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才建成的巴拿马运河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困难?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条运河,一条是非洲的苏伊士运河,另一条就是美洲的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巴拿马运河连通的是太平洋与大西洋。虽然巴拿马运河没有苏伊士运河那么大的通航能力与通航效率,但巴拿马运河的修建要困难得多。

伟大构想的难产——400年的酝酿
1523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提出要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计划。此后,西班牙人便开始了勘察地形,以寻找最佳路线。经过比选,巴拿马地峡与尼加拉瓜地峡因优越的地理条件脱颖而出。

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
1814年,当西班牙人终于决定开凿运河时,拉美独立战争爆发,运河计划被搁浅。
1823年,由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五国组成的中美洲联邦共国成立,成立后的新政府却没有让西班牙继续参与运河的修建。次年6月,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尔在巴拿马召开国际会议,运河的开凿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1843年,哥伦比亚与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国协商,提出共同合建巴拿马运河的建议,但除美国以外,其他各国由于国内的资产阶级斗争均表现不积极。1846年12月12日,经过历时一年的谈判,美国与哥伦比亚缔结了《彼得拉克-马利亚里诺条约》。之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运河计划一直没能实施。

1867年美、哥原条约到期(20年期限),哥伦比亚想要就条约与美国重新谈判,但此时的美国并不急于修建运河,而是只想霸占巴拿马地峡。于是,哥伦比亚政府转而与法国合作,此时的法国刚刚开通了苏伊士运河。
1878年3月20日,哥伦比亚政府与法国达成修建巴拿马运河的协议。

建设过程的不顺——一波三折
1883年2月,巴拿马运河正式动工,法国外交官斐迪南·德·雷赛布负责巴拿马运河的建造,他曾出色地完成了苏伊士运河的建设任务。
开工四年后,雷赛布才发现太平洋海平面要比大西洋海平面低50cm,并且中间的加通湖湖面海拔更高,比两端的洋面要高26m。最后他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方案,而这个时候已经有大概21900名工人死亡,项目进度严重滞后,总投资也超出预算一倍。
1889年,运河管理公司财务危机爆发,宣告破产。1894年9月,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法国政府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接手运河工程的建设。

美国一直对于法国人拿下巴拿马运河的开发与运营权一事耿耿于怀,并决心要将其夺回。
1902年1月4日,法国运河管理公司愿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公司的所有权。尽管搞定了法国,但哥伦比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903年1月22日,哥伦比亚也与美国签订了《海约翰-埃尔兰条约》,但哥伦比亚人民却认为这是丧权辱国的卖国条款,最终国会没有通过这个条约。

美国总统视察运河
1903年11月4日,巴拿马宣布独立。1903年11月18日,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关于修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专约》,简称“美马条约”或“海约翰-布诺·瓦里亚条约”。至此,美国从法国手中接过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并且比法国人获得了更多运河的权益。
美国在接管运河十年后,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竣工,并完成了试航。1920年6月12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巴拿马的维权路——艰苦的斗争
1914年运河建成后,美国严格控制着运河的经营管理权,根据之前签订的条约,巴拿马人被排除在运河的管理机构之外,运河区成了美国的一块飞地,在这里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运河建成后巴拿马人民为了争取合理的权益而与美国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与巴拿马就运河争议问题进行重新谈判。
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新条约于1979年10月生效。新条约规定于1999年12月31日期满后,巴拿马将全部收回对运河的管理权和保护权。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正式从美巴运河委员会手中接过运河的管理权。

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2016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举行竣工启用仪式。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长81km,宽150m-300m,水深13m-26m,最大可通行7.6万吨巨轮。
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1.2万公里,经过运河的船只70%为美国商船,运河公司收取的过河费也非常可观。
时间一长,运河这块肥肉的诱惑越来越大,巴拿马人想收回运河主权。但美国人按合同说话,当然不干。只是在租金上作了让步,从1936年起巴拿马运河租金升至43万美元, 1955年,再次上涨到193万美元。
60年里,美国从运河获利高达500亿美元,而分给巴拿马的却只有6700万美元,眼红的巴拿马人怒火中烧。
二战后,埃及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大受刺激,强烈要求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主权,运河两岸的游行此起彼伏,双方还爆发了流血冲突。
1977年,老好人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和巴拿马签订条约,共同管理运河。承诺到1999年12月31日,运河主权回归巴拿马。
上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对卡特把运河交还巴拿马一事非常不满,曾多次传话巴拿马,要求修订条约。巴拿马当然拒绝,还高调反美。于是7万名美军攻入巴拿马城,推翻了诺列加政权。
按说都占领巴拿马了,运河更不可能吐出来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此后几年间,美军竟然分批撤军,运河也如期归还给了巴拿马。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因为美国扶持的恩达拉政府,虽然亲美。可是他们在巴拿马问题上,依然坚决不让步,不退。如果坚持修约,那只能再次军事干预,再立一个政府。这样无异于重蹈覆辙,得不偿失。
另外,经过几十年的运营,巴拿马运河设备老化、水土流失、航道淤塞,实用价值严重缩水,早在1973年就开始亏损。如果要继续运营,必然要投入巨资改造。面对巴拿马人收回运河主权的执着劲,美国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所以,在巴拿马做出运河永久保持中立的承诺后,美国将运河主权交还给了亲美的巴拿马政府。
反正巴拿马严重依赖美国,连法定货币都是美元。就算运河收回去了,也根本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