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异事(七十九)
明月竹叶青
两世人
雍正六年的四月间,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也是每年府试之时。这一日河南许州府府试放榜,一时间学府外面聚集了很多看榜的学子,上榜的自是喜笑颜开早早回家报喜,落榜的却是垂头丧气怏怏而回。在这群学子有一个名叫胡晓川的书生,虽然他平时勤奋好学文采颇佳,奈何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发挥失常,所以年年应考年年落榜,直到快三十岁尚且连个生员都考不上,这次他挤到前面一看果不其然又是名落孙山,当即轻叹口气转身就走。待回到家中犹自闷闷不乐,想着眼看快到而立之年,学业却是一无所成,不仅愧对自己的先祖,也对不住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的妻子,心中越想越是苦闷,于是便出家门信步由缰闲转散心。
当时他家旁边有条大河,河面上架有一座石拱桥,这桥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每天往来的行人熙熙攘攘,经桥底而过的船只也是络绎不绝,只是因为年久失修桥身有些残破,连栏杆也断了不少,以至于夜晚行人经过此桥的时候时而有因天黑失足落水丢了性命的。此刻胡晓川不觉已经走到桥上,低头一看正看见十数人在河边围在一起,其中一个少妇还在嚎啕大哭,一问之下方知这少妇的丈夫昨晚醉归,经过此桥时脚下一个踉跄失足不慎跌落桥下丧了性命,他的妻子见丈夫彻夜未归,今早寻至桥下发现丈夫遗落的鞋子,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命丧黄泉,因此在这哭天抢地寻死觅活。胡晓川眼见此景也感心中恻然,他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也是个古道热肠之人,此刻想着反正自己又考不上功名,与其在家中碌碌无为倒还不如多做些善事,于是便起意想要募集钱财重新将桥修缮一下。
第二日一早他就在桥头放了一张桌子,自己写好缘由告示放上功德簿向来来往往的路人募捐,可是一天过去看的人多捐得人却一个都没有,胡晓川见状并不气馁,以后每日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去桥头募捐,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愿意出资相助的人是寥寥无几,募来的钱两和需要重新修缮的花费相比犹如杯水车薪。胡晓川见状心中愤怒不已,便对众人说道:“此桥若是不修,必将酿成大祸。我既然倡议在先,就不能因为没人愿意好善乐施而作罢,我家尚有田地数十亩,就算全卖了也要凭一己之力将桥修好,这样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愿。”当下不顾家中娇妻幼儿,将数十亩田地全部卖掉,以售田所得请来工匠购买材料,将所有精力都花在修缮石桥上,历经半年多原本残败不堪的石桥终于焕然一新,不仅比以前更加漂亮而且也更加坚固了,自此以后也再没有行人失足落水。胡晓川虽然做了一件大善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但是家里也为此逐渐贫困,刚开始一家三口还能勉强糊口,到后来竟然是朝不保夕有了上顿没了下顿,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此时正值三伏酷暑,天气炎热难耐。一日傍晚他带上席子来到桥边躺下乘凉,一边看着天上的新月一边自思:人都说天有公道,我看是天道难凭,如那些狠心鄙吝者,反而脑满肠肥衣食无忧;而我修此桥造福千万人,自己一家三口却即将做饿死之鬼,先贤所说的善恶相报又在哪里呢?一边心中不平的胡思乱想,一边却不知不觉间昏昏睡去。正睡眼朦胧间忽见有几人抬着轿子来到面前,其中一人手持请柬上前相邀,他莫名其妙不知所以,问此人也不回答,于是便起身随之上轿而去。过了片刻,这几人将他抬到一个大宅院前,他下轿一看却是一个衙门,随即从门中出来一个头戴纱帽身着红色官袍之人向他作揖为礼,胡晓川也不认识此人,眼见对方行礼自己也稀里糊涂的躬身还礼,随后此人便引他进去。
