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富建
图|安富建
释迦牟尼在学堂学习时,他垂首而立;释迦牟尼成佛前“逾城出走”,他高高举起金刚杵护持在旁;释迦牟尼涅槃前,他悲痛地像是要扑倒在地。
这位肌肉健硕的大力士,就是伴随释迦牟尼左右的侍从“执金刚神”:一只手拿着棒形的金刚杵,一只手拿着浮尘。他的形象几乎出现在每一幅释迦牟尼故事画像中。
犍陀罗展—涅槃(左侧站立、面容悲伤者是执金刚神)
正在故宫文华殿展出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大量陈列了讲述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成佛的前世所发生的佛本生故事。参观者们能够在展览中,频繁看到这位出镜率极高的人物。
犍陀罗对我们有些陌生,它是公元前后坐落于南亚次大陆(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一个国家,位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佛像、佛经等佛教核心元素在犍陀罗时期诞生,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中国,并走向世界。释迦牟尼一生虽未踏足犍陀罗,但犍陀罗却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的转世之地。释迦牟尼为“主角”、执金刚神等为“配角”的佛传故事,在犍陀罗开始出现并向四方传播。
犍陀罗展-犍陀罗考古遗址分布图
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降生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佛教的执金刚神原型,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里斯,是宙斯之子。佛教在犍陀罗时期,深受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影响,诞生了希腊化佛教造像艺术。这类高鼻深目、身材健美的犍陀罗佛像,和后来持重端庄、“宝相庄严”的形象大为不同。由赫拉克里斯变化而来的执金刚神,正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以大力护法人设面世的赫拉克里斯,至今仍然出现在漫威等影视作品中。两千年前,在佛教传入中国过程中,一路上留下了大量执金刚神的形象,一位北齐大将墓葬甚至出土了一枚刻着赫拉克里斯的金戒指。
从希腊,到犍陀罗,直至进入中国,赫拉克里斯—执金刚神串起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跨越千年的叙事。
来自希腊的佛陀侍从
走进“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半米见方的佛传故事图像浮雕上,执金刚神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成为衬托“主角”释迦牟尼的配角之一。
“逾城出走”,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公元2世纪 (右上角为执金刚神)
犍陀罗展—寻访仙人(中间是释迦牟尼,右侧为执金刚神)
长期研究犍陀罗艺术的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认为,“古希腊的赫拉克里斯到了犍陀罗之后,成为了类似勤务员的角色。一是充当安保警卫,当释迦牟尼面对一些邪魔外道,比如夜叉等传法时,可能发生冲突或对方不接受佛的教化,赫拉克里斯就会举起金刚杵展现自己的武力;二是提供贴身生活服务,手拿拂尘帮释迦牟尼驱赶蚊虫。这一形象在犍陀罗浮雕里并不罕见。”
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里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凡人阿尔克墨涅之子。赫拉克里斯在希腊罗马艺术中出现频率极高,容易辨识,棍棒和狮皮遂成为赫拉克利斯图像的基本标志。
在希腊神话,勇猛无比的赫拉克里斯打死了很多侵犯民众生命财产的野兽,还解救了因为盗火而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一定意义上,他也是王权的守护神。
亚历山大大帝声称,他的父亲是阿尔戈斯的泰门尼德斯家族的成员,所以他也是赫拉克里斯的后裔。亚历山大将赫拉克里斯视为他的保护神。
到了犍陀罗,赫拉克里斯的木棒,变成了更具佛教意味的金刚杵,作为他的武器。
“如果说作个判断的话,大概在佛教传进犍陀罗之前,对赫拉克里斯的信仰在当地已经很流行了,之后,佛教将它吸纳进入自己的系统里,最终变成了释迦牟尼的护法神的角色”,孙英刚说。
犍陀罗,被孙英刚称为佛教的“飞翔之地”,在这里诞生了佛像、佛经、大乘佛教理念等影响后世上千年的佛教元素。佛教从犍陀罗这个中亚“十字路口”,随着丝绸之路等传至东亚等世界各地。
在佛教兴起之前,一些希腊人后裔在印度、中亚等地建立的王国发行的钱币上,背面已经出现了赫拉克里斯的形象。正面是国王,背面则是赫拉克里斯。后来,犍陀罗贵霜帝国的君主继承这一传统,从丘就却(Kujula Kadphise)到胡毗色迦(Huvishka),都将赫拉克里斯作为神祇铸造在自己的钱币上。
佛教艺术兴起初期,曾经出现过“装饰盘艺术”,经常出现赫拉克里斯。在本次展览中,也出现了一些装饰盘艺术作品。
犍陀罗展—装饰盘艺术
赫拉克里斯来到中国
在犍陀罗地区的贵霜王朝时期,普遍存在着赫拉克里斯信仰,当地(今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出土了大量带赫拉克里斯像的文物(圆雕、浮雕、钱币)。
