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何会兵败苏联?难道真是因为天气吗?



对于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之所以会败给苏联,网上流传的主流看法是因为苏联的辽阔和冬天。我将从其他方面带大家解读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德国进攻苏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原因有三:
第一,总动员时间过晚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纳粹德国在1943年1月13日才宣布总动员,这时斯大林格勒战斗已经基本结束,战场主动权易手,二月中旬苏联大反推就开始了,推了两年多就兵临柏林。这个时候美国都参战快一年了。
黄金时间已过,纳粹德国虽然在43全年军事工业产能到达顶峰,但为时已晚,此时距离我们所知道的战争结束还有不到两年,44年全方位战略反攻就开始了,这一年最主要就是东线止不住的流血和西线防不住的轰炸。45年?game over!
早动员能带来什么?举个例子,二战开始时总动员,凭借德国当时的工业能力,人民多吃两年黑面包,少喝啤酒,少点民用消耗,却可以在对苏作战开始时大概多五千架以上的飞机,七千辆左右的坦克,还有数不清的其他军用物资等等。甚至当年敦刻尔克的几十万英国佬可能就回不去了!能回去不就是因为坦克太金贵了,后面战场还要用。
为什么德国动员的时间会这么晚?是托大吗?是也不是!
早期战争的顺利确实让德国人产生了幻觉,这是托大的一面。
另一面主要是政治原因,你要说被胜利冲昏头脑,那是平民和基层,而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者纳粹高层并没有过度的迷茫,他们深知美国和苏联对于他们的威胁!
那为什么没有在早期或者在进攻苏联之前总动员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纳粹当年上台之时就得国不正,手段就不说了,竞选承诺也在消磨这个资源贫乏野心却很大的国家,在民选国家当独裁者,那可不是真的独裁,处理很多问题既有民选的复杂程序又夹着独裁的独断专行,这在战争开始之后不止一次让全面开动的德国战车间歇性熄火,政治上其实还有很多原因,篇幅有限就不展开说了,大致就是容克资本和纳粹党等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矛盾,要是读者想了解,可以留言点赞,之后可以专门写一篇填坑。
有读者会说元首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我想说,那就太小看元首了,在政治上这个看起来学历不高,资历不深,能力不出众的小胡子却给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忽悠瘸了,上台之初就说服资本和容克贵族等权贵借助国会纵火案铲除了对他威胁最大的德共,之后挺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要回梅梅尔等等,都是政治博弈之中的杰作,展现了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开战时机的选择在当时也是恰到好处,深陷孤立主义高墙之中的美国和大清洗之中的苏联给了他黄金三年。早了没实力和英法叫板,晚了美国和苏联容易插手。
但是如此精明嗅觉敏锐的元首为什么没有在开战前总动员呢?
其实还是之前说的,德国国内错综复杂的关系,纳粹内部结构就有问题,上台前血洗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让纳粹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裂,因为这背叛了纳粹党建立之初的纲领,纳粹全名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看这名字就知道这个党带有革命属性,纳粹成立后的内部敌人包括资本托拉斯和容克贵族等等,但是希特勒妥协了,信仰被破坏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这在之后一系列胜利的加持下也没能消除。
再者就是元首本人和妥协之后的这些旧势力的博弈也在耗费着元首不多的精力,没能彻底地革掉这些旧势力的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四不像,当下的印度也是,政权本质不一样,但都是没有推翻和铲除影响发育的旧有制度。元首本人的魅力和异于常人的能力才让德三看起来好像是铁板一块,这是大家往往忽视的问题!
第二,资源!

之前在其他博主的评论区说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反驳我的观点是德国打苏联前已经拿到了几乎整个欧洲,怎么会缺资源?
我先说德国缺的资源,铁,铝,石油等等,基本上除了煤和食物啥都缺,之后连粮食都缺。
先看看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德国为了弥补资源短缺做了哪些努力!
1,铝,当时制造飞机最重要的原料,没有之一,其他军工业也急需的原料,熟悉二战的知道德国小弟匈牙利也参合了二战,匈牙利是当时欧洲最大的铝矿储量和出口国,元首自然没有放过的道理。还有挪威,当时挪威除了战略位置还有资源,其中就有铝和少量的石油
2,铁,铁是工业之王!缺了啥也别玩了。不光德国本土产铁矿很少,其他国家也没多少产量,质量还差。无法满足工业和战争机器的需要。瑞典铁矿物美价廉,又是中立国,为了保住瑞典这个中立国不反水,丹麦和挪威就挨揍了,具体不懂的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3,铜,除了一只手就数得过来的贸易国,也就南斯拉夫有,储量丰富,所以南斯拉夫没得选,要么挨揍要么学匈牙利投诚。
4,石油,工业之血。这个在丹麦和挪威以及英国北海的海上当时有很多探明的储备,因为在海上,所以有没有没啥区别。陆地上除了罗马尼亚就剩苏联了。虽然德国有煤转油的科技和工业,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有人会说中东也有呀!这个嘛,基础设施还没苏联好,完了还远,自然条件还差,宗教信仰的不合弄得治安也不好管理,英国美国也不会坐视不理等等!罗马尼亚有但是产量不高,德国帮忙投资提高产量也需要很多时间,但是德国最缺的就是时间。
美国罗斯福正逐步拆解孤立主义的高墙,时刻准备参战。苏联大清洗对国家和军队的负面影响也在苏芬战争以及一系列事件中开始修补,参战也是时间问题。有人会问了,为什么都想着参战,美利坚不是灯塔吗?苏联不是世界工人大团结吗?一个自由,一个反压迫,多正义呀!呵呵!这是世界重新洗牌并且划分政治版图攫取利益最好的机会,百年难得一遇!有实力的国家谁会放弃,不是全都进来打成一锅粥了吗!
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坐拥极为庞大的工业产能却缺少资源,尤其是石油。铁矿也是瑞典害怕自己生产慢了被动参战,加班加点才略微满足德国的胃口。低国家和法国等被占领国的很多产能都无法发挥,所有缺的东西都指向一个方向,苏联!
苏联和美国那真是地大物博呀,啥都不缺,英法没有德国一样的顾虑是因为殖民地可以输血,其他小国没实力,有口汤喝着就行。在没有全球贸易的当年,德国是处处受气,英法锁着殖民地,关系好了给你点资源,关系不好就……。后来在战后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中逼得美苏站到一起把英法的殖民体系给扬了。想要知道瓦解殖民地这件事的也可以留言,算是一个我能填上的坑。
为数不多的资源还要分很大一部分给民用工业,这就又扯回总动员的问题了!
第三,战略预判失误

