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神话图片

李东阳《怀麓堂集》:“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
《太平御览》:“唐会要曰,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李东阳《怀麓堂集》:“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作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颜之推亦作此鸱。”
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升庵外集》:“二日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
吕蒙正《题鸱吻诗》:“兽头本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云里,忘却当初窑内时。”
《天禄识余·龙种》:“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天禄识余·龙种》:“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天禄识余·龙种》:“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
《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獓(犭因)
三危山食人巨兽,样子有些像牛,长着四只角,它的毛发很长,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矔疏
《北山经》,一角马,辟火奇兽。

《山海经·西次三经》: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夺[寸改木]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九尾狐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传说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气,抗拒蛊毒。是祥瑞和子孙繁荣的象征。
举父
崇吾山的畏兽,善于投掷,虎豹畏之。
狸力
柜山上的畏兽,样子像猪,四肢却长出了爪子,带有锯齿。见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测狸力善于挖土

章峨山,千里无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一畏兽,五尾一角,吼叫声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为食物
中山之神
《中次九经》自女儿山至贾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圆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马身龙首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