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这个世界轴心的位置,达赖一直是听老喇嘛们口口相传的,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谁也不会擅闯禁地,而慕士塔格峰,正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46米,其雄伟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封顶常年雪封,巨大的冰川,冰岩让很多攀登者望而生畏,这里地势陡峭,冰原覆盖面积极大,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
而山脚下就有条穿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小路,多年来也一直是朝拜者和商贩穿梭国境的便道。山脚下有个著名的河谷——塔什库尔干河谷,那里很早以前那里就是一条古老的西行古道,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玄奘、法显、宋云、长春真人从这里走过;斯坦因、斯文·赫定也从这里走过……
小外公静静地听着,他知道丹增嘉措介绍这些,并不是做免费的旅游咨询的,果然,达赖终于说道了重点,这条道当年还有重要教派曾通过这里来到了中亚的东部,并传播到整个内地。那就是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教派”,该教派的创始人就是聂斯脱利(Nestorius),他曾是君士坦丁大主教,一名基督徒,但是由于他个人否认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结合为一个统一本体,认为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的主张,而被革职,并流放非洲,唐代,他的继承者,叙利亚人阿罗本经塔什库尔干河谷到达喀什,并最终到达了首都长安,逐渐发展壮大,并盛行于中亚以及整个美索布达米亚等西亚地区,在中国境内的则称为“景教”。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到了唐会昌五年,也就是公元845年,由于受到当时“灭教”风波的打击,景教在内地一蹶不振,但是在西亚和中亚,却仍旧盛行不衰。不过到了元时期,景教忽然受到蒙古人尊崇,在几乎整个蒙古人的领地广泛流传,鼎盛时期,景教曾在整个亚洲设立了25个教区管理教务。而其中的喀什由于信徒众多,划为第19教区。设有教堂,也有大主教主持宗教活动。当时几乎整个蒙古的王族以及贵族都是景教的信徒。但进入明代后,受到朱元璋对各类宗教团体的猜忌和弹压,景教逐渐走向衰落。于17世纪末伊斯兰教依禅派在喀什的发展和19世纪中叶遍及全疆长达10年的战乱,景教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此过程中,景教信徒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部分归入基督教,从此销声匿迹……
(但是,实际上,景教信徒一直都没真正消失,直到今天所谓的“聂斯脱利教派”在香港还有存在。)
达赖停顿了一会,突然问小外公是否知道,为何后来整个蒙古部族都信奉“景教”,小外公十分茫然,原来,早期,当时每个蒙古大军的军营中,都有“景教”的成员,这些人穿黑衣,戴和黑色面纱,他们不但教授军事阵法,更参与到整个军械制造过程中,而这些“景教”的成员据说有着从遥远的某地原来的黑色矿石,添加进兵器里后,可以让刀枪削铁如泥……凭着“景教”的帮助,蒙古大军的战斗力突飞猛进,横扫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因此,整个蒙古部族无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信奉“景教”。
而当时最令那些蒙古贵族痴迷的就是“景教”中的分身术和夺舍法,在“景教”的信徒中,有很多掌握了两种法术的奇能异士,这些异人常被有亲人远在边疆外征战的蒙古贵族请去,描述丈夫或者儿子此刻在何地正在做着什么,以解相思。而更有甚者,以全家的财富为代价,恳请某些异士将已经死去的亲人魂魄招回,或者还阳而生,或者借尸还魂。(此类故事在很多元明史料笔记中都有记载)
“景教”后来势力庞大,尤其在中亚以及南亚等地,自然也染指到了藏区,而在元代更是由蒙古统治者将其宗教习俗带到了西藏各地,与当地的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他宗教发生了融合,直接影响了西藏密宗的发源。而后来,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一例,三世东科尔活佛杰瓦嘉措转世案,就是在其影响下,使那若六法中的迁识瑜伽转世变成了现实。
说到这里,达赖目光炯炯地盯着小外公,他将桌案上那杯茶水整杯都泼洒在了地上,反问小外公,杯中是否没有茶水了,小外公困惑地点了点头,达赖遂笑了起来,他说,在常人眼中,杯子里的水是没有了,但是实际上,这些水化在了尘世无处不在了,可以说,此刻,杯子里到处都有水……犹如人的肉体死取了,却并非真正的消失,只是换个形式存在罢了。世间多少凡人想亲眼见见“香巴拉”天国,却不知,活着的肉身是不会进入到“香巴拉”世界的,只有超脱了肉身羁绊的高僧或者超脱之人,才有机会进入那个极乐世界。当年聂斯脱利就是因为认识到这些,所以才对盲目的对神的崇拜产生极度怀疑,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真神,只有自我的戒忍,才能脱离苦海达到彼岸。而他之所以至今都流亡海外,也是因为对后来的类似宗教崇拜的个人崇拜极度恐惧和厌恶,这才悄悄去往了印度。
