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时间开启,共赴东方之约。走进“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随处可见碳普惠行动计划的展板。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估算出自己参会期间搭乘主要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多只需支付1元钱,参与者即可完成碳抵消,并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专属“进博碳中和证书”。一个助力“零碳进博”的小互动,体现的正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办展大方向。
绿色、低碳,一直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特色。据测算,第四届进博会共实现碳减排43714吨,减碳成效显著。今年的第五届进博会也延续这一风尚,致力于“零碳进博 零塑办博”,不断优化绿色展会体验。从全面推广零塑标准,文创产品外包装及手提袋均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材料,到巩固100%绿色搭建基础,并增设绿色展台设计类奖项,本届进博会强化源头引导、创新展示形式,方便参观者亲身参与环保实践,也进一步提高了参展、搭建企业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体现于主办方的优化设计,也是许多参展商的主题理念。有服装企业设计了互动游戏,参观者通过简单操作,可以体验新技术在牛仔生产、纤维回收等环节中如何助力减少碳排放;有电器公司展示纯电动便利售卖车、环境友好型店铺样板间,既有对往届进博会绿色方案的成就展示,也有对未来脱碳社会的设想提案;有乳制品品牌推出“碳中和牛奶”,体现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减碳……本届进博会上,参展商更加注重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和技术的推广与落地。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各个行业、众多企业不断探索减碳节能新路子,推出更多绿色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进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这几天,很多参展的跨国公司乘兴而来、展示绿色创新成果,借助“进博效应”开拓发展新空间。海上风电大风机、电解水制氢的电解槽装置……一家欧洲的老牌工业公司,这次带来了从能源、建筑到交通、工业等各业务板块的绿色发展解决方案。没想到开展仅一天,就吸引了多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据统计,参加本届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各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充分说明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行走在进博会的众多展馆,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开展国际零碳与绿色合作、努力打造发展的“绿色标杆”等,是参展企业的普遍追求。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能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