胡晓川随这人一路前行,到得东边的院子,只见院中有一扇小门,红袍人将门打开,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心中自作主张就行了,但是千万不要乱说话。”胡晓川听得此言正感纳闷,忽觉一阵大力从背后传来,却是被那人用手使劲推入了门内。他猛然间觉得一阵头晕眼花,恍惚间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床上,床外坐着一个中年女子,床里还坐着一个少妇,两人都是身姿婀娜艳丽非凡。胡晓川见此情形感到脑中一片迷惘,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这两个女子又是何人。正待张口相问,忽想起来红袍人对自己的叮嘱,于是闭口不言以静待动。过了一会,便见一个婢女进来问道:“老祖宗问少爷是否好一些了?”胡晓川仍是双目紧闭不发一言。
过一会又听婢女报说老太太前来探视,随即便有一个年约六旬的老妇人慢慢走进房内。胡晓川将双眼微睁悄悄看去,只见她穿的绫罗绸缎甚是光鲜,一脸的雍容富贵之色。这老妇人走到床前一边摸着他的额头一边问他昨晚病势如何,满面的关切之情。正在此时,忽听婢女又报道:“老爷和大夫来了,请少奶奶们回避。”话音刚落坐在床头的两个女人便起身告退了,随即又有一个年约五旬的老人陪着一个提着医箱的大夫走了进来,老人将床账掀起让大夫给胡晓川搭脉,过了片刻大夫忽脸有喜色道:“今日少爷脉象大有起色,病势见好,真是可喜可贺啊。”此言一出胡晓川方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的魂魄附在了这位公子的身上了,既然魂魄在此,那自己的身体必然早已死去了。
话分两头,第二天清晨,胡晓川的妻子看见夫君昨晚出去至今未回,于是带上儿子一起到桥边寻找,结果发现他的身体躺在地上早已僵硬,已然没了气息。妻子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噩耗,当即披头散发坐在地上痛哭不起,后来在邻居的劝慰下方才起身,先把家中值点钱的衣物都典当了,又向亲朋四邻借钱方才将他抬棺入殓。胡晓川身体已死魂魄在外,对于此事自是不知,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假作糊涂之状问床头两女子道:“你等都是何人?为何一坐床边一坐床里?”床边女子惊讶的说道:“怎的得了一场病,你连我们都不认识了?我是你的正房妻子啊。”随即又用手指着床里年龄稍小的女子道:“她是你的小妾。”二人以为他病重的连心智都迷失了,一时间悲切的泪如雨下。胡晓川既知二女身份,于是又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这一觉直睡到三更时分,他才慢慢醒来,当即觉得腹中饥饿难忍,于是便告知了二女,让丫鬟将粥煮好端进来食用。第二天早上,大夫又来诊视,这次一看便连声恭喜,说公子大病将愈,已然无碍了。胡晓川便趁机问大夫道:“那我现在可以吃些什么食物?”大夫回道:“重病刚好,饮食须当谨慎才是,还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太过油腻的东西。”胡晓川又问道:“我想吃点熏腊肉可以吗?”大夫略一思索道:“可以,但是只能少吃一点。”谁知胡晓川因家中近来贫困很久没有沾过油水,所以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专挑鸡鸭鱼肉下筷,以至于每次都要妻妾在旁不停劝阻方才放下碗筷怏怏作罢。
