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厌学的孩子在以抑郁之名逃避学校教育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我不想上学了。”“我可能抑郁了。”  
这两句话,很多家长最近可能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可能一头雾水:这是真的抑郁,还是单纯厌学?到底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 厌学≠抑郁,但两者真的很像  
要搞清楚厌学和抑郁的关系,先得弄明白两者的区别。  
厌学是什么?  
厌学就是字面意思——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不愿意上学。
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大、和老师或同学关系不好,甚至仅仅是因为觉得学校生活枯燥无聊。  
抑郁是什么?  
抑郁则是一种心理障碍,会影响情绪、行为、认知等多个方面。
抑郁的孩子可能不仅仅是不上学,他们还会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  
问题是,这两者常常纠缠在一起。
一个厌学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内疚或压力感到情绪低落;
而一个抑郁的孩子,也可能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
这就让家长和老师分不清了。  
2. 为什么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其实,孩子厌学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简单来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股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的压力:过度期待还是无力支持?  
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充满期待,希望他们“考好大学,找好工作”。
但这样的期待常常变成了无形的压力。  
举个例子:小轩的父母都是名校毕业,对他的要求特别高。
每次考试成绩稍差,他就会被批评“没出息”。
久而久之,小轩对学习产生了厌恶。  
相反,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心理状态。
这种缺少沟通和支持的环境,也可能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  
学校的压力:分数至上,忽视个体需求  
现代教育常常以分数为导向,把孩子的价值简单地与成绩挂钩。  
小米是个很有创意的孩子,但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老师和家长总是批评她“偏科”,完全忽视了她在艺术上的天赋。
时间一长,小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逃避学校。  
社会的压力:信息时代的对比焦虑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社交媒体上的“别人家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对比。  
“为什么我的同学成绩那么好?”“她会弹钢琴,我连兴趣爱好都没有!”
这种持续的对比,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进一步厌恶学习。  

3. 以抑郁为名,真的是逃避吗?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说“抑郁”只是借口,是为了逃避上学的责任。
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案例:小涛的“抑郁”故事  
小涛高一时成绩下滑,常常和父母争吵。
他开始告诉父母自己“很痛苦”“不想上学”。
父母觉得他在找借口,坚持让他去学校。
直到有一天,小涛在课间独自躲在操场哭,班主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心理咨询后才发现,小涛的确患有轻度抑郁。  
研究:如何区分抑郁和逃避?  
2023年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是否真正患有抑郁,可以通过观察行为和情绪变化来判断。
真正的抑郁通常会伴随其他症状,如长期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等。
而单纯的厌学则更多表现为逃避学校生活,但其他方面的兴趣和情绪仍然正常。  
家长要做的,不是急着下判断,而是多倾听、多观察。
如果不确定,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4. 如何帮助厌学的孩子?  
无论孩子是厌学还是抑郁,家长和学校都需要采取行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倾听孩子的声音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觉得没人理解自己。
如果家长能耐心倾听,不急着批评或教育,孩子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比如:  
“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  
“你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沟通方式,比直接说“你就是不懂事”更有效。  
(2)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  
厌学的孩子,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如果能帮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就能重燃他们的学习动力。  
比如,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来增加信心;
一个对体育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参加校队,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  
(3)调整对孩子的期待  
家长需要明白,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
适当降低期待,接受孩子的真实水平,反而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4)改善学校环境  
学校也需要反思教育模式,不能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包容,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压力的源头。  
5. 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厌学的问题,说到底,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所以,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时,请不要急着责备。
试着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怀,去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  
或许你会发现,那个让你头疼的孩子,只是需要你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  
最后,送给每一位焦虑的家长一句话: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你陪伴他们走过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李中莹:抑郁是我不接受现在这个我
比抗抑郁药物更安全的一个治疗抑郁的方法(建议收藏)
从重度抑郁到自信升学:妈妈的“皮肤饥饿”疗法
那些从抑郁中走出来,成功复学的孩子有什么秘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