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章瓷:中国瓷器的“私人订制” | 观展



文图|安富建
要了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制造”,欧美社会名流青睐的纹章瓷是个有趣的点,它是一种印有家族纹章的瓷器,盛行于 16~18 世纪。这些纹章是欧美贵族的徽章图案,诞生于 12 世纪战场上的盾牌,原本是用来区别敌我双方,印在瓷器上则成为“私人订制”的标记。
这些中国制造的纹章瓷远销欧美,外观精美、价格高昂,是独属于欧美上层精英的贵重奢侈品。长期以来,这些瓷器不见于国内。2005 年之后,国内开始比较多关注这些罕见的瓷器。2019 年天津博物馆首次赴海外征购 200 余件清代外销瓷器,2019 年 10 月 1 日首次在天津博物馆面世。目前,汇集了 168 件瓷器的“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正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
来自中国的“私人订制”奢侈品
今天,从广州到英国利物浦海运,单程大概需要不到 40 天的时间。而在 18 世纪,往返一趟需要两三年。
当时,一位英国的金主,想要中国烧制的纹章瓷,首先需要绘制有纹章的底图。英国船员会将这枚藏书票带到广州,交给当地的瓷器代理商,最后送至景德镇。当商船返程时,会从广州装载这些瓷器回英国。
这套看似简单的“代购”流程,实际上价格昂贵,且存在诸多细节。
从作为底图的载体说起,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扉页,会带有藏书者姓名等,以美化装饰书籍的小幅版画)是最方便、最简单的底图载体,上边可以绘制私人纹章。
如果底图经专门的设计师描摹而来,那么最终的花费可能高达 1 英镑(当时一般英国船员年薪10英镑;鸦片战争前,1英镑兑换3两白银,清代七品官员的俸禄为每年45两银子),制作成本是普通纹章瓷定制成本的 10 倍、大宗日用瓷器成本的近 100 倍(广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奥奇欧佛家族定制纹章瓷汤盘,堪称纹章瓷之最)。
私人订制的特殊之处在于,纹章瓷的需求,并不是直接交给一般的贸易公司代办的。17 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海上航线和贸易模式建立,中国瓷器才真正在海外畅销。1600 年、1602 年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购买茶叶、瓷器、香料等。
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经营的都是大宗商品,私人订制细节繁琐,最初只是贸易公司的员工福利。1727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普通船员的年薪仅为 10 英镑,一旦从事私人贸易,一趟能够赚取 2000 英镑的收入。在丰厚收益驱动下,贸易公司的高管或者船员们从为自己的家族订制,到后来帮亲朋好友“代购”。
中国瓷器在全世界一度是“高科技”产品,从未有竞争者。当康、雍、乾的外销瓷初到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它们如何制造出来的。外国炼金术师长期破解烧制办法而不得,清初时期,中国海禁等政策推动,日本“伊万里瓷”和德国梅森瓷等仿中国工艺技术而创烧的瓷器开始出现才加入竞争。
《景德镇陶录》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按照西方买家要求订制瓷,起初是景德镇瓷窑产品,后来这些瓷器形成了新的生产模式:在景德镇生产素面瓷器,在广州或海外加上色彩,被称为“广彩瓷”。
此次展览的 168 件瓷器,分为三个单元里展示:第一单元“瓷路海贸”:简要介绍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的由来及定制过程;第二单元“世族佳器”:重点展现了纹章的承袭组合及中国外销纹章瓷的功用;第三单元“美美与共”:以瓷器边饰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中外文化的互鉴、交流与融合。
如前文所述,在云南博物馆此次展览中,有大量东印度公司船长们订制的瓷器。

清乾隆 广彩 科尔布鲁克家族纹章纹奶油壶 
这件瓷器由詹姆斯·科尔布鲁克和玛丽·哈德森定制,他们的儿子分别成为了大使、男爵、东印度公司主席。

清雍正 广彩 荷兰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总裁之子定制,图案是图曼家族徽章。

清乾隆 广彩 克拉克家族纹章纹酱汁碗、托盘
这件瓷器仿银器造型,器口沿有立体浮雕效果。查尔斯·克莱克船长定制,他于 1768、1772 年曾随著名的库克船长一起出航。

清嘉庆 广彩龙纹 吉尔伯特家族纹章纹咖啡杯
这件瓷器是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官爱德蒙·威廉·吉尔伯特定制,其兄弟为东印度公司的上将。

清乾隆广彩花卉纹费希尔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是东印度公司商船“德雷克”号船长本杰明·费希尔定制,纹章在盘底,极为特别。

清道光 矾红釉“红色流浪者号”纹章纹茶杯及托盘
为著名快船“红色流浪者”号(Red Rover)首航所定制,这艘快速帆船,打破了当时的航海记录,往返印度加尔各答与广州两地只需 86 天,开创了一个新的贸易时代。
除了东印度公司高管等,英美一些政要也非常喜欢,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清乾隆 青花 米切尔家族纹章纹盘
此套纹章瓷器边饰为费斯希尔设计风格。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非常喜欢,于 1784 年曾定制过类似的一套纹章瓷。

清乾隆 广彩 詹宁斯家族纹章纹盘
印有汉默家族与詹宁斯家族联姻纹章的这件瓷盘,曾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旧藏。

