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警察的真实见闻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电影观后感,。最近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没上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深圳有警察为了升职立功故意杀人,领导可能发现我们这边也有,,现在查得好严……国考对过下答案,感觉一般,没多大信心,听天由命吧,。
  只能够暂时跟大家分享一下电影的一些心得了。帖子会继续发,。但是什么时候好难讲,过左这段时间再算了
  各位,各种不好意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社会充满谎言,世界跟地狱没有区别

  记得大一的时候跟室友看了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一部电影《七武士》,印象尤深。
  今天再一次看到黑泽明的一部代表作《罗生门》,再一次领略到这位电影大师的造诣。六十多年前的电影,时至今天,还是会带给人深深地启发。
  人类爱说谎,是任何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来故事很简单。大盗遇上武士夫妇,设计擒住武士,然后将妻子骗到武士面前,强暴了她,最后武士死去。
  武士怎么死的,这成了情节上最大的悬念,但在影片中,这个真实的悬念相对于谎言所制造的悬念,差不多完全可以忽略了。
  大盗说,他本来没有动邪念,但一阵清风让他看到女子的美貌,于是动了邪念。本来他不想杀武士,但女子被强暴后,居然不仅答应跟他走,还要他杀掉武士,于是他和武士奋勇大战二十多回合,最后将武士杀死。然而,那女子却乘机逃跑了。
  大盗的陈述中,突出了他的骁勇。
  女子说,她被强暴后,大盗走了,她哭着抱住了丈夫,但却发现,丈夫非常冷漠,看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蔑视、嘲弄和愤怒,比大盗更可怕,她拿着匕首扑上去让丈夫杀他,但晕了过去,醒来后发现丈夫胸口上插着匕首死去了。
  女子的陈述中,突出了她的可怜。
  死去的武士借女巫的口也在衙门上做了陈述。他说,大盗强暴妻子后,妻子求大盗杀死他,这个要求令大盗震惊,大盗转而去杀妻子,但她逃跑了,大盗转回来割开了武士身上的绳索,但他心冷至极,于是自杀了。
  武士的陈述中,突出了他的心疼。
  这是衙门上的陈述,但在破败的罗生门边,作为最早发现武士死亡现场的证人,樵夫说出了自己的陈述。
  樵夫说,女子被强暴后,一直埋头地下痛哭,而大盗求她跟自己走。女子哭了很久后,突然跑去割开丈夫身上的绳索,又跑回来爬在地上痛哭。大盗恍然大悟,认为是女子要他和武士决斗。但武士拒绝决斗,因为她已是“妓女”,不值得。他还嘲讽妻子为什么不自杀。武士的说法刺激了大盗,他也失去了对女子的热情,想转身离开。这时,一直只是痛哭的女子突然站起来,用尖利的语言狠狠地嘲讽两个男人懦弱,终于激得两个男人展开决斗,两个怕死鬼非常可笑地打斗了很多回合后,大盗幸运地将武士杀死。
  樵夫的陈述直接驳倒了武士。本来认为以为,死去的人不必说谎了,但樵夫作为目击征人,说死人也会说谎。
  但樵夫一样也撒了谎。原来,他偷走了现场的一把镶着珍珠的匕首,为了掩饰这一点,他也撒了谎。
  四个版本的陈述,能相信谁?显然,谁的都不可全相信。所以,见证了审判过程的僧人说:“如果不能信任别人,这个世界和地狱有什么分别?”

  如果说,一旦有人撒谎,我们就不能信任这个人。那么,这个世界会彻底是一个地狱。因为,谎言实在太普遍了。
  黑泽明的这部影片中,核心点在于女子,一方面是两个男人对她的态度大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她自己对两个男人的态度也很古怪。
  大盗强暴女子时,黑泽明着意描绘了一个细节:她的手一开始是挣扎的,但慢慢地放开了,最后还抱住了大盗的背,而另一只手中的匕首也悄然落地。
  这个细节显示,这个女子从被强暴中得到了快感。
  一些细心的观众关注到了这个细节,并发表评论说,这个女子开始享受被强暴的欢娱了。
  假设这个女子要和这些细心人对话,而这些细心人并没有看到这个细节,那么可以预料的是,这个女子势必会对这些细心人撒谎,她会刻意隐瞒自己在被强暴中有快感的事实,而只将自己描绘成一个彻底的受害者。
  这些细心人知道真相后,势必会谴责这个女子撒谎。然而,他们真有能力理解并接受这个女子的真相吗?