等过得数日身体已然痊愈,胡晓川便想出门转转,等走到大门口抬头一看,门上的匾额书着知府衙门四个大字,心中方才明白自己现在一魂附身竟然作了知府的儿子,想来这必是修桥所获得的善报,才能让他享这安闲之福,而之前带他进门的那个红衣官员现在想来必然是东厨司命(掌管人的生命.福禄的神,又称“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而广受崇拜)。只是现在他虽然在此享福,却不知家中的寡妻幼子过得如何,以后数日每次想到此处他都是心怀忧虑叹息不已,以至于府署中的人都说道:“少爷自从得病以后,经常愁眉不展,似乎有什么心事一般。”而知府和他的夫人也经常为此劝慰他道:“我们就生了你一个独子,又在此为官,有什么东西是你得不到的,你千万不要忧虑。莫不是身上还有什么病根没有除去吗?”胡晓川每次都答道:“没有什么事。”可知府却总是不信。
一天他在府中闲逛,发现署中居然没有一本书籍,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问家人道:“府中为何没有书籍?”家人回答道:“以前因为公子您不喜欢读书,所以老爷大怒之下命令我们将所有的书都扔了。”众人都以为他是病后失心,以至于什么事都记不得了。胡晓川听后便找到知府对他说:“父亲,我近来身体痊愈,闲来无事便想读读书写写字。”知府一听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将书房收拾出来,又花费重金请来先生教他。这先生一来便出题命胡晓川作一篇文章,以此来测试他的学识,不成想胡晓川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写好了。老师拿来一看,居然满篇锦绣不亚于当时的名家,老师不禁大惊,连忙向知府禀道:“公子真是大器啊,连老朽的学识也不如他,为免误人子弟,还希望您能另请名师来教他。”
知府听后大为惊疑,想这以前连书都不读的人为何现在却似豁然开窍一般成了奇才?莫不成这文章是抄袭而来的?心中怀疑之下便亲自出题面试。而这次胡晓川又是不到半个时辰就一气呵成,知府一见这文章与以前所写的迥然不同,实是上佳好文,此时他心中方才相信,不由惊喜万分。老师固辞而去,知府又准备四处延请更好的老师,胡晓川却对知府说道:“父亲不用再四处延师了,所有的诗书儿自己读就是了。”知府听罢便依他所言让他自己读书。如此过了半年多,正好逢试,知府又亲自出了数题让他来作,结果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精妙,知府心中大喜,便送他回原籍去应试。临走之前还大宴宾客,并给他一千两银子作为路上的盘缠,胡晓川想再要一千,知府也很高兴的给他了。
等一出家门,他便托辞要找寻旧友告别,于是绕道来到自家附近,让随从在外停车等候,自己下车来到家中。一进家门胡晓川便发现家中一贫如洗,虽然妻儿都在但是却没有一个认识他的。胡晓川对儿子说道:“你不认识我吗?我是你的父亲啊。”他的妻子听了这话大惊失色,将他仔细端详了半响方才对他说道:“你和我的夫君长相迥异年龄也相差甚多,但是为何声音却非常相像呢?”胡晓川于是便将以前发生的事情和盘托出,历历叙述。他的妻儿听罢都觉得此事匪夷所思,仍然不甚相信,以为他是骗子。
胡晓川见状便对妻子说道:“我书房的橱柜内,有一部文稿,文稿内夹着某篇文章,还有我亲手所写的诗几首,你可去取来。若是我说的对就是真的,若是我说的错就是假的。”妻子听后半信半疑的打开书柜找出文稿,结果一切都和胡晓川所说的一样,于是这才相信他所说之言,一时间悲从中来,两人不禁抱头痛哭不已。胡晓川对妻儿说道:“我如今身份迥异,以后不能再回家中了。我有千两白银交给你作为你们母子的养家费用。此去应试若能博取功名,就一定能帮儿子成家立业。”说毕便哭别妻儿出门上路了。后来胡晓川果然连试连捷,官至三品,每年都给家中寄两次钱,以至于妻儿最终都成了巨富人家。
