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芯片技术很弱吗?我想在很多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中国在芯片行业的发展全方位落后于欧美等芯片强国。
事实上,这种看法完全是陷入了以偏概全的误区。事实上,中国在某些芯片领域不仅不落后,甚至技术还远超欧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宇航级、军工级、工业级和消费级
对芯片了解比较多的读者一定知道,芯片根据其性能、工艺、作用其实可以被分为宇航级、军工级、工业级以及消费级。
宇航级的芯片一般会被应用于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站等与航天事业有关的领域方面,对于芯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
军工级芯片一般会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如战斗机、潜艇、军用计算机等军用智能化设备之中,随着目前我国军事领域的智能信息化进程加快,未来在这一领域的芯片无论是产能还是性能方面我国都会有更高需求。
工业级芯片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芯片,一般智能化流水线以及工业机器人所装备的芯片都是这一级别的芯片,像车床机械手臂、智能工程车等设备所配备的一般都属于工业级芯片,目前我国对于这一类的芯片需求是最高的。
消费级芯片,这一类芯片一般就运用在我们常用的电脑、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中,这一类芯片对于芯片的精密程度就比较高了,因为要控制电子设备的体积,并且这一类芯片一般对性能要求会比较高,因为计算速度越快,带来的用户体验也会越好。而且这一类芯片的更新换代速度会非常快。
老美的芯片团队里有很多中国人
老美领先于世界的芯片主要集中在消费级芯片,但其实老美的消费级芯片能做到如今的成就,中国人也为此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如今美国的硅谷中有许多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为美国的芯片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甚至在美国的许多实验室中,大家都直接用中文交流,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该难过。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有着超群的科研实力,但是他们很多人却远渡重洋去了其他的国家,这不禁让人唏嘘。希望国家未来能将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留在国内,让他们为中国的技术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芯片并非全面落后
大家都知道自从老美对中国进行芯片制裁之后,中国的芯片领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种压力其实只存在于消费级芯片领域。
中国在宇航级芯片、军工级芯片、工业级芯片等领域受到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尤其是芯片级芯片和军工级芯片中国甚至在技术上还超过其他国家。
中国的宇航级芯片的研制起步也是在国外重重的技术包围下,但是中国清楚地明白,想要让整个国家的航天事业不受制于人,芯片技术就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依靠国外技术,中国在航天这条路上是很难走得远的,一旦与其他国家发生矛盾,技术上很容易被封锁,因此中国很早就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宇航级芯片。
宇航级芯片一般对于芯片的精密度要求其实并不高,不同于手机和计算机处理器动辄5nm、7nm的精密程度,但是宇航级芯片一般只有45nm到14nm;与其对精密度要求成反比的是,宇航级芯片对于芯片稳定性和极限环境下质量表现是非常严格的。
因为在宇宙中航天器、卫星等设备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强烈的宇宙射线、陨石碎片撞击、气温陡降陡升,这些都有可能是芯片需要应对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芯片在极端条件下能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会不会发生损坏。
因此,这一类芯片在投入生产和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各种各样严格的性能测验。只有性能合格者才可以被投入生产和使用。此前我国震惊世界的北斗卫星搭载的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雁行级芯片,它也帮助中国的北斗导航成功逆袭,一举超越GPS成为了世界之最。
目前我国的宇航级芯片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如今许多国家的卫星搭载的都是中国的宇航级芯片,凭借超高的性价比,中国的宇航级芯片已经抢占了老美的大片市场。如今老美的宇航级芯片已经卖到了白菜价,但是销量依旧不理想,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中国芯片的影响。
不做瘸腿的巨人
除了宇航级芯片以外,中国的军用芯片也是不落后的,目前我国的雷达系统、导弹系统、战斗机以及各种先进的智能化军事武器都已经装备上了中国自研的芯片,并且实力上完全不逊色于老美的武器。
工业芯片上,中国目前也基本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毕竟目前国内的芯片厂商已经能够做到28nm芯片的生产,中国也基本能在工业级芯片领域自给自足。但是目前中国的消费级芯片与国外的差距是比较大的,目前国外已经在攻克3nm芯片技术了,而我国还停留在28纳米技术,这样的差距对于一个科技大国来说是不能够允许的。
希望在未来中国能够迎头赶上,不要在芯片领域做一个瘸腿的巨人,这样中国在科技道路上很难奔跑起来。
美芯片专家多为华人?这比芯片封锁更可怕,但好在我国有“王牌”
华人专家赴美造芯片,值得我们警醒,好在我国有个领域傲视全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