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音乐产业的从业人员来八一八歌手们的陈年往事

  单看我对王菲窦唯婚姻的解读,便可看出我还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站在女性立场上的。

  回帖还有人提周杰伦,一直觉得周的神作是第二张专辑。周第一次吸引我让我拍案赞赏的是那首双节棍,灵感肆虐,才气纵横。非同于简单的拿来主义的r&b和说唱,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周的作曲,方文山的词,钟兴民的编曲,都调整到了自己的兴奋状态。周后来的作品收敛了多了,方的作词也越来越刻意雕琢,让我非常怀念范特西时期的周。

  艺术创作就是这样,艺术家们最好的作品,要么在年轻初期的作品,要么在老年临死之前。中间的阶段往往技术上高峰期了,审美价值并不出色。原因是年轻的时候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天然感觉的灵性之作,老年后是看透了,多年的积累最终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中间的那段时间,在技术上日趋熟练,因此过分的体现和依赖技术,而观念上知道的越多,束缚也越多,但阅历还不足以完全理解。

  说到方文山,一直觉得他和一位南宋词人吴文英有些类似。两个人的作品都有极妙的通感隐喻,都擅长意在言外的结句,都失于过分雕琢和堆砌。张炎评吴文英的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用来评价方文山也很贴切。张炎的词相比来讲更冲虚淡雅,但也因此少了些人气,美则美矣,没了灵魂。
  讲林依轮这个,除了我对美术圈比较熟悉而林是最早进入当代油画艺术收藏圈的艺人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本人也是一个标准吃货,无事也在厨房捣腾着以此为乐。
  美术圈的吃货一堆堆,个人经历不同,口味也不同。如方力钧因为曾在云南久住,对云南菜情有独钟,最喜酸臭辣的云南腌菜。他开的餐馆茶马古道的生意也一直不错。方非常的推崇王朔,每每把他和崔健相提并论。而曾梵志,心心念念的是一罐小火煨出来的湖北瓦罐汤,因为他的家乡在湖北。说到底,大家吃的都不是美食,而是记忆中最难忘的滋味。
  同感,不过也时有绝妙好辞

  那肯定,如最近因为我是歌手比较热的烟花易冷,其中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这两句,还是颇见功力的。青花瓷里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隐喻之绝妙又自然天成,都让我佩服不已。
  问庾澄庆算不算摇滚的,庾澄庆绝对是个热爱摇滚的青年(现在是中年了),他的很多歌都带摇滚元素,但总体来讲还是流行路线的歌手。不过歌手的每一时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罗大佑,我觉得他算是一个摇滚歌手,他的鹿港小镇、之乎者也、皇后大道东、未来的主人翁都是非常出色的摇滚作品,但是他也有很多民谣和流行佳作。罗大佑无论艺术性、思想深度、人文气息、技术性都华语顶尖,综合实力更是港台内地无出其右者,无愧教父称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