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我已经吃药了,但为什么感觉还是没好?”
“抗抑郁药副作用太多,能不能不吃?”
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想过?抑郁症确实是个“顽固”的家伙,但你知道吗?
除了药物,还有一种被证明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
听起来很专业?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最简单的语言,聊聊这种疗法到底是什么,抑郁症患者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帮助,又该如何操作。
1.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CBT)?
先说个故事。
有个小姑娘,因为考试没考好,整整一周都闷闷不乐。
她一直在心里自责:“我太笨了,肯定没救了。”
但同样考砸的另一位同学却想:“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行了。”
结果,一个陷入抑郁,一个照样开心生活。
你看,同样的事情,为什么结果完全不同?答案就在于——想法。
CBT 的核心就是:调整想法,改变感受。
根据最新研究,CBT 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之一,效果甚至可以和药物媲美(来源:《心理治疗前沿》,2023年)。
它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让负面情绪得以缓解。
说白了,CBT 就是教你“改脑子”。 它不靠药,不靠仪器,靠的是一点点训练自己,用更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
2. 抑郁症几大不合理认知
那问题来了,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CBT 认为,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有一些“思维陷阱”。比如:
1)非黑即白思维
“我做得不好,那就是彻底失败了。”
例子:你因为工作出了个小错,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不配得到认可。
2)灾难化思维
“事情糟透了,一点好转的可能都没有。”
例子:一段感情结束后,你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再幸福了。
3)过滤思维
“只看到坏的,完全忽略好的。”
例子:明明一天内有十件好事发生,但你只记住了被领导批评的那一刻。
4)过度归因思维
“都是我的错。”
例子:朋友心情不好,你立刻觉得是因为自己哪里惹他不开心了。
这些认知偏差,像一副有色眼镜,让你看什么都觉得糟糕。久而久之,情绪自然也好不了。
![]()
3. 如何操作,摆脱痛苦?
那如何用 CBT 改变这些不合理认知呢?接下来,我们说说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识别负面思维
拿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情绪低落时的想法。比如:
情境:今天被领导批评了。
想法:我肯定没能力,迟早会被开除。
情绪:害怕、沮丧。
写下来之后,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在哪里。
第二步:挑战这些想法
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有确凿证据支持这些想法吗?
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如果是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安慰他?
比如,你可以这样反驳自己:“被批评并不代表没能力,也许是领导对所有人都要求严格。”
第三步:替换成更合理的想法
把原来的负面思维换成正向的。比如:
原来:我没用,迟早会被开除。
现在:这次被批评,是提醒我要改进,下次我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步:反复练习
CBT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你每天练习。
就像健身一样,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改变。
4. 悲伤包含疗愈和安慰
听起来,CBT 是不是像“洗脑”?其实,它不是让你无视现实的悲伤,而是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它。
心理学家 Megan Devine 提出过一个观点:“悲伤本身并不可怕,它是疗愈的必经之路。”
我们经常试图逃避痛苦,但痛苦其实也有它的价值。
比如,一次失败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一段失去可以让你更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CBT 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你从痛苦中找到希望。
它不会告诉你“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教你“即使不好,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继续走下去”。
写在最后:为什么 CBT 值得一试?
CBT 的优势是什么?
1. 安全,没有药物的副作用;
2. 灵活,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找专业治疗师指导;
3. 长效,改变的是思维模式,不容易复发。
最后送你一句话:
“你不是痛苦的创造者,但你是痛苦的管理者。”
试着用 CBT 帮自己换一副“眼镜”,也许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糟,自己也没那么差。
开始练习吧,给自己一次走出抑郁的机会!
![]()
![]()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缓解抑郁从晒太阳开始
放过自己,才是治愈的第一步
支持抑郁患者的正确方式
精神科医生都怕的三种抑郁症:一个平静如水,一个喜笑颜开,一个游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支持抑郁患者的正确方式
![]()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我已经吃药了,但为什么感觉还是没好?”
“抗抑郁药副作用太多,能不能不吃?”
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想过?抑郁症确实是个“顽固”的家伙,但你知道吗?
除了药物,还有一种被证明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
听起来很专业?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最简单的语言,聊聊这种疗法到底是什么,抑郁症患者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帮助,又该如何操作。
1.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CBT)?
先说个故事。
有个小姑娘,因为考试没考好,整整一周都闷闷不乐。
她一直在心里自责:“我太笨了,肯定没救了。”
但同样考砸的另一位同学却想:“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行了。”
结果,一个陷入抑郁,一个照样开心生活。
你看,同样的事情,为什么结果完全不同?答案就在于——想法。
CBT 的核心就是:调整想法,改变感受。
根据最新研究,CBT 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之一,效果甚至可以和药物媲美(来源:《心理治疗前沿》,2023年)。
它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让负面情绪得以缓解。
说白了,CBT 就是教你“改脑子”。 它不靠药,不靠仪器,靠的是一点点训练自己,用更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
2. 抑郁症几大不合理认知
那问题来了,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CBT 认为,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有一些“思维陷阱”。比如:
1)非黑即白思维
“我做得不好,那就是彻底失败了。”
例子:你因为工作出了个小错,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不配得到认可。
2)灾难化思维
“事情糟透了,一点好转的可能都没有。”
例子:一段感情结束后,你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再幸福了。
3)过滤思维
“只看到坏的,完全忽略好的。”
例子:明明一天内有十件好事发生,但你只记住了被领导批评的那一刻。
4)过度归因思维
“都是我的错。”
例子:朋友心情不好,你立刻觉得是因为自己哪里惹他不开心了。
这些认知偏差,像一副有色眼镜,让你看什么都觉得糟糕。久而久之,情绪自然也好不了。
3. 如何操作,摆脱痛苦?
那如何用 CBT 改变这些不合理认知呢?接下来,我们说说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识别负面思维
拿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情绪低落时的想法。比如:
情境:今天被领导批评了。
想法:我肯定没能力,迟早会被开除。
情绪:害怕、沮丧。
写下来之后,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在哪里。
第二步:挑战这些想法
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有确凿证据支持这些想法吗?
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如果是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安慰他?
比如,你可以这样反驳自己:“被批评并不代表没能力,也许是领导对所有人都要求严格。”
第三步:替换成更合理的想法
把原来的负面思维换成正向的。比如:
原来:我没用,迟早会被开除。
现在:这次被批评,是提醒我要改进,下次我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步:反复练习
CBT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你每天练习。
就像健身一样,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改变。
4. 悲伤包含疗愈和安慰
听起来,CBT 是不是像“洗脑”?其实,它不是让你无视现实的悲伤,而是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它。
心理学家 Megan Devine 提出过一个观点:“悲伤本身并不可怕,它是疗愈的必经之路。”
我们经常试图逃避痛苦,但痛苦其实也有它的价值。
比如,一次失败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一段失去可以让你更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CBT 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你从痛苦中找到希望。
它不会告诉你“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教你“即使不好,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继续走下去”。
写在最后:为什么 CBT 值得一试?
CBT 的优势是什么?
1. 安全,没有药物的副作用;
2. 灵活,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找专业治疗师指导;
3. 长效,改变的是思维模式,不容易复发。
最后送你一句话:
“你不是痛苦的创造者,但你是痛苦的管理者。”
试着用 CBT 帮自己换一副“眼镜”,也许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糟,自己也没那么差。
开始练习吧,给自己一次走出抑郁的机会!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缓解抑郁从晒太阳开始
放过自己,才是治愈的第一步
支持抑郁患者的正确方式
精神科医生都怕的三种抑郁症:一个平静如水,一个喜笑颜开,一个游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支持抑郁患者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