早就重视水利建设,建国之后更是修建了多个水库和灌溉措施,甚至还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现如今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10.37亿亩,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54%。咱们还在进一步打造高标准农田,确保旱涝保收,即便是灾年,人们也不会受灾。

其次,良种是粮食增产丰收的关键,良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7%,这得益于我国育种科学家们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我国水稻、小麦种子自给率为100%,玉米为95%左右,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7%以上,只有部分高档蔬菜的种子,例如西兰花等依赖进口。
印度在育种方面技不如人,甚至还因为种子吃过大亏,比如:纪录片《苦涩的种子》讲述的就是印度农民种植孟山都转基因棉花,原本指望这些棉花能卖出高价,可没成想购买种子之后,还要购买配套的杀虫剂和废料,费用远超平时,而产量却没那么高,导致印度农民破产,甚至有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自杀。

(内容:过去从未有过农民自杀,每一个穷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生存)
还有,化肥和农药也是农作物丰收的关键,斯里兰卡曾经激进地推动过“绿色农业”,结果导致原本能自给自足的斯里兰卡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最终酿成了国家破产,社会动荡。

所以说,印度虽然耕地面积多,气候条件好,但是综合下来他们的亩产量并不高,甚至有不少农民养不活自己。印度虽然质疑“全球饥饿指数”将自己列为“重度饥饿”,但国内粮食问题,确实值得印度好好思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