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将在2025年3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性能的检测和评估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以下是对该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规程概述
名称: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
标准号:GB/T 44500-2024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3日
实施时间:2025年3月1日
主管部门:公安部
执行单位: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规程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在迅速增加。然而,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如电池起火、电气故障等。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国家制定了这一规程。
三、规程内容
规程详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检验的检验条件、检验设备、检验要求、检验操作和检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检验条件:包括检验机构、检验场地、检验人员、检验车辆等技术要求。
检验设备: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检验应配置的检验设备,以及设备应符合的技术要求。
检验要求:明确了多项具体的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电气安全:包括高压电系统的绝缘性、漏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性等。
动力蓄电池安全:包括充电检测(评估动力蓄电池最高温度、单体蓄电池最高电压、单体蓄电池电压极差和BMS总电压示值精度等)和放电检测(对于营运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放电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和电压都将成为检测项目)。
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安全:包括驱动电机温度、电机控制器温度和DC/DC变换器温度等可选检验项目。
其他安全性能:如机械安全(底盘、悬挂系统、刹车系统等的性能检验)、环境适应性(车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性能评估)和碰撞安全(车辆碰撞后对乘员和电池的保护能力测试)等。
检验操作:详细规定了各检验项目的检验操作方法。
检验结果:明确了检验结果合格判定以及检验报告内容等技术要求。
四、主要的检验项目
1. 电气安全检测
绝缘性能检测:评估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系统的绝缘性能,防止电气泄漏导致的安全风险。
漏电保护检测:确保车辆在发生电气泄漏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障乘员安全。
过载保护检测:测试车辆在电气负载过大时的保护机制,防止电气系统过载损坏。
2. 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
充电安全检测:包括评估动力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充电最高温度、单体蓄电池最高电压、单体蓄电池电压极差等,确保充电过程不会引发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放电安全检测:对于营运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放电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和电压都将成为检测项目,确保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检测:验证BMS是否能够准确监测电池状态,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3. 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安全检测
驱动电机温度检测:确保驱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不超过安全限值,防止过热引发故障。
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温度检测:评估这些关键部件的温度稳定性,确保它们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
性能与效率检测:测试驱动电机的性能、效率及故障诊断能力,确保其能够可靠地为车辆提供动力。

4. 其他安全性能检测
机械安全检测:包括底盘、悬挂系统、刹车系统等部件的性能检验,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机械稳定性。
环境适应性检测:评估车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下的适应性。
碰撞安全检测:模拟车辆碰撞情况,测试车辆在碰撞后对乘员和电池的保护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注意事项
这些检验项目将作为新能源汽车年检的必检或可选项目,根据车辆类型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规程》中的检验项目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和技术标准。
五、规程影响
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规范检测市场:规程的出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影响保费定价: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检测数据调整保费,反映车辆的实际风险水平,从而实现更公平的保费定价。
推动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将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规范检测市场、影响保费定价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培训内容

证书颁发
1、培训结束并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技术证书。
2、证书查询网址:www.miiteec.org.cn(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有意向考取电池制造工程师、电池维修保养师、新能源汽车维系工程师的朋友或培训项目合作的企业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联系我们,领取相关资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