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唐会要曰,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李东阳《怀麓堂集》:“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作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颜之推亦作此鸱。”
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升庵外集》:“二日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
吕蒙正《题鸱吻诗》:“兽头本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云里,忘却当初窑内时。”
《天禄识余·龙种》:“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