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都在用同一套标准“定义成功”,别因此让孩子掉进抑郁的怪圈!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你有没有发现,整个社会似乎都在用同一个模子定义成功?
好学校、好工作、好收入,仿佛人生就是按这条“成功轨道”一路跑下去。
可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真的是唯一的活法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么抱歉,可能很多孩子的抑郁情绪,正是被这套标准“压”出来的。
 “成功轨道”,孩子喘不过气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她15岁的儿子小鹏。
孩子成绩不错,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可最近突然跟她说:“妈,我不想上学了。”
朋友听完吓了一跳,忍不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你不读书,难道去打工?这么大个人了,不上学还能干嘛?”
可是,小鹏不是“叛逆”,而是真的撑不住了。
后来,他偷偷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一句话:“我不想再当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了,太累了。”
看到这里,朋友彻底崩溃。
这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孩子被“成功轨道”绑得太紧,每天都像机器一样运转,却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总要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人生?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有句话特别戳心:“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按自己的想法活。
可现实呢?社会、学校、家庭,往往都在给孩子设定一种“成功模板”。  
 1. 父母的过高期待
“考清华北大才是好孩子。”  
“有稳定工作才算过得好。”  
有些家长甚至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全丢给了孩子。
他们常常以“这是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
但其实,这样的“好”,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2. 学校和社会的单一评价体系
好学生,就是分数高的学生;
成功人士,就是职位高、赚得多的人。
可这真的公平吗?一个画画特别棒的孩子,难道比不上考试满分的同学?
一个热爱修车的青年,难道不如坐办公室的白领?
 3. 同辈压力和攀比心理
有时候,不是父母,也不是学校,而是周围的同龄人让孩子感觉“不够好”。
社交媒体上全是“别人家孩子”的成功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必须变成那样”,否则就不配开心。

 成功的“刻板定义”让孩子走不出怪圈
为什么这些所谓的“成功”标准会导致抑郁?
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喜欢舞蹈,但因为“舞蹈没出路”,父母硬是让她学理科。
结果呢?孩子不仅成绩不理想,甚至还得了中度抑郁。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一句话:  
“我们所有的神经症,最终都源于未被实现的潜能。”  
当孩子被迫走上一条他们不喜欢的路,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和热爱,会成为内心深处的“隐形炸弹”。
久而久之,情绪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只要不道德,抑郁能少一半”
有一次听到一个家长开玩笑:“只要我家孩子不去偷不去抢,他爱干嘛就干嘛。”
虽然是玩笑,但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孩子的抑郁,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但这个“不够好”,往往是外界的标准强加给他们的。
试想,如果我们能告诉孩子:  
- “只要你快乐,怎样都行。”  
- “只要不违法不道德,什么职业都值得骄傲。”  
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不要脸,不要命”,远离心理疾病
“不要脸”是啥意思?就是别把别人的眼光看得太重要!
孩子很多压力,来自于“怕丢人”,怕自己比不上别人,怕被家人或朋友瞧不起。
如果我们能教会他们:  
- “没人能完美,偶尔失败也没关系。”  
- “与其让别人满意,不如让自己舒服。”  
他们会发现,世界其实没那么可怕。  
至于“不要命”,当然不是让孩子放弃人生,而是让他们明白:  
生命比任何标准都重要。
如果一份学业或一份工作让你痛苦到生无可恋,那就果断放弃吧!换个活法,说不定会更好。
 “旷野式”人生,有多精彩?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心灵奇旅》,里面有一句台词特别动人:  
“生命的意义,不是实现梦想,而是享受过程。”  
这句话真的戳中了无数人!我们总是执着于“结果”,却忘了享受沿途的风景。
而那些敢于走出“轨道”的人,往往收获了更多的精彩。
比如,有人大学没毕业,却成了音乐天才;有人辞掉高薪工作,开了一家小小的花店,却过得比以前更开心。
这些人不是失败者,而是敢于追求旷野人生的探索者!
 父母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更多自由?
1. 放下“控制欲”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他们梦想的延续。
试着尊重孩子的选择,接受他们不完美的地方。
2. 鼓励多元化的成功观  
告诉孩子,考不上名校没关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更重要。
未来的路,不只一条。
3. 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你真棒”这句话,千万别吝啬。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多看到他们的努力和闪光点。
4. 做孩子的后盾,而不是压力源  
无论孩子的选择是什么,告诉他们:“爸妈永远支持你。”
这样的安全感,是孩子面对一切困难的底气。
 最后,记住这句话
当我们定义“成功”时,别忘了问问孩子:  
“这是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每一条路都有它独特的风景。
请放下那些所谓的“成功标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也许他们的人生会比你想象得更精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