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百家姓排名,明初燕王扫北大移民,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


说起天津,很多人熟知的是那狗不理包子和天津麻花,还有大沽炮台。天津市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是一个面积有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300多万人的地方。那么,天津市的姓氏排名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在天津,王、张、李、刘、杨等姓氏是当地的人口大姓。在其他有些省市人口并不是很多的高氏、于氏、韩氏,但在天津是排名前十五位的大姓。
天津的姓氏是从哪里迁移来的?明初燕王扫北大移民又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这里再给大家详细探讨下。
解放后,考古人员在天津蓟县境内,曾发现过古人类的遗迹。研究证明,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天津就有人类活动了。
历史上天津姓氏移民曾有多次,影响比较大的为明代和清末以及民国移民。天津原本是一个小小港口,唐朝以前还是人口稀少的地方。外来移民得利于当地的盐业以及漕运业。这些事业的开展,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
元朝时期,天津市立有海津镇,有不少姓氏家族陆续迁入。因天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境内又成了军事要地,在元朝就有不少士兵屯戍于此。
明洪武时期,受朱元璋实施屯田制的影响,兵农合一。有部分人被派遣到天津戍守。明永乐年间,安徽、山东、江苏一带有许多人随燕王朱棣扫北。朱棣得天下后,这些随军的将士和官军很多都定居在了天津,尤其以安徽人居多。至今,安徽地区不少姓氏家族的族谱,还记载自己先祖是明初因燕王扫北迁入。
其实,关于燕王扫北民间也有多个说法,一种说法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使用北部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尤其河北省影响最大。后又从山西等地迁移人口填补。
另外一种说法是朱棣抗击北元,从现有的家谱文字记载来看,燕王扫北是靖难之役的一个说法较为接近。
清朝时期,有不少广东、江浙、安徽一带的商人进入天津,今天津市内还有广东会馆。除商人外,受天津开通商埠的影响,也有很多外来谋生的难民、外国人士迁入天津。使天津人口大幅增加至几十万人。
民国时期,天津市的英、法租界,由于日本人不敢侵犯,成了避难的理想之所。抗日战争时期,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商人和军人迁入租界。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受内战的影响,有大批外来的难民涌入。天津的人口迅速增加至百万以上。
解放后,知识青年下乡、支边建设、经商、工作、婚嫁等活动,天津市人口迁入迁出流动较大。
要说天津人来自哪里?民国时期,地方部门曾对境内人口做过详细的调查。调查发现,天津大部分人来自河北地区。也有不少来自安徽、江浙、山东和广东等地。
天津市不仅姓氏文化丰富,历代人才不乏。据不完全统计,明末至清代,天津有140人考中进士。涌现出了张伯苓、李叔同、王襄、梅贻琦、周汝昌等诸多人物。
各位朋友,说说看你的姓氏是从哪里迁入天津的?有从天津迁出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探讨下。
附:天津市百家姓排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