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战斗力怎么样?跟志愿军相比又如何?



朝鲜人民军的最初班底,由东北解放区的朝鲜义勇军,以及在延安的朝鲜族军政干校成员为骨干,同时兼具了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抗联人员组成。后来当北朝鲜政府准备完成南北统一的时候,我国从绝对精锐的第四野战军中,抽调了三个朝鲜族师,共计五万多人加入了朝鲜人民军。
所以说,这样的人员组成,其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其很大程度提升了朝鲜人民军的作战实力,更为朝鲜战争初期取得不俗的战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美方评价其有二战时期德军的战斗力
朝鲜战争自开战一直到仁川登陆前,美方部分将领对朝鲜人民军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说朝军拥有二战时期德军那种强悍的战斗力,那我们来看看美军说这番话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从军事装备上来看。北朝鲜人民军部队拥有全套新式苏制装备,而中国军队拥有的装备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是差强人意的,其时的装备多为从缴获日本侵略者的二手货,或从国民党部队中缴获的美械装备,也都是旧货。用东北特色来说,美军认为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基本是“东北菜”,一锅乱炖啥都有。装备上的良莠不齐,极大地制约了我军形成较强的战斗力。
单说枪炮弹药的口径不一,就会给部队作战制造很大的麻烦。而北朝鲜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为苏联老大哥给予的军事援助,师一级部队拥有重机枪和反坦克武器等重型武器上更是数倍于我志愿军。
在战略物资运输上,我军和朝军相比,简直就是“没得比”。北朝鲜人民军的师有机动车约200辆,我军是多为骡马车队,单看淮海战役也能看出端倪,号称是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所以,在战术进攻上我军多为基本是轻装上阵,穿插运动战,随身携带地弹药和粮草都极为有限,机械化运输基本靠“两条腿”。

再从单兵素质上来说,开战时朝鲜人民军中具有作战经验的约占三分之一,他们学习发扬了我军总结出来的战术,具有一定的战斗素养,而其中部队中来自于我军四野的朝鲜战士对于游击战,穿插、迂回、夜战的经验特别丰富,这些善于作战的官兵也成为了朝鲜人民军的中坚力量,后面更有优秀者走上了朝鲜人民军的军事高层决策位置。
当时国际上情报机构也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比北朝鲜军队差,但是国际上各情报机构在搜集情报时,往往“故意”忽略了蒋委员长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在与我军交手的战力分析,他们看不透的是:决定战争的不是武器,而往往是人,这也算属于情报上的失察了。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北朝鲜比当时的南朝鲜军队甚至比一些除美军的其他联合国军的部队都要厉害一些。至于美军对其评价会那么高,我们如果抛开战争事实的角度,单从心理学上来看:被人民军这个对手打败,就夸大对手厉害,其实也不乏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
不可忽略的是,美军在二战时不可一世,延续到朝鲜上也无可厚非,其的确有狂妄的资本,但未曾想到,我军抗美援朝会给他们上了极有教育意义的一课,以至于今天美国军方都不愿意就朝鲜战争这个伤口过多的自揭伤疤。

独立作战差点把联合国军队赶下海
1950年6月底战争全面爆发,朝鲜人民军势不可挡,从北到南,并在三天左右的时候便推进到汉城(今韩国的首都首尔)外围,迫使总统李承晚为首的南朝鲜政府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李承晚居然不管美国在朝军方的阻扰反对,秘密仓皇南逃,惹得美军差点要用韩语骂街。
随即,北朝鲜人民军统帅金日成挥师汉城,战时指挥部便直接驻点汉城进行临阵指挥。靠近防线作为最高指挥部这一点,一定程度反映了北朝鲜人民军的军事能力,更是其一种自身拥有自信的表现。
大有我中华儿女“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的气势。当然朝鲜人民军战略也很“简单粗暴”:就是要联合国军来一次“釜山行”,力争把南韩联合部队从釜山赶下海,免费送联合国军一张船票,而且是走了别来的“单程票”那种。
为了尽快把联合国军队全部赶出本土,把南朝鲜军彻底歼灭在国境之内,朝鲜人民军持续闪电作战,在这段南北走向的战略防线上,发动了颇有盛名的“八月攻势”。这里有点小知识点,“八月攻势”之所以把八月立意得那么重要,是因为朝鲜金日成想在八月立国,如果真的如他所愿,那么朝鲜的国庆节恐怕真的要改在八月份了。

