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抑郁症的孩子感受被爱?只要记住这两个字

「不要惧怕,你不是一个人」
♡♥关注我,照亮你前行的路
在面对抑郁症的孩子时,很多父母往往感到无助与焦虑。
明明自己付出了所有的关爱,却仍无法让孩子感到快乐,甚至无法感受到被爱。
其实,对于陷入抑郁的孩子来说,传统的关心和爱护可能会适得其反。
真正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是两个简单的字:“共识”。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达成了真正的共识,孩子才会感受到那种深层次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的阴影。
 1. 共识:理解抑郁症的本质
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在对抑郁症的理解上达成共识。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它是一种深刻影响着思维和情感的心理疾病。
当孩子陷入抑郁时,他们的思维和感受与常人完全不同。
此时,父母需要放下成见,深入理解抑郁症的本质。
正如心理学家阿伦·贝克所言:“抑郁症是一种感知的扭曲,患者常常陷入消极思维的陷阱。”
当孩子对生活、对自己产生了极度消极的看法时,父母不能简单地劝说他们“振作起来”,而是要理解这种消极感受背后的复杂性。
共识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明白抑郁症并非孩子“懒惰”或“缺乏动力”,而是一种严肃的心理疾病。
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父母才能真正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2. 共情: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达成共识的第二步,是要学会共情。
共情不是同情,而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处于抑郁状态时,他们往往感到孤独、无助,甚至觉得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们。
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心倾听,试图进入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与他人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
对于抑郁症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指导,而是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共情意味着父母要抛开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无论这些感受看起来多么不可理喻。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理解他们的痛苦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被爱。
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解意味着认可,意味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了尊重。
 3. 开放沟通:建立平等对话的桥梁
在共识和共情的基础上,开放的沟通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关键。
很多父母在面对抑郁症的孩子时,往往采取的是命令式的沟通方式,试图通过“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来帮助他们。
但这种方式常常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立和被控制。
鲁迅曾说:“无论怎样,我总以为人类是需要平等的。”
在与抑郁症孩子的沟通中,父母需要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是被听到的,他们的感受是被尊重的。
这种开放的沟通不仅仅是指父母要多听少说,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是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爱和支持的,而不是被操控的对象。
 4. 共同制定计划:尊重孩子的选择
达成共识的另一关键点在于,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应对抑郁症的计划,而不是单方面地做出决定。
抑郁症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感至关重要。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与他们一起讨论可能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还是生活方式的调整,都需要孩子的主动参与和同意。
只有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孩子才会对康复过程充满信心,并且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与孩子共同制定计划,父母不仅能够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康复的掌控感。
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
 5. 灵活调整:应对变化的挑战
在与孩子达成共识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保持灵活性,因为抑郁症的康复之路往往充满挑战。
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可能会波动,计划也可能需要不断调整。
此时,父母要与孩子保持沟通,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变化。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曾说过:“面对苦难,人类最大的力量在于选择自己应对苦难的态度。”
对于抑郁症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灵活性和支持性态度,会让他们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感到更加有力量。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愿意与他们一起面对不确定性,并且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的,这种支持感会增强他们对抗抑郁症的信心。
 6. 接纳与包容: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在共识的基础上,接纳与包容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最终体现。
无论孩子的状态如何,无论他们的行为多么让人难以理解,父母都要学会接纳孩子的现状,并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这种接纳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要在尊重孩子内心感受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孩子需要知道,无论他们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父母的爱都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作家林语堂曾说:“真正的爱是让一个人自由。”
对于抑郁症的孩子来说,这种自由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父母的爱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康复之路。
父母的接纳与包容,会让孩子感受到那种无条件的爱,从而增强他们的内心力量。
 结语
抑郁症的康复之路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学会与孩子达成真正的共识,通过理解、共情、开放沟通、共同制定计划、灵活调整,以及接纳与包容,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共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它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深刻理解和无条件的支持。
只有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感受到那种真实而深沉的爱,从而在这段康复的旅程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对于每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来说,共识是连接你与孩子心灵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你们可以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如果你抑郁了,一定要懂得自救
最好抗抑郁药是运动
抑郁症孩子有了这种行为,说明他的内心在崩溃
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却不治,会出现什么问题?
校园已经成为抑郁的重灾区
5000万抑郁孩子背后,是2.5亿焦虑的父母
我们很少打骂孩子,对孩子都是鼓励式教育,但孩子还是抑郁休学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高功能抑郁症是种怎样的体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