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周二好。
上周五,华为高管余承东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今年秋天上市的Mate40手机,是华为自产麒麟高端芯片的“限量绝版”。
麒麟9000是华为交给台积电代工生产的5纳米制程芯片,自从美国升级制裁华为后,台积电就彻底断供,不再接收9月15日之后的订单。
Mate 40 概念图 图源网络
即使华为在芯片设计能力已经全球领先,但因为“没搞芯片的制造”,被美国“卡了脖子”。
余承东说,去年被美国制裁后,华为少发货了6000万台智能手机,今年可能会更少。
虽然也有一些替代产品选择,但性能上多少还是差那么一点。任正非看起来还很淡定,但内心也不安定,只能降低产量、用囤货应付下个季度的出货。
小小的芯片,是怎么难为到华为的?
中国苦芯片制造久矣
数据统计,去年中国在进口芯片的花费上高达3000亿美元。
长久以来,中国总在“搭便车”,因为芯片制造的研发费用高、回报周期长,我国就采用大量进口的方式加快芯片应用速度,“弯道超车”。
所以虽然3000亿美元听起来很多,但相较于芯片研发需要的钱来说,也是很划算的。
不管是杨振宁还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都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中国的基础科学落后太多了。
啥叫基础科学?在大家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高新科技一般都是商业化的应用科学,比如抖音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推荐让人上瘾,但它的基础是通信技术和数据科学;盖房子看起来是土木工程解决的问题,但是牛顿力学却是它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如果基础科学没有进展,那么科技整体上就不会产生重大突破。
而这些影响世界的基础科学,基本都被西方国家拿捏得明明白白。
在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里,来自外星的三体人为了侵略地球,用质子监视并锁死了地球的基础科学,从而获取能力、实现瞬时通信。
基础科学被控制后,物理学彻底停滞,甚至出现一些反常的现象,物理学家因此信念崩塌,悲观而死。
华为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芯片制造技术不达标。
在这里可以解释一下,芯片的制程技术(纳米数)越小,意味着芯片的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可以给智能设备腾出更多空去放电池、放天线,也可以让企业去研究智能眼镜、手表、耳机等更小的智能设备。
有网友总结了微软、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近几年在集成电路上的发展,可以看出,虽然中芯国际的发展速度够快,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了3个身位。华为需要的是5纳米的芯片,只能依靠进口。
特朗普之所以拿提高关税、断供威胁,是因为他知道这个能伤到华为。
有人可能会想,特朗普如果竞选失败,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呢?
这个想法有点天真。
我们之前的文章提到过,随着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很多领域中国已经不是美国的下游制造商,而变成了美国的上游竞争者。
弱者搭强者的便车是容易的,但当你变成了强者,谁还会让你搭免费的便车呢?
所以即便没有特朗普,这些冲突也会出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我倒是认为,有特朗普给我们提前提个醒,也不算是完全坏事。只是不知道接下来在大选以前,还会搞出多少幺蛾子。
外患之外,也有内忧。这两年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在这个阶段最适合调整步调,提高发展质量,包括在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内循环”,也是国家将“补短板、锻长板”提上日程。
中国当然不会回到自给自足的老路,但是“内循环”的关键难点不是市场,也不是供给,而是底层科技。
俗话说,只有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不到被掐住脖子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基础科技实力有多薄弱。
要想自救,别无他法,只有把芯片制造拿回来。
正如余承东说的一样,“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实现基础技术能力的创新和突破,赢取下一个时代。”
爱他,就给他花钱
国家对半导体企业的扶持,可谓诚意满满。
首先是给半导体企业减负。
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税收、上市融资、进口等方面给芯片产业送了一个“超值大礼包”。
在原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新政策对制程在28nm以内(高端芯片)、经营期>15年的企业,实行前1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大力度优惠。要知道企业所得税是利润的25%,相当于直接让芯片企业老板们增加了25%的利润。
二是靠拉动民间资金。
2020年科创板实行注册制,身为国内芯片头部企业,中芯国际迎来了上市好机遇。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在科创板上市,并在6月19日过会成功,成为最快过市记录。7月16日中芯国际上市,当天股价翻了2倍。
中芯国际 图源网络
飞一般的上市速度背后,少不了国家的助力。
在前面提到的国务院发布的政策中,提到会发动政府投资基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多渠道筹资,设立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发行企业”。
过去十几年,制造业是中国的世界名片;未来几十年,中国科技也会有一席之地。对此,中央已经从方向和路径上都做出了规划。
从长期来看,我看好大科技行业的发展。也看好科技行业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投资要听党的话”。
当然,科技板块目前估值很高,但不必过分重视短期的股市起伏,而应该把握长期的投资机会。未来,国家会越来越重视科技领域的发展,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相关政策推出。
▼
但对普通人投资来说,半导体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产业链也比较复杂,投资个股有一定风险,那有什么适合普通投资人的方式呢?
1、 科技类或者科创类的基金:这是最适合大众投资者的一种方式,在第三方基金软件即可购买,工作日一天结算一次收益。
如果想要投资,可以在第三方基金软件上搜索以科技、科创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再根据咱们之前教过的方法筛选就好。(点击这里查看方法)
2、 芯片产业ETF:芯片ETF指的是交易所开放式指数基金,实时跟踪芯片企业的股价波动。ETF需要开通股票账户,在证券APP上交易。交易方式也像股票一样,在开盘时间随时购入、随时卖出。
目前国泰、华夏、广发、鹏华等公司都推出了芯片产业ETF,想要投资的伙伴可以筛选购买。
3、 科创板指数基金:科创板指数基金集合了科创板占比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家公司组成了科创50指数基金,此前也有4家公司申报了跟踪科创50的ETF及联接基金,同样需要在证券APP上交易。
方向已经安排上了,期待大家能有所收获,也希望咱们国家科技早日摆脱他国依赖,日益强盛,腰板挺起来~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48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在北京
请你帮他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