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中国A股战略地位(上)

  请各位仔细看本人回来之后所写的几篇正文,字数不多,但足够你认识当下情况,做好一切一个合格投资者该做的事情。本人回来之后,只提过一次用部分资金买入,其后对所有走势均用 反弹字样来区别。
  别把投资当儿戏,钱是自己的,好好学习才是真。
  如果非要给今天的反弹划定一个界限,那就定义为超跌反弹。
  如果非要给这次反弹一个参考的标准,那就是2330点,站不上,市场会继续向下试探低点,但这次反弹之后所产生的那次下跌,很大概率会引发一次比较有力度的反弹。所以有本事的,就等着吧。
  今天不谈股票,投资的渠道有很多,毕竟不一定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何况对于中小资金,单一的做多股票模式,是有很多弊端的,毕竟在一个十多万亿的市场,A股已经今非昔比,对股票的选择,操作难度都已经变得比几年前更加的复杂。总之,天天说A股也无聊着,就说说中国人常见的陋习吧。也许说说与生活更加贴切的事,反倒是好事。

  一、“借钱” 文化

  中国人眼里,借钱见怪不怪。关键在于,中国人喜欢把借钱这东西衡量到一定高度,例如,借多少钱,才能体现两人之间的情感,还经常有人用借钱去试探这类爱情,友情的天枰。当对方选择SAY“NO”的时候,中国人心态就发生了很奇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让其自身对身边人,对社会就有了一类看似很正确的认识。所以被借的那一方,一旦说不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的这种情感的破裂程度。所以一般人,很难拒绝。聪明的人会将其被借数量划定在一定额度内,同样借此来考验借钱的一方。实际上这种文化作用都是相互的,但却是陋习,被借方,有SAY "NO"的权利,反之,也有SAY“YES”的权利。借方,必然面临被借方一个信用,情感以及偿还能力的一个综合评判。毕竟在借与不借之间,一定有一个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什么,都仅仅只是选择,答案永远只有两个。无论选择最终的答案是什么,这都是一种被尊重的权利。而不是一个衡量情感的标准。

  二、“靠”文化

  中国人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靠这靠那之后,却从来不去想靠自己。就连父母本身,都没有一个义务让你靠,更何况朋友。

  人生在世,靠自己,能力大了,帮助更多人,才能积累更多善缘。

  三、“拐杖“文化

  紧接第二点,这一类不仅仅试用于中国人,大多数人从骨子里都渴望找到一生可用的拐杖,有了这个拐杖,就可以衣食无忧,一劳永逸。而生活非生活,变化非变化,又何来拐杖可依?

  四、”抱怨“文化

  依旧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世界大多数都有这个阶段。抱怨有很多,包括情感,生活,政治,民主,人权,社会黑暗面,等等。

  每日看见抱怨的挺多,但实际去要解决的挺少,而事实的情况是,能解决的,就不用抱怨,不能解决的,抱怨了也没用

  政治,民主,人权,中国自古以来,所有政治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牺牲品,把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账本,都计在一个只有几十年的政党身上,这也不是中国实情。青天大老爷,父母官,这种传统陋习要去除,需要每个中国人都重新审视自身,自身文化传统影响,从骨子里站起来,这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而从骨子里站起来的依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纲》里。
  说说心态的问题,当有了足够的技术保障,心态往往才是获利的关键,无论在任何一个战场上,最终决定胜败的,就是心态。
  然而心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问题,也不是问题。
  说是问题,是因为大多数人受六识所迷惑,受贪嗔痴天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人举那个例子的原因,同样一双眼,观察自己的手,在显微镜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也就是是说,你到底相信自己眼睛呢 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同样这个例子也可以放到操作里,每个级别的分类方式都不一样,你选择了哪一个级别,看到的形态和对应的方式都不一样,大走势里面有大节奏,小走势里面有小节奏,所以针对股市,你单独看本人所有的话, 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而如何去分辨对与错,需要一定的功底,当能分辨之后,真正的拐杖也就不再是拐杖了,而那所谓的拐杖就会成为你盈利的利器,而这拐杖是你无意间的不断努力所创造的,那就是你自己。
  而当知道这些概念之后,必须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不断提升自己,最终才能完成一个阶段的修炼,而这个修炼最终会帮助你自己实现财富自由。
  但实际上,如果真能有这本事,财富也将不再是财富,人生有很多趣事,不仅仅只有这些表面的物质,人最终生活在物质里,为物质而默默一生,到最后绝大多数是一事无成。所以,人,还是多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2330参考 依旧有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