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的人没有那么消极,而年轻人很多抑郁症?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经常有人说:“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抑郁症啊,日子那么苦,也没见谁消极得活不下去。”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吃得饱穿得暖,却抑郁、焦虑的人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为什么?  
别急,我们来慢慢聊聊。  
01 那时候的“苦”,现在的“累”  
先说说老一辈的日子。确实,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工作也很辛苦,但那时候的人几乎没时间想“我开不开心”这件事。
每天睁开眼,就是种田、养家、讨生活,注意力全在“怎么活下去”上。  
可是今天呢?吃穿不愁了,生活稳定了,但我们面对的是另一种“累”。比如:  
信息的冲击:每天刷手机,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人生简直把人压垮。
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为什么我不行?  
工作的压力:老一辈的工作更多是体力活,现在的年轻人脑力+体力全开,996加班,社交还得营业,谁能不累?  
社会的期待:结婚了吗?买房了吗?升职了吗?你稍微慢一点,仿佛全世界都在嘲笑你。  
心理学家托马斯·乔伊斯提出过一个观点:现代社会的压力,不是来自生存危机,而是过度的选择和期待。
简单来说,活下去没那么难了,但“活得好”却成了一座大山。  
02 没有被看见的“情绪病”  
有人说,老一辈人可能也有抑郁,但那时候没诊断工具,也没人重视,所以“抑郁症”这个词压根没被提出来。  
这是真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抑郁症在医学上被普遍认知,其实是近几十年的事。
老一辈人可能习惯了用“想不开”“心里堵得慌”这样的词形容情绪问题,但这些症状本质上也许就是抑郁。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社会没有“关注情绪健康”的概念。
父母打孩子,邻里吵架,工作被骂,这些都被当成“正常的生活”。
一个人再痛苦,大家也会说:“忍忍就过去了。”  
可问题是,情绪问题不会因为被忽视就消失。
它们只是被压抑在心里。只不过,那时的人要么靠“硬扛”活下去,要么就因为“身体病”早早地离开了。  
03 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那么,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抑郁?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太看重自己了。  
这不是坏事,但确实带来了问题。
比如:  
“我必须成功”: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但也让每个人背负了更大的期待。
小时候看书以为“天才是1%的天赋+99%的努力”,长大才发现,有些人连那1%都甩我们几条街。
于是自责、内耗、焦虑,统统来了。  
“别人怎么看我?”:以前,村里的小孩穿一件哥哥的旧衣服也没啥,现在呢?
发朋友圈之前,大家P图、修饰,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被看见”的压力,会直接让人感觉自我价值被威胁。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的自我关注和外界评价关联,是抑郁的重要诱因之一。
当一个人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不够好”上,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04 社会的变化,文化的转型  
老一辈的人,情绪健康和社会文化的关联没那么强。
而现代社会的文化氛围,确实让年轻人更容易感到心理疲惫。  
社交媒体的“炫耀文化”:以前比谁家种的粮多,现在比谁生活更有品味。
这种“谁更好”的无形竞争让人时刻觉得自己落后。  
城市化的孤独感:老一辈的社区是熟人社会,有事了邻里帮忙。
现在的城市生活,邻居可能连名字都不知道。孤独感激增,而孤独和抑郁是死党。  
对幸福的高期待:过去觉得“有饭吃、有家人”就很幸福,现在呢?
人们对幸福的定义越来越复杂,稍微达不到就觉得“我失败了”。  
《2023年全球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指出,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往往伴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需要面对的变化和压力远超前几代人。  
05 老一辈没有抑郁症的秘密?  
虽然上一辈可能没说过“我抑郁了”,但他们的生活方式,确实有一些天然的保护因素:  
群体支持:大家住得近,谁家有事了,一呼百应。  
简单目标: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是成功,生活目标简单明确。  
自然调节:他们更多接触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行为对心理健康其实很有帮助。  
06 年轻人,如何化解抑郁的难题?  
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多,但并不是无解的。
下面几个建议,或许可以帮你轻松一点:  
1)少比较,多接纳  
你不是非得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
偶尔放过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够好了。”  
2)回到当下  
抛开手机,多花点时间关注自己真实的生活。
比如,做顿饭、养盆花、和朋友面对面聊聊天。  
3)建立支持系统  
找一些真正懂你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在情绪低落时向他们倾诉。  
4)重新定义幸福  
别让社会标准绑架你。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写在最后  
其实,老一辈的人也有他们的痛苦,只不过表达和经历的方式不同。
而我们年轻人,也可以通过更健康的心理工具,学会调节自己。  
抑郁和焦虑,不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
它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给自己挖的坑,但好消息是,坑也是我们自己填的。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你们年轻人怎么那么脆弱”时,记得告诉自己:我们不脆弱,我们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
因为,未来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李中莹:抑郁是我不接受现在这个我
比抗抑郁药物更安全的一个治疗抑郁的方法(建议收藏)
从重度抑郁到自信升学:妈妈的“皮肤饥饿”疗法
那些从抑郁中走出来,成功复学的孩子有什么秘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