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并非不知,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但是没有办法,他做不到抛开现在的生活环境,重新做回自己。看得开利,看不开名。不但看不开,而且非常在意。第一张专辑出来前,他是寄予厚望的,但是反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他就直接抑郁了。当时不少朋友劝过他,不要看得那么重,做音乐是要自己开心,我乐写我心,何必非要众人承认呢?
他不是一个豁达的人。
尊重内心?还是迎合受众?每个做音乐的人都在问自己,从初初起步的小明星到功成名就的大神,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这个选择。迎合受众,会迷失本性,而迷失本性就会丧失掉自己独有的魅力,反而会失掉一部分受众;坚持做自己,也许会永远湮没无闻,但也许这份自我的魅力终会散发光芒,吸引属于你的那一部分受众。在这样微妙的变化间掌握平衡,是一件难事。王菲的成功,皆赖于她的团队深谙此道,平衡木走得好。
作为创作歌手,最痛苦的就是江郎才尽,突破不了自己。靠嗓子吃饭的歌手,嗓子倒了还能转而学学创作,创作歌手写不出歌了,那就废了。
现在很多新人都喜欢打着创作歌手的招牌,博一个才子之名。奉劝一句,这条路不好走。一旦以创作歌手招牌出道,这辈子就得戴着这个帽子,初始或许觉得是金帽子,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圈。你创作不出来,听众粉丝都不原谅你,会对你失望,会觉得你再无价值,即使你的嗓子还过得去,比大多数偶像歌手唱得好多了,也不可能回头去当个单纯的歌手了。到那个时候你只有象许巍这样痛苦纠结着,或者走上“借鉴”抄袭之路。
他不是一个豁达的人。
尊重内心?还是迎合受众?每个做音乐的人都在问自己,从初初起步的小明星到功成名就的大神,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这个选择。迎合受众,会迷失本性,而迷失本性就会丧失掉自己独有的魅力,反而会失掉一部分受众;坚持做自己,也许会永远湮没无闻,但也许这份自我的魅力终会散发光芒,吸引属于你的那一部分受众。在这样微妙的变化间掌握平衡,是一件难事。王菲的成功,皆赖于她的团队深谙此道,平衡木走得好。
作为创作歌手,最痛苦的就是江郎才尽,突破不了自己。靠嗓子吃饭的歌手,嗓子倒了还能转而学学创作,创作歌手写不出歌了,那就废了。
现在很多新人都喜欢打着创作歌手的招牌,博一个才子之名。奉劝一句,这条路不好走。一旦以创作歌手招牌出道,这辈子就得戴着这个帽子,初始或许觉得是金帽子,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圈。你创作不出来,听众粉丝都不原谅你,会对你失望,会觉得你再无价值,即使你的嗓子还过得去,比大多数偶像歌手唱得好多了,也不可能回头去当个单纯的歌手了。到那个时候你只有象许巍这样痛苦纠结着,或者走上“借鉴”抄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