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经济到底是怎么崩溃的?为何会走到国家破产的地步?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是一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属热带季风气候,接近赤道,终年如夏,无四季之分。地势中间山地高四周沿海平原低,总面积65610平方千米。

7月5日,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在国会表示,斯里兰卡已经“破产”。这意味着持续了好几个月的斯里兰卡债务危机走入了更严重的一幕。

7月8日,在沉重的食品和燃料成本压力下,斯里兰卡是今年第一个停止支付外债的国家,并在5月无奈宣布债务违约。而在近日,该国外汇储备暴跌至创纪录的低点,用于支付包括食品、药品和燃料在内的基本进口商品的美元已经用光。

斯里兰卡经济崩盘,石油、粮食、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全国每天供电最多3小时,已经无法维持正常运转了,总理无奈宣布国家破产。成千上万愤怒的抗议者冲进首都科伦坡闯入总统府,导致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斯里兰卡国旗
为什么斯里兰卡发展成国民经济崩溃,社会秩序一塌糊涂的局面,让我们看看斯里兰卡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冰冻三尺飞一日之寒。
斯里兰卡可是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热带季风性气候的斯里兰卡有广袤的丛林和大片的茶叶种植园,出口的锡兰红茶世界有名,粮食自给自足;但是能源全部依赖进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掏光了外汇。

斯里兰卡地图
斯里兰卡历史上还有民族矛盾,生活在岛上的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有极深的历史愁怨,从1983年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内战,直到2009年才实现停火;打的民穷财尽,完美错过亚洲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

疫情影响下旅游业收到重创
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的经济支柱之一,每年都有大批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疫情前,斯里兰卡旅游业占全国GDP的12%以上,旅游业收入占该国外汇收入的14%。但受疫情影响,海外游客锐减,斯里兰卡旅游业蒙受沉重打击。
与此相关的航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都出现下滑,致使斯里兰卡经济这两年每况愈下。斯里兰卡政府急于改革,大幅举债,导致债台高筑。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的俄乌战争,推高了石油、天然气价格,两大游客来源市场正处于混乱,斯里兰卡旅游业再遇风霜。
侨汇锐减加剧经济危机
曾经作为斯里兰卡重要外汇收入来源的侨民汇款,在疫情和债务等因素的叠加下,2020年斯里兰卡海外侨汇收入达71亿美元,2021年降至54.9亿美元。
(侨汇是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居民汇回祖国的款项。)

斯里兰卡自身经济管理不善
2009年内战结束后,斯里兰卡选择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而不是进军海外市场销售。2021年初,斯里兰卡已经出现外汇短缺。当时政府为了阻止外汇快速流出,斯里兰卡宣布禁止化肥进口,结果导致农业大幅歉收,包括还能创造一点外汇收入的茶叶,政府不得不花更多外汇进口粮食,造成外汇更加短缺流。


经济萧条引起社会动荡,物价上涨使国民不满,斯里兰卡上下陷入混乱的状态。
今年5月以来,斯里兰卡多个城市出现混乱,许多饭店、车辆遭到焚烧,大量游街示众者态度激进。首都科伦坡更是出现了焚烧军用大巴和焚烧代表住宅的现象,可以说斯里兰卡内部是一团乱麻。

斯里兰卡的困境,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那就是新兴市场国家过于冒险的经济政策,撞上了全球大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在短期内恐怕不会结束,而斯里兰卡是否会因此陷入更大的困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