这篇故事有些长,还是分两天更完吧,这样我不累,你们看得也不累。
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异事(八十)
明月竹叶青
假五通
道光年间,有一个山西客商姓万名佳,他自幼便没了双亲,靠大伯将他养大。因从小进过几天私塾,能写一笔漂亮的蝇头小楷,所以十六岁的时候便成为了县衙的刀笔小吏,十七岁便在大伯的一手操办下娶了当地雍家的女儿,妻子雍氏不仅贤惠能干而且还颇有些风致。婚后万佳觉得作为衙门小吏每月薪俸太少,不足以养家,此时正值鸦片大量输入国内之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吸食此物的不在少数,万佳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于是便断然弃学经商,专门来往于齐楚间贩卖鸦片。此人不仅极其精明,而且又善于算计,因此短短数年间便发家暴富,赚了很多黑心银子,一时间富甲一方。
等他赚够了钱,又寻思起要光宗耀祖起来,于是便花了一千两银子捐了一个九品候补官,在原籍等候录用。此时他身穿官服腰佩美玉,出门有车进门有轿,一边自居为官一边继续做着鸦片生意,居然也成了当地的富绅。万佳自幼精通歌唱丝竹等技艺,日常便与一些浪荡公子出没于烟花柳巷,所以经常夜不归宿,家中只留下雍氏一人独守空房,而雍氏多次对他劝说他也充耳不闻,时间长了雍氏对此也无可奈何,逐渐便习以为常了。
有一日晚间雍氏正在镜前挑灯卸妆,忽见镜中人影一闪,似乎身后隐约有一个男子的身影。她出其不意被吓了一大跳,随即以为是丈夫早早回来想悄悄和自己开一个玩笑,于是满心欢喜的回头看去,没想到一看之下却发现身后之人并不是自己的夫君,而是站着一个翩翩美少年,只见这少年面如冠玉神貌俊朗,自己生平却从未见过。雍氏惊骇之下便欲呼叫,却发现自己已然口不能言,连神智也开始迷糊起来。
美少年走上前来搂着雍氏坐在床上,一边抚摸着她一边附在她耳际小声说道:“我是五通神中的四郎,因为可怜你每晚孤枕难眠,所以特地来慰藉你,你大可不必这样害怕。”雍氏一听又羞又怕,正待用力将他推开,忽觉四郎全身肌肤中有一缕幽香已被吸入体内,随即就觉四郎的舌头伸入自己口中搅拌吮吸,一时间不由芳心大动情不自禁,于是便放弃反抗任其所为。待到云收雨停,雍氏更觉得神清气爽,而此时四郎没有起身,犹和她一起同床共枕。雍氏心中又是羞怯又是爱恋,觉得天下的男人都没有如四郎这么好的。
自此以后每晚四郎都来她房中留宿,每次来的时候两人先要饮酒为乐,饮到微醉方才上床,然后一定要尽欢之后才入睡,如此过了良久,雍氏对四郎的感情也日渐深厚。没想到偶有一天万佳三更便回到家中,一进雍氏房中便见四郎正拥着她酣睡,他眼见此状当即暴跳如雷,大喝一声便转身从墙上抽出挂着的宝刀,一刀便向四郎当头劈去。四郎闻听得开门声已然惊醒,见他回来正自仓皇失措,眼见这一刀来势汹汹,急切之下化作一道白光从窗缝中飞了出去。
万佳见状惊怒交集,便大声喝问雍氏道这是怎么回事。雍氏抵死装作不知,说也没见到有人睡在自己床上,想必是万佳喝醉看走了眼。万佳眼见事情诡异,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异常的地方,于是只好悻悻作罢,但是心里终究还是充满疑虑,自此以后枕席之上对雍氏更是大为冷落,连平日见到雍氏也是冷言冷语再无欢颜。
