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诊治过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从小到大都没有学会如何表达真实的情绪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作为心理医生,我接触过许多抑郁症患者。
他们有的在事业中熠熠生辉,有的在家庭中默默付出,但无论外表多么光鲜,他们的内心却像一座孤岛,与真实的情感隔绝。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些患者从小到大很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他们要么压抑自己的感受,要么用假装的坚强掩饰脆弱,甚至对自己的真实情绪都感到陌生和恐惧。
一、为什么他们不懂得表达情绪?
1. 被压抑的情感教育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都被灌输过类似的话:
“别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发脾气是不成熟的行为。”
“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忍着。”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情绪表达被视为多余甚至有害的。
他们学会了沉默,学会了隐藏真实感受,以免被批评或忽视。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曾说过:“只有面对阴影,我们才能找到光。” 
然而,这些孩子被教育的不是去面对情绪,而是去否定和压抑它。
他们长大后,情绪逐渐积压成了难以跨越的心理负担,最终转化为抑郁或焦虑。
2. 缺乏情感表达的榜样
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也缺乏情绪表达的能力。
他们可能从不表达爱意,从不主动倾诉自己的感受,甚至在孩子表达情绪时显得手足无措。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很难学会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
张爱玲曾在《半生缘》中写道:“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这句话看似描述爱情,但也揭示了情感表达的核心——它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被隐藏。
然而,当孩子从未被教会“情感表达是安全的”,他们便选择了沉默。
二、没有情绪出口的后果
1. 情绪内耗与心理疾病
情绪是人类内在的能量。
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像一座高压锅,最终引发心理疾病。
许多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中提到,他们感到无助、孤独,却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感到愤怒或委屈,却害怕表达后被拒绝或否定。
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他们的精神力量,也削弱了他们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他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压抑情绪——情绪爆发——感到内疚和羞耻——继续压抑。
2. 假装的坚强掩盖真实的痛苦
很多患者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坚强。
他们总是微笑,总是说“没事”。
但在心理咨询室里,他们会流露出极度的疲惫与不安。
这种“假装的坚强”其实是对情感表达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偿。
正如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追求一种优越感,掩盖内心的自卑。” 
假装坚强的人,其实是在用外在的表现掩饰内心的不安全感。但这种掩饰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孤独。
三、如何帮助他们学会表达情绪?
1. 接纳情绪,打破“情绪羞耻感”
首先,要让患者明白: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都值得被接纳。
无论是悲伤、愤怒还是恐惧,情绪本身没有对错。
只有坦然的情感表达,才能成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
治疗中,我常建议患者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情绪。
通过文字,他们可以逐渐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学会正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或否定它们。
2. 学习用健康的方式表达
情绪表达并不意味着随意发泄,而是找到一种既能释放情绪,又不伤害自己的方式。
比如,当感到愤怒时,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多余的能量;
当感到悲伤时,可以尝试与朋友倾诉,或者用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 培养情感表达的支持环境
患者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来练习情绪表达。
在治疗中,我鼓励家属与患者一起学习如何倾听、如何共情。
一个支持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慢慢打破情感压抑的壁垒,重新建立健康的情感交流模式。
四、从压抑到自由:学会情感表达的力量
在电影《心灵奇旅》(Soul)中,主人公乔伊一心追求自己认为的“目标”,却忽视了生活中那些平凡但真实的感受。
他最终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某个终极目标,而在于那些被全然接纳与感受的当下时刻。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学会表达情绪,就是重新连接生活的第一步。
表达情绪不仅是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也是寻找自我、感受生命的一种途径。
五、结语:找到真实情绪,重新拥抱生活
如果你也曾因不会表达情绪而苦恼,请记住:学会情感表达并不是一夜之间的改变,而是一段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旅程。
正如荣格所说:“你所抗拒的,最终会变成你的命运。”
所以,与其抗拒情绪,不如接纳它,理解它,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它。
愿你在这条路上,找到真实的自我,重新拥抱生活的温暖。


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心理问题,也会得抑郁症
走出抑郁的人,都拥有“黑色生命力”
很多人的焦虑抑郁都是长期与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得来的,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被自己最亲的人给慢慢折磨坏的,人的疾病跟情绪有很大关系!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狠人都不会抑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