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而神秘的西伯利亚区域的西南角,有一块叫做唐努乌梁海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可是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朽,沙俄在此地区屡屡挑事,来自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这片区域实际上脱离了我国的控制。
1994年,这块国土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脱离,如今成了盛产美女的图瓦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
如何逐渐脱离
早在公元七世纪以前,唐努乌梁海这片区域就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到了唐太宗时期,唐朝在此设立了坚昆都督府,将唐努乌梁海正式纳入中国的管辖范围内。
到了元代,能征善战的蒙古开疆拓土,将中国的疆域延伸至整个欧亚版图,而忽必烈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经营也是煞费苦心,特意在此地设置了五部断事官,并且在此驻军屯田,加强了中央对此地的控制。
而到了清朝时期,清政府对此地区几位首领的册封,让唐努乌梁海从法理上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然而随着清末国势的衰颓,中国也迎来了屈辱的被列强瓜分浪潮。
十九世纪中期,沙俄又怂恿闹独立的外蒙再起风波,让唐努乌梁海大部分地区成为所谓的“保护国”。
二十世纪初那场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让红色政权苏联登上政治舞台,虽然承认北洋政府对唐努乌梁海拥有主权,但实际上这片区域控制权并不在北洋政府手中,如此一来 ,唐努乌梁海分离的的风险加剧。
后来,北洋政府的徐世昌对这种情况产生担忧,于是便派严式超率军收复唐地四旗,让唐努乌梁海地区重新回归中国版图,然而,这样的现状并没有维持多久,不讲仁义的白俄兵在此地再起兵戈,让驻扎在此的许多名官员惨遭杀害。
苏联红军也有此机会再次踏足此地,在他们的精心策划下,鼓动当地人发起的“人民革命”,将白俄士兵一并驱逐,并怂恿他们宣布“独立”,唐努图瓦共和国也由此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也是按苏联设计的路线发展的。
文化印记
不久后,一群亲苏派最终取得胜利,将自己的国名正式改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当即制定了宪法。
卫国战争爆发后,图瓦也是力挺苏联,与之并肩战斗,在宣布对德作战后,八千名图瓦士兵奔赴前线,誓死保卫莫斯科,有不少图瓦士兵还因此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各类勋章。
苏联在经历大战后也是百废待兴,据统计,共有三千五百万卢布左右德黄金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到苏联境内,此后,这个小小的共和国,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
到了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时任图瓦领导人萨尔查克·托卡宣布,图瓦愿意并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勉为其难”地表示接受,当即将图瓦人民共和国成了自治州,隶属苏联。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前苏联轰然解体,但是图瓦的控制权依旧属于俄罗斯联邦领土,1994年中俄签订《中俄国界西段协定》,明确了中俄两国西段边界。
今天的图瓦,虽然是一个隶属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州,但却风景壮丽,萨彦岭山脉银装素裹,说不尽雄奇瑰丽,泰梅尔湖波光潋滟,像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这里的人民依旧保持着淳朴的游牧民族的习性,过着宁静而祥和的生活。
尽管在曾经的苏联时期,图瓦人民被强行要求学习俄语,穿他们的民族服装,但他们骨子里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在很多图瓦人中,依旧保持着汉文化的传统,他们过农历新年,也保持着与中国人同样的生活习性。
此外,长期与草原相伴的图瓦人像个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声音高亢嘹亮,舞蹈也是热情似火,每当有重大庆典的时候,全体图瓦人便会组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纵情享受美好的草原生活。
图瓦地区不仅是矿产与木材的出产地,这里的美女也是如出水芙蓉一般,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这种独特的异域风情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参观游览,因此,这几年,图瓦地区的旅游业也是异常火爆,各国游客都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