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校园成为抑郁重灾区?80后基本上都是被父母连打带骂长大的,那时候很少听说有抑郁症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抑郁症这个词在如今的校园里越来越常见,不少家长、老师都在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了?
而80后、90后的家长们则忍不住怀念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小时候,父母打骂是常事,哪里听说过什么抑郁症啊!”
其实,这种怀旧之情我们可以理解,但要说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比我们那时候更容易抑郁,这个问题可不能简单归因于“娇生惯养”或者“心理脆弱”。
社会环境变了、教育方式变了、孩子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变了,这些综合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1. 社会期望的变化:从“吃饱穿暖”到“出人头地”
80后的童年时代,父母的目标很简单:只要孩子健康、能吃饱穿暖,就是一个好日子。
那时候,物质匮乏,大部分家庭都处在温饱线挣扎,能考上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父母的期望也随之提高。
现在的家长不仅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还希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好能上名校、学一技之长,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
正如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身处何地,而是我们要去往何处。”
这种过高的期望,无形中给孩子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那时候,成绩好不好只是个人问题,但现在,孩子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家庭的“面子”与父母的“荣誉”。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这种高期望让孩子们的内心始终绷得紧紧的,一不小心就被压垮了。
 2. 校园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
教育的内卷化是导致校园抑郁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几何时,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没现在这么激烈。
如今,每一步的考试都像一场“军备竞赛”,孩子们每天面临的不是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就是层层筛选的竞争压力。
这种压力在高中尤其明显。
很多学生为了备战高考,从早晨五六点钟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规定学生不能随意请假,甚至为了多一点学习时间,连体育课、课间操都取消了。
而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出问题。
青春期本就是一个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压力疏导和情感支持系统,孩子们就会在无形中被压垮。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被爱和理解,他就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孤独。”
当孩子们的痛苦和孤独没有出口时,抑郁症便悄然而至。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变革:打骂换来了“表面的乖”
80后的父母习惯于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在当时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挨骂挨打后,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听话”“乖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心理健康。
只是因为父母的“权威”让他们不敢反抗、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罢了。
然而,很多80后的父母在成为家长后,秉持着“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吃”的观念,希望给孩子提供更温和、更友好的教育环境。
他们学着不再打骂孩子,而是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
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的沟通方式并不科学,他们说的是“沟通”,做的还是“控制”。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家长们总希望孩子们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生活,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结果,孩子们在表面上“乖巧听话”,内心却无比压抑。
这种压抑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一种慢性心理创伤,进而发展为抑郁症。

 4. 社交媒体的影响:人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
每天刷着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看到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出国留学、拿了大奖……
这种无形的比较压力,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实,很多所谓的“成功”只是社交媒体上的表象,但对于正处于自我认同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往往很难辨别真假,容易被表象迷惑。
于是,别人越优秀,自己就越自卑,内心的焦虑和自我否定感就越强烈。
在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男主角李因为无法摆脱内心的创伤和痛苦,而变得封闭、消沉,最终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这种自我封闭和自我怀疑,其实也是很多校园抑郁症孩子的真实写照。
他们内心的世界被巨大的压力和自我否定感淹没,而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帮助他们。
 5. 情感教育的缺失:情绪管理课比数学更重要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是如何解数学题、写作文,但很少有人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应对压力。
很多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而是选择沉默、回避,甚至把所有的痛苦都埋在心底。
情感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显得手足无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行为,还能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因此,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应当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阴影?
面对越来越多的校园抑郁症病例,家长和老师们能做些什么呢?
1. 创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学会倾听,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指责或批评。
父母的关爱和理解,能够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情感安全的港湾,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外界的压力。
2.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急于否定或压制,而是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宣泄情绪,让他们学会以健康的方式处理情感问题。
3. 学校开设情感教育课程。  
学校应当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情感教育和压力管理课程,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压力、管理情绪。
这比单纯的成绩教育更有意义。
4. 为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而不是讳疾忌医。
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帮助孩子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7. 结束语: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校园抑郁症的高发,背后是社会期望、教育模式、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起作用。
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心理脆弱”,也不能一味地怀念过去的“打骂教育”。
相反,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温暖、充满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你若看向深渊,深渊也会凝视着你。”
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在压力与痛苦的深渊中挣扎。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走出抑郁的阴影,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高功能抑郁症正在盯上这类人!两种简单方法帮你缓解抑郁情绪
抑郁症好了是什么感觉?根本不是不难受了
“你就是个孩子,怎么可能会抑郁。”大多数父母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治疗抑郁症第一步:「断亲」
运动究竟是怎么对抗抑郁的呢?这4种运动最有效,且男女各不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