这个带着狮皮帽的武士形象沿着丝绸之路,一路流转过来,和很多其他宗教相互融合,比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壁画、麦积山石窟等都能看到一些执金刚神的形象。在藏传佛教里,他是金刚手菩萨。
最晚至隋唐年间,一些陪葬墓里偶尔会有一些执金刚神的形象,这个舶来品后来逐渐消失了。
相比在犍陀罗,赫拉克里斯在中国是陌生的,赫拉克里斯故事在中国并不流行。在太原、大同等地出土的一些北朝遗址中,有少量带赫拉克里斯形象的物品。比如,在大同曾出土过一个金盘,太原出土过嵌蓝宝石的金戒指。这些并非“中国制造”,而是因贸易而进口的“殊方异物”。
大同出土金盘上的赫拉克里斯,大同市博物馆藏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是 200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这座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嵌蓝宝石的金戒指。两个怪兽身体相连的戒环,托着一个蓝宝石戒面,上面雕着一个人,头戴高帽。这个人就是戴着兽皮帽的赫拉克里斯,这枚戒指现存山西博物馆。
徐显秀,曾追随北齐宣文帝高欢,因作战勇猛,屡建功勋,先后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武安王等。北齐后主高纬时,徐显秀拜司空,迁太尉。
徐显秀墓中的嵌蓝宝石的金戒指,来源:《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嵌蓝宝石金戒指》
这类镶嵌宝石的金戒指在其他墓葬也有发现。比如,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一枚北周时期的戒指等。不过,徐显秀佩戴该戒指或并非偶然,他的墓中出现大量西域宗教风格的壁画,比如和祆教关系颇深。
北齐朝野上下,崇佛在古代王朝里是罕见的。徐显秀佩戴这枚戒指是否与此有关?北齐文宣帝高洋,曾模仿“布发掩泥”的仪式。“布发掩泥”是释迦牟尼在成佛前,礼敬“过去佛”燃灯佛的故事。释迦牟尼接受了过去佛燃灯佛的授记才得以成佛。
佛教从犍陀罗传到中国,中国成为新的圣地。高洋是修行菩萨道的君主,他以“布发掩泥”仪式告诫世人,自己效仿的是释迦牟尼,在遥远的未来也会成佛。
北齐政权和佛教关系密切,比如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以燃灯佛自居,其他皇帝也以纷纷效仿。在全国上下崇佛的氛围中,领军大将军徐显秀佩戴了一枚佛教护法执金刚神的戒指。
如同在雕刻佛传故事的石壁上,执金刚神和释迦牟尼形影不离,徐显秀与北齐帝王君臣之间,是否也彼此呼应——徐显秀是否也在以皇帝护法自居?在北齐,是否形成了佛教世界观深刻影响世俗君臣权力关系,每位臣子都希望像君主一样在佛教之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观展攻略
3 月 16 日至 6 月 15 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等机构合作,展出文物 203 件(套),其中巴方文物 173 件(套),是截至目前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
当佛教从印度传至犍陀罗,大乘佛教诞生,佛经、佛像等佛教核心元素问世。
在近两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今日佛教与早期佛教相较产生了巨大变化。
此次展览中,一批不同于国内的早期佛陀、菩萨造像亮相。在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壁画中,一些罕见内容也和国内观众见面,此外,还有一些佛塔建筑构件、金银器物和首饰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作品展陈。
展览地点:为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厅。
观展小知识:一些与犍陀罗展览有关的知识拓展
📚图书:
《图说犍陀罗文明》孙英刚、何平
《犍陀罗文明史》孙英刚、何平
🎬视频:
《从犍陀罗到巴米扬——沿着玄奘的道路》邵学成
《犍陀罗文化因素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李静杰
《从印度河到狮泉河——跨过喜马拉雅的犍陀罗艺术》罗文华
《犍陀罗与大乘佛教的兴起》孙英刚
《永远的犍陀罗》央视纪录片共两集
《寻访犍陀罗》
📢音频:
《漫游全球博物馆番外:解读“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姜松
观展提示:工作日(周一闭馆)入馆参观,双休日及节假日请提前在故宫博物馆公众号预约。
展览门票:免费(凭故宫门票免费参观,犍陀罗展需另外预约)
精彩速递:(向下滑动,浏览更多展品)
燃灯佛本生石刻残片
佛陀苦修像
帝释窟禅定
释迦牟尼逾城出走
佛足印刻石
大象
狮子像
参考资料:
孙英刚、何平《犍陀罗文明史》
邢义田《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其形象在古代中亚、印度与中国造型艺术中的流播与变形》
张建宇《赫拉克利斯与佛教护法 :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武备》
张庆捷 常一民:《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嵌蓝宝石金戒指》
排版 | 阿树
设计 | 子彤
点个“在看”,一起逛更多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