过了数天,万佳又假装出门作乐,其实走到半途就折身而返,悄悄回来想要捉奸。果不其然他刚一出门四郎便来到雍氏房中,雍氏一见四郎就扑在他怀里哭泣道:“妾本想和您永好,没想到现在却不能如愿了。”四郎听罢却面有难色不作一声。雍氏见状便问他道:“您既是神道,为何如此惧怕凡人呢?”四郎说道:“不是如你所想的这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因为有天良的原因。既然盗取了妻子,还要欺凌丈夫,人且不可何况神呢?”话音未落只听一声大喝房门已被踹开,万佳手拿宝刀怒冲冲地闯了进来。
四郎见他破门而入也不惊慌,对他笑一笑便欲离去,没想到抬头一看门外还有十几个健壮的大汉张弓搭箭守在院外,想来这自然也是万佳提前布置好的。四郎眼见如此,于是便拉着雍氏的衣袖一起跪在地上向万佳叩头请罪,说道只要放过雍氏他便永绝踪迹再也不来骚扰。万佳一听更是怒发如狂,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便向四郎头上砍去,只听“通”的一声,刀刃就像砍在一面破鼓身上一样,四郎却恍若不知,依然叩头求饶不已。万佳连着又是几刀砍下,四郎依然是毫发无损。此时外面十数个大汉口中叫嚷着准备冲入房内,四郎眼看形势危急,忽然起身从袖中拿出一把金钱向门外抛出,瞬间犹如漫天花雨一般洒落在地下。趁着众人目眩神迷的时候,四郎仍是化作一道白光从万佳胯下飞出屋外。
万佳见四郎逃走也不追赶,随即将刀扔到一旁,俯身从地下将金钱拾起,粗略一数总共有百余两之多,于是拿出一点作为这些壮汉的酬劳,剩下的都尽数收入了自己的囊中。而雍氏自这晚开始就一病不起,每日都是昏迷不醒一言不发,而万佳因为心中对她厌恶所以也从不来探视。这样一直过了月余,忽一日夜间雍氏清醒过来,自己从床上坐起穿好衣服,然后起身在镜前装饰一新,接着派人将万佳叫来对他说道:“四郎今夜要来娶我了。”万佳听罢大怒道:“他既是身入神道,为何还要强娶有夫之妇?”雍氏轻轻一笑道:“你就不要再说了。之前你所得的那些钱是为什么?那就是卖我的钱啊。”说毕便登上床账坐下一笑而逝。此时众人忽听空中似乎传来吹鼓丝竹声,车马喧哗声,吵吵闹闹过了好一阵方才寂静下来。
待得第二天,万佳的狐朋狗友听说雍氏去世了,纷纷前来安慰他。万佳不仅毫无悲伤之意,反而鼓掌大笑道:“我本来就想出倘远门,雍氏若是不死反而是我的拖累啊。”于是将雍氏草草埋葬之后便遣散了家奴,带着所有的银子出走四方,继续做起了鸦片生意。过了三年多,万佳经过陕西汉中的时候偶然认识了知府史大人。史知府见他谈吐不凡又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便将他留在府中做了幕僚,万佳见这里山水绝佳人杰地灵,因此也在此地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史知府此人为人刻薄铿吝,万佳却总能投其所好曲意奉承。凡是史知府讨厌的人万佳必然故意为难他,然后借故将其侮辱谩骂;凡是想逢迎知府的人万佳也亲自穿针引线周旋备至。
若是知府偶然做错了什么事,此时万佳就会挺身而出揽为己过,并对旁人说道:“这都是我的错,和知府大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史知府对他大加赞赏,逢人便道:“我真是虚度了这么多时光,后悔认识万先生实在是太晚了啊。”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史知府交给万佳一千两白银让他代为购买一个漂亮的姬妾。万佳拿到银子整日游走于大街小巷,四处打探之后在一户贫民家中用五百两银子买得一位艳丽无比的年轻女子,本想敬奉上去,可万佳本就是个色中饿鬼,又见此女貌美如花千娇百媚,心中实在按耐不住,便先将女子带回到自己府中金屋藏娇,一直迟迟没有敬献给史知府。没想到过了半月史知府就因为贪墨的事情东窗事发丢官而去,万佳正好心安理得的将女子占为己有,作为他的第一个姬妾,给她起了小名叫做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