清乾隆 广彩 纹章纹花口盘
美国独立战争中重要的军事领袖(领导美军北方军队)“斯特灵勋爵”威廉·亚历山大,于 1770 年前后从中国定制了这套瓷器。
在戴维·霍华德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录了逾 3000 件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图版。此次天津博物院展览的纹章瓷,大部分正是来自戴维·霍华德生前的收藏,由其遗孀经手对外出售。
戴维·霍华德被称为“中国纹章瓷研究之父”。据他统计,在 18~19 世纪早期,整个欧洲的定制瓷数量有“5000 多种”,其中约 60 %销往英国,主要是由英国皇室、贵族和公司拥有,定制的图案以家族徽章或公司商号图案为主。作为最大的纹章瓷进口国,英国是平均每星期有两套纹章瓷进入,定购量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十倍有多。
除了天津博物馆征集的 200 余件外销瓷,广州博物馆也入藏了超过 1000 件的藏品,包括瑞典国王卡尔三世、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父母联姻、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家族成员及荷兰、英国、瑞典、美国等国王室及贵族定制的纹章瓷。
目前,中国各大博物馆正在源源不断地引进纹章瓷。
解码纹章瓷图案的“不变”与“变”
纹章瓷上的图案,既有家族及个人身份信息的长期不变,也有设计风格的流变。
安吉拉·霍华德在她的著作《从东方到西方:英国市场定制中国纹章瓷贸易》中,曾指出纹章瓷在设计上的一般规则,通过盾牌造型的纹章,可以彰显持有者的身份、婚姻状况,以及先辈和子嗣的信息等。也就是说,纹章不仅仅是家族徽章,而是个人身份信息的体现,不会有两个人使用同一纹章。
纹章首先体现家族信息,完整的家族纹章,仅能由纹章继承人一人使用,即家族的法定继承人。此前,父子兄弟、家族不同支系之间的纹章,都是有区别的,被称为“区别纹章”。
“区别纹章”主要通过纹章中使用的子嗣标记来区分。以英国地区为例,家族中的长子用三穗横饰条图记,次子用新月,三子用五角星,四子用无足雀,五子用圆环,六子用鸢尾花,七子用玫瑰。

清乾隆 广彩 史蒂芬斯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瓷器由史蒂芬斯家族次子定制,纹章盾上有新月形的区别标志,以表示“次子”身份。
单身时的纹章和婚后也有区别。男女双方若结婚之后,二人的纹章会并排放置在盾牌里。但是,如果女方并不是纹章的继承人,二人的后代仅继承父亲的纹章。
清雍正 广彩 花卉纹贝斯特家族纹章纹盘
这件盘子用于盛饭肉菜等,是乔治·贝斯特和萨拉·克鲁克联姻定制,纹章由左右两块拼合。这对夫妻的女儿,结婚时也定制了一套。

清乾隆 青花 皮斯哥特家族纹章纹八边形盘
乔治·皮斯哥特爵士与郎格小姐 1774 年联姻定制。瓷盘边缘,有模仿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亚当墙饰。

来源:《广州定制——广州博物馆藏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
在广州博物馆藏的两件英国布基(Bookey)家族定制的纹章瓷,呈现了单身和结婚两种状态。
此外,如果女方是纹章的继承人,那么,她的纹章将会以小型号出现,放置在南方盾牌中间。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出现,那就是在定制过程因缺乏沟通,中国工匠没有理解欧洲订单的内容,而是把错误的图像画到盘子上,并保留下来,非常难得。
英格兰罗斯家族定制的纹章盘 
该家族纹章应为红底白狮,却被中国工匠误以为是白底红狮,因为参考的藏书票是黑白色的,可能出现附注不清等情况。
1738 年,查尔斯·罗斯定制时,形成了错误的白底红狮。时隔 12 年(1750)后,詹姆斯·罗斯再来定制时,将家族正确的纹章改正。

清康熙 五彩 萨默斯家族纹章纹盘 
英国大法官约翰·萨默斯定制的这件瓷盘,盘边饰的“太阳”应是另一个家族(沃克家族)的纹章的冠饰,被工匠错误画在了大法官定制的瓷盘上。
纹章瓷的图案设计风格,也出现了一些前期和后期的显著变化。比如,从雍正时期开始,粉彩就逐步占据了主流,取代了此前的青花;早期纹章瓷的家族徽章多置于盘边,未改变原有的整体纹饰布局,后期才逐渐置于中心位置,而且存在大量留白。

清乾隆 广彩 丹麦家族纹章纹花口盘
这件是仿银盘造型,丹麦大法官及东印度公司股东赫默特先生定制。18 世纪末,受新古典主义影响,外销纹章瓷边饰向简洁化发展。
在辅助纹饰的图像来源方面,早期以中国陶工自由发挥,图案多是中国式的。之后,西方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供画稿。
随着纹章瓷进入成熟期,成本更低的“伪纹章瓷”也大行于世。“伪纹章”图案简洁,缺乏真正的纹章图案的繁缛装饰。18 世纪晚期,销往美国的这种伪纹章瓷式样十分流行。

清乾隆 广彩美国定制仿纹章纹咖啡杯
这件美国人定制的“伪纹章瓷”,无家族冠饰,冒充贵族徽章。
在中西方交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纹章瓷最终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一枚枚小小的私人订制的纹章,折射出的是大航海时代以来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世界。

观展攻略
纹章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有别于其他出口瓷器类型,具备极强的家族及个人风格,有助于了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制造”如何影响了英国及整个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临展厅“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
展览时间:2023 年 5 月 18 日~8 月 18 日
推荐视频 1:
B站账号“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导赏系列(一)17-18 世纪的中国外销瓷
推荐视频 2:
B站账号“复旦云上书香讲堂”:再现和汇融:16-18 世纪中国外销瓷器与跨文化交流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刘朝晖老师
参考资料:
张弛《茶杯里的想象》
王平《纹章瓷的图案布局及图像来源——以18世纪销往英国的纹章瓷为例》
乐素娜 《中国收藏》2018年1月刊《当西式生活遇见东方情韵》
广州博物馆 编著《广州定制——广州博物馆藏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点个“在看”,一起逛更多展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