德国在二战开始前还是很惧怕红色巨人的,锤波兰之前害怕动了红巨人的势力范围挨揍,签了瓜分波兰的条约。
随后德国在进攻法国的时候发生了几件事,改变了元首的看法。
1,苏芬战争!最直观也是最清楚地就看到了苏联因为大清洗带来的堕落,当年的苏联在一战之后数年间,先后清除旧俄残余,打败干涉军,胖揍小日本,兵临华沙等等,带给西欧的感觉和上帝之鞭差不多。如今打个人口和苏联军队差不多的国家却损失惨重,感觉就像泰森打个瘦弱的孩子,没打着几下脸还被抓花了。这种巨大的反差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等当时主要领导人的自传中都有体现,我就不做多的叙述了。
2,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小强和罗马尼亚的两个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让如日中天的德国感受到了威胁。苏联东扩意味着战争和利益德国需要选一个!从沙俄做大开始,整合斯拉夫人的地区就被当做核心利益,为了巴尔干半岛等一系列地区,沙俄和土耳其干了十次,其中土耳其顶不住的时候,英法也下场参战过。苏联是想要巴尔干半岛的,元首能给吗?凭借苏联的体量,哪怕堕落了,也不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一众二五仔能顶住的,况且还有之前提到的罗马尼亚石油,没了罗马尼亚,德国能开起来的武器还要少一半以上,那就只有战争这一个选项了!
3,元首这时已经掌握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却受制于资源匮乏,原因前面讲过了!
下面说说为什么是战略预判失误!
首先,苏芬战争虽然让世界其他国家看到了红巨人的虚弱,但是苏联自己也看到了,紧接着就开始了未来可以挽救苏联的一系列军事之类的改革,最主要是军事主官去高度政治化属性,当时大部分政委可以让士兵们悍不畏死,但是打仗不是光有勇敢就行,需要战略战术层面的配合。武器也有一些改革,比如班组配备冲锋枪之类的,步坦协同初具雏形,步炮火力配置和协同等等。工业调整改革等等都是在这次战争中初步总结出来了一些,为后来的工业全面动员做了初步理论雏形。之后的苏德战争也是边总结边调整边打仗,这一点才是红巨人最可怕的地方。

德国不是不善于总结,而是不善于深刻及时地做出改变,一战打到最后战法也没啥大变化,然后总结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改变了也取得效果了,却在苏德战场后期需要改变时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改。
这点就和人一样,认识到错误还不及时纠正,那只会越来越固执!德国正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才会对苏联越打越强而感到不解!不过苏联在玉米晓夫上台后的全面过度批判也让苏联丢掉了这个可怕的能力!
苏联在当时看似弱不禁风,但是苏联是几乎完整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国家,普通人民和基层甚至一直到中央的纽带是完整的,动员能力在当时算世界第一都不为过。工业基础也在基本和平的二十年间建设并强大了起来,不缺资源,不缺人,开战前工业实力世界第二。这个配上之前自我纠错机制那不要太强,隐形的超级大国啊!这都敢正面刚,美国都要说佩服!
最后就是美国这个不稳定因素了。之前有讲到,美国被国内的孤立主义束缚,很多明面上的事都做不了,但是美国是急于参战的,篇幅有限,大致原因说几点
1,有个叫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被迫去了美国,说德国可能要造大炸弹,虽说错误估计了德国的研发进度和工业能力,但还是唬住了美国高层,认为造出来的时间不远了……
2,政治原因,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好机会,以罗斯福这种美国百年难得一遇的总统能看不出来?
3,德国如日中天,美国心急如焚!德国如果真的成为欧洲的主人,那就会不缺资源和人力,工业和科技本来就强,那大西洋真就成美国的护城河了。说不定等个十几年美国自己都没了。不像现在,说大西洋是美国的内海都不为过。
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知道并不是美国不想参战,而是一直在等机会。苏联拖住德国让美国心里笑开了花。但苏联要是拖不住,那就完了,之前说的故事就有可能上演。
美国在二战期间无私给苏联援助,其中42和43年,给的物资最多,尤其是苏联急缺的运力问题,关键词卡车,英国佬也没闲着,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也忙着给苏联输血。这点德国没有预料到,关键德国也没想到苏联能撑那么久,想着等美国英国反应过来,苏联都没了。可惜没有如果!
总结!德国进攻苏联,在开战前德国就注定要输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