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看到“感谢那些为难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你成长”这类的话会觉得有道理,他们制造的那些困境将我打磨的更优秀。
有些磨难经历过了以后,就会觉得达到目标原来那么容易。
我做记者的时候有一个极其刻薄的女上司,大家都叫她“师太”,我猜她私底下也是知道的。她是个70初,年纪不小,一直单身,学历很高,眼光更高,加上做媒体行业,简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灭绝师太”。
我改行七年了,如今听到她的名字还觉得打颤。
她到底可怕到什么程度呢?
我的一篇新闻稿曾被迫改了27遍,她的评价从第一遍的“你写了坨屎”到最后“你也只能这样了”。这期间我用了两天三夜,眼睛哭肿又冰敷,消肿之后接着边流泪边写。
我的小主任说:“你大概是赶上她经期了。”
那时候我真的恨死她了,我在学校算是文笔好的,偏偏被她当着所有人的面贬的一文不值。到如今我还留着当年的优盘,里面有个文件夹叫做“新闻稿”,清楚地记录了我从第1遍到第27遍的修改记录。
当时我觉得她有病,绝对是有意为难我,她挑我可有可无的错误,改我的遣词造句,嫌弃我的总结能力。即使是在凌晨两点还在打电话讽刺我:“你没救了,你能毕业真幸运。”
虽然我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练就了一手好文采和一颗坚硬的心,却始终对她说不出感谢。她不懂得尊重为何物,对待下属像庸人一样颐指气使,无论是正事还是私事,只要她开口,便容不得别人拒绝。
后来我考上公务员,因为之前有做记者的经历,部门领导会安排我写一些讲稿或公文,那是我初次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
在我与师太磨合的漫长时间里,我发现很多她的喜好,比如,她不喜欢太主观的言论,她不喜欢形容词,她不喜欢关联词……
这让我明白了,写任何稿子之前,首先需要摸清受众的喜恶。给领导写公文和演讲稿也是一样的,我需要换位思考、领会意图,不知道领导心思,文采再好也得不到重用,只有摸透听众,才能帮领导把话说得漂亮得人心。
怎样领会领导的意图呢?如果我还是那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改它27遍可能也算不得什么,可是如今再让我重新跟一个领导磨合,不会再有人有耐心等我27次了,早有其他能力更强的人替代我。
因此,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细节摸清领导的脾气秉性、说话方式,甚至换位思考,才能帮助我更短时间适应环境,并得到重用。
你的领导喜欢简单高效还是夸夸其谈,喜欢鞭辟入里还是润物无声,了解这些,一定是你在职场上的加分项。
我能立刻写出会议重点,轻松应对各类选拔考试,非常善于运用官方视角。虽然我不太想承认,可这一切都是被师太日复一日“摧残”来的。
如今若是你再问我愿不愿意经历一遍,我大概还是会点头。因为那些辛苦的日子,才有如今得心应手的我。靠笔吃饭,确实需要磨砺出最硬的功夫。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学习!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迈出写作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