  在被强暴中得到快感,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事情。不管一个女子意志上多么不情愿,当被强暴时,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生理快感产生,这不是由这个女子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强暴带给女子的心理创伤,有相当一部分是,她们不能原谅自己,居然在这种时候会有快感产生,于是她们自己会谴责自己“贱”。因为这种自我谴责,哪怕没有别人知道她被强暴的事实,她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很多女子被强暴后沦为妓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原谅自己这时有快感产生。
  黑泽明的多部影片都给我缺乏宽容的感觉,这不难理解,他生于一个武士家庭,而武士道是一个非常苛刻的生命哲学,太过于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然而,人的自由意志很有限。譬如,身体的快感就不是我们的自由意志所能左右的,我们不能做到在性关系想让自己有快感就有快感,也不能做到想让自己没快感就没快感。假若懂得这一点,一个被强暴的女子就可以理解,她被强暴并产生一定的快感,这和她意志上抗拒强暴并不矛盾,前者她不能左右,而后者她能左右。  
  《罗生门》中,女子撒了谎。但假设她不撒谎,她百分百地坦诚,试问有谁能理解能接受?估计她有快感这一点,影片中的所有人都不能接受。
  这也就罢了,在当时的大男子主义盛行的社会,仅仅女子被强暴这一点,就没有多少人能接受。显然武士不能接受,而当武士说妻子是“妓女”时,大盗也不能接受了。
  既然大家都不能接受她的真相,她只好撒谎。
  武士撒谎也很容易理解。武士道倡导绝对的坚硬,但他先很窝囊地被大盗算计了,接着妻子又在自己眼前被强暴,这两件事彻底摧毁他的自信。他要想继续有颜面地生存下去,只好试着让这件事对自己影响降到最低点。为此,他会蔑视妻子,因他首先蔑视了自己;他会希望妻子死去,因他希望自己死去。
  假若没有一个锋利的、绝对化的武士道精神在他心中,他是否就可以比较宽容地对待妻子在自己眼前被强暴的事实,是否就可以抱慰她的脆弱,和她一起哭泣,一起面对这件事情。
  再如樵夫,假若他拿走匕首这件事可以不被追究,他没有阻止悲剧发生的软弱不被追求,那么他就不必撒谎了。
  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越锋利、越苛刻,人们就容易撒谎。
  回到《罗生门》上,当丈夫和强盗都不能接受一个受辱的女子时,他们才是谎言的制造者。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谴责一个人撒谎时,我们要好好问问自己,假若对方说了实话,我们能否接受。有时我们情愿一直生活在这些谎言中,麻醉自己。
  《罗生门》其道德标准是相当锋利的,结果导致了最可怕的恶——亲人相残——产生。
  不过,《罗生门》中也不是全然没有温暖。一直站在谴责者角度的樵夫,最后出现了自省,说:“我才是那个应该感到羞耻的人,我没理解自己的灵魂。”
  不仅如此,他还理解了那对未露面的父母遗弃婴儿的苦衷,并抱起了被遗弃的婴儿。
  于是,心地单纯的僧人说,感谢你,让我恢复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
  不仅如此,在我看来,那个一直露着狰狞面孔的乞丐也是可以谅解的,他是行了恶,剥了包着婴儿的和服,但他并没有再去剥这个婴儿的内衣。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他的生与死可能就寄托在一件和服上,这时别人没有太大的资格去谴责他的良心。 而且他或许就是把这件和服去换成两馒头,来延续自己卑微的生命。
  他的那副狰狞面孔,可能和大盗一样,只是为了恐吓人的,但他的内心,是惶恐至极,脆弱至极。
  谎言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原谅、不理解,并由此认为“为了生存,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这句话,乞丐可以说,但是自己却在温暖的家中敲出这样的字来,是需要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内心如此残忍。
  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并不是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而在这里大放阙词,而我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说谎。但是当面对社会各种谎言充斥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只有宽容。谎言的另一面并非是真诚,而是宽容,宽容是能减少谎言的唯一道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