小外公对达赖的那段出走的历史比较清楚,听了他这位同胞半是解释半是开脱之词,只能一笑置之。他到是感觉达赖在闪烁其词间,这个神秘的“景教”似乎和自己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这个世界轴心的位置,达赖一直是听老喇嘛们口口相传的,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谁也不会擅闯禁地,而慕士塔格峰,正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46米,其雄伟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封顶常年雪封,巨大的冰川,冰岩让很多攀登者望而生畏,这里地势陡峭,冰原覆盖面积极大,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
而山脚下就有条穿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小路,多年来也一直是朝拜者和商贩穿梭国境的便道。山脚下有个著名的河谷——塔什库尔干河谷,那里很早以前那里就是一条古老的西行古道,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玄奘、法显、宋云、长春真人从这里走过;斯坦因、斯文·赫定也从这里走过……
小外公静静地听着,他知道丹增嘉措介绍这些,并不是做免费的旅游咨询的,果然,达赖终于说道了重点,这条道当年还有重要教派曾通过这里来到了中亚的东部,并传播到整个内地。那就是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教派”,该教派的创始人就是聂斯脱利(Nestorius),他曾是君士坦丁大主教,一名基督徒,但是由于他个人否认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结合为一个统一本体,认为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的主张,而被革职,并流放非洲,唐代,他的继承者,叙利亚人阿罗本经塔什库尔干河谷到达喀什,并最终到达了首都长安,逐渐发展壮大,并盛行于中亚以及整个美索布达米亚等西亚地区,在中国境内的则称为“景教”。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到了唐会昌五年,也就是公元845年,由于受到当时“灭教”风波的打击,景教在内地一蹶不振,但是在西亚和中亚,却仍旧盛行不衰。不过到了元时期,景教忽然受到蒙古人尊崇,在几乎整个蒙古人的领地广泛流传,鼎盛时期,景教曾在整个亚洲设立了25个教区管理教务。而其中的喀什由于信徒众多,划为第19教区。设有教堂,也有大主教主持宗教活动。当时几乎整个蒙古的王族以及贵族都是景教的信徒。但进入明代后,受到朱元璋对各类宗教团体的猜忌和弹压,景教逐渐走向衰落。于17世纪末伊斯兰教依禅派在喀什的发展和19世纪中叶遍及全疆长达10年的战乱,景教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此过程中,景教信徒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部分归入基督教,从此销声匿迹……
(但是,实际上,景教信徒一直都没真正消失,直到今天所谓的“聂斯脱利教派”在香港还有存在。)
达赖停顿了一会,突然问小外公是否知道,为何后来整个蒙古部族都信奉“景教”,小外公十分茫然,原来,早期,当时每个蒙古大军的军营中,都有“景教”的成员,这些人穿黑衣,戴和黑色面纱,他们不但教授军事阵法,更参与到整个军械制造过程中,而这些“景教”的成员据说有着从遥远的某地原来的黑色矿石,添加进兵器里后,可以让刀枪削铁如泥……凭着“景教”的帮助,蒙古大军的战斗力突飞猛进,横扫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因此,整个蒙古部族无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信奉“景教”。
而当时最令那些蒙古贵族痴迷的就是“景教”中的分身术和夺舍法,在“景教”的信徒中,有很多掌握了两种法术的奇能异士,这些异人常被有亲人远在边疆外征战的蒙古贵族请去,描述丈夫或者儿子此刻在何地正在做着什么,以解相思。而更有甚者,以全家的财富为代价,恳请某些异士将已经死去的亲人魂魄招回,或者还阳而生,或者借尸还魂。(此类故事在很多元明史料笔记中都有记载)
“景教”后来势力庞大,尤其在中亚以及南亚等地,自然也染指到了藏区,而在元代更是由蒙古统治者将其宗教习俗带到了西藏各地,与当地的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他宗教发生了融合,直接影响了西藏密宗的发源。而后来,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一例,三世东科尔活佛杰瓦嘉措转世案,就是在其影响下,使那若六法中的迁识瑜伽转世变成了现实。
说到这里,达赖目光炯炯地盯着小外公,他将桌案上那杯茶水整杯都泼洒在了地上,反问小外公,杯中是否没有茶水了,小外公困惑地点了点头,达赖遂笑了起来,他说,在常人眼中,杯子里的水是没有了,但是实际上,这些水化在了尘世无处不在了,可以说,此刻,杯子里到处都有水……犹如人的肉体死取了,却并非真正的消失,只是换个形式存在罢了。世间多少凡人想亲眼见见“香巴拉”天国,却不知,活着的肉身是不会进入到“香巴拉”世界的,只有超脱了肉身羁绊的高僧或者超脱之人,才有机会进入那个极乐世界。当年聂斯脱利就是因为认识到这些,所以才对盲目的对神的崇拜产生极度怀疑,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真神,只有自我的戒忍,才能脱离苦海达到彼岸。而他之所以至今都流亡海外,也是因为对后来的类似宗教崇拜的个人崇拜极度恐惧和厌恶,这才悄悄去往了印度。
小外公对达赖的那段出走的历史比较清楚,听了他这位同胞半是解释半是开脱之词,只能一笑置之。他到是感觉达赖在闪烁其词间,这个神秘的“景教”似乎和自己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