面对“八月攻势”,南朝鲜军队毕竟也不是独立作战,后面还有美国大兵撑腰。
八月攻势的最后,朝鲜人民军离彻底消灭敌人的预定目标尚有差距。但就这次战役,北朝鲜人民军已歼敌三万多名;马上就对占领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了行政选举,实行法令推行等一系列军政政策,为占领区战争动员和持续推进提供了相当的助力。
另一边朝鲜人民军也没闲着,乘胜追击下,经过水原、大田等战役,击溃了以南朝鲜军队为主力的联合国军,同时“打草搂兔子”,在大田战役里惊喜的一举打垮美军24步兵师,并于8月25日生俘美军24师师长,成为其战争史中俘获美军的最高指挥官。由此可见,在面对非美军部队或者除美军的“联合部队”的时候,朝鲜人民军还拥有相当的一战之力。
大田战役后,人民军继续向南突击。其主力马不停蹄,继续冒着美国飞机轰炸的危险,发动了洛东江战役,同时分兵横扫南朝鲜西南海岸。截止同年8月,南朝鲜90%的领土全部解放。

其具体作战能力,我们拿朝鲜人民军第四师团十八联队的参战人员口述为依据:
“第四师团十八联队主要进军路线为中部战线,于1950年6月21日出发,于23日驻扎于三八线附近临津江北岸的松林,战争爆发后迅速越过临津江向南进军。在即将到达议政府时,我军遭遇到3个联队的敌军,战势极其紧张,敌我力量悬殊。
在紧要关头,我军战士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鼓作气消灭了敌军,于26日解放了议政府。在此次战斗中,我军缴获了不少武器,并抓了不少战俘。议政府战斗胜利后,我军乘胜追击,于26日取得了北岳山战斗的胜利,27日进入汉城,28日9点左右成功解放汉城。解放汉城后人民军坦克部队举行了进城仪式,并于3日之内组建了基层政府,整个汉城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之中。”
“7月初人民军继续发动进攻,强渡汉江。渡江成功之后,我军在安阳里同伪军和美军激战了一天一夜,取得胜利后,开始向水原进军。水原战斗中,联队长张郊德英勇牺牲。此后我军继续南下,在大田同美军二十四师展开激战,激战中涌现了大批英雄事迹。
过大田桥时,通信员金光洙等人遇到了美军二十四师师长等几名美军,美军师长见势慌忙跳人河里,金光洙没有丝毫犹豫随即也跳人河中,与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将其抓获。美军二十四师师长的被俘,使美军陷人了混乱之中,我军士气大增,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大田战斗胜利后,第四师十八联队荣获了汉城近卫联队的称号。”

朝鲜人民军精锐部队和主力部队消耗严重
在如此大好局势下,朝鲜人民军没有预料到翻盘会来得如此之快,随后围绕釜山防御圈展开的战斗,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往令北朝鲜绝望的方向倾斜。
战事悄然发生转变,北朝鲜人民军的战力已经出现了“薄积厚发”、“后劲不足”的疲态,部队连续作战,无休整时间,兵力和补给得不到有效充实。在连续不断的高强度战役中,其自身损失兵力已达5万多人,精锐部队和主力部队也接近消耗殆尽。其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模式,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实际上自身的战斗力已经接近清零。用而今的话来说,朝鲜人民打得太“刚”了。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朝鲜半岛的作战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地形崎岖,机械化部队难以有效展开作战,朝鲜人民军虽一鼓作气占领汉城、推至釜山附近,但显而易见,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虽然有民工协同运输,随着战线的南移,“粮草先行”已经严重滞后。美军在拥有绝对的制空权的情况下,朝方后方补给线更是成了美方重点关照对象,在此条件下,北朝鲜人民军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较之下,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军,在被北朝鲜人民军痛击后,工业齿轮已经快马加鞭全速运转。经统计,美军1个师可得到40架次飞机的空中支援和协同打击,结果可想而知,朝鲜人民军三百公里的补给线,基本就处在了失联、瘫痪的状态。

除了对北朝鲜军事补给生命线的痛击,美国空军还对北朝鲜的大后方进行了有效摧毁,美军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往往犹入无人之境,平壤到元山等朝鲜的工业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军工基地、军事重地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北朝鲜当初计划的海上运输也由于美国海军舰队的严密封锁已无法实施,美军还对运输线要冲——汉城附近汉江大桥地域进行了反复轰炸,以致北朝鲜人民军的战争补给逐渐陷入绝境。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可时间不等人,条件更不允许。在朝鲜半岛,北朝鲜的战略纵深无法以“空间换时间”来获得喘息的机会,更无我国的“西南大后方”的地理条件来获得筑牢第二防线的优势;朝鲜半岛的地形山脉、气候环境更不利于大范围、小规模游击作战。
在战场中,朝鲜人民军实际上打得极其顽强,以少胜多的局面也是用流血牺牲换取的,抛开制空权的约束,他们在地面上打得美军难于应付,但是拥有制空权,高密度、高频率地轰炸,对于朝鲜人民军来说无异于是“降维打击”。战后美军情报机构认为,朝鲜人民军一半的装备和三分之一的人员是被轰炸机给打的。

北朝鲜的军工在高密度轰炸下生产瘫痪,广大的后方和新解放的南方地区兵力空虚,主力部队全部退到了釜山战事第一线已疲惫不堪,犹如一场足球比赛,后防空虚,门将和后卫都出击参与进攻了,而对方队伍一个中远距离吊射,都可能皮球入网命中得分,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美军在仁川登陆正是采取的类似“吊射”的战术。
同年8月,朝鲜人民军在此期间发动釜山战役,事实上其能力已经不能支撑发起最后的冲锋,强弩之末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樯橹灰飞烟灭。釜山战争耗尽了北朝鲜人民军的最后一滴血。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剧逆转,相当一部分人民军被敌人隔绝在敌后,此时兵败如山倒,朝鲜人民军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
在面临重新构筑防线已经没有实现希望的形势下,23日,金日成下达了全线向三八线附近撤退的命令。一个月前,朝鲜统一的前景是如此光明,而今,被合围的部队在当地转入游击战;部分兵力向北突围撤退损失惨重,不但使得北朝鲜遭到极大破坏,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据统计,志愿军入朝以前,美军阵亡、被俘和失踪8400多人。毋庸置疑,这是朝鲜人民军一枪一炮打出来的战果,美军所公开承认的伤亡是3.6万人。统计数据因各方统计算法不一,以及其他政治军事原因,无法精确估算。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的表现值得肯定的,其有顽强奋战的战斗作风作为兜底,还是能对帝国主义势力造成重创。如朝鲜人民军步兵在T-34坦克的掩护下,猛冲猛打,空军的雅克式战斗机甚至还空袭过南朝鲜的总统府-景武台。

总体来说,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堪称不俗,有些战术应用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和我志愿军比,朝鲜人民军显然在战略战术上还是稍逊风骚。朝鲜人民军胜在正规化、多兵种协同作战、坦克和大炮更多,战术作风更凶猛,顺风时候他们能够正面和敌人硬拼,以势不可挡之力勇往直前;在逆境中,他们也有着中国军人一样的坚韧无畏精神,也能够为了民族独立英勇杀敌而无惧生死。
但朝鲜人民军弱在军事教条化,更依赖武器装备等外在条件,走的是苏联斯拉夫人正面会战的方式,这是相对纯粹规矩的欧洲军事学院派路线,读者朋友们应该知道我国古代兵法里的一句大实话——“兵者,诡道也”。
这句话,也反向印证了朝鲜人民军在战术上不够灵活,过份强调正面进攻,照搬照抄了苏联红军大兵团的作战方式。而中国军队在战争艺术上有虚虚实实战争迷雾的笼罩,更加有“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等战术博弈上的精妙,战略上更讲究灵活性变通性,在态势研判、情报分析、心理揣摩上多了一份侧重,对于敌军有生力量的歼灭程度,重于土地的实际占领和掌控等战争指智慧。
这也是我人民解放军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用血和泪换来的宝贵的军事财富。而以少胜多,以弱战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和谋略战胜强大的敌军,历来也是我人民子弟兵的克敌致胜的法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