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塌糊涂到天V涯 6798楼 2013-04-03 09:49:17
媒体就应该什么都报道,不管好的坏的,知情才能产生监督的效果,如果有选择的报道,那就给了有权利的人隐瞒自己违法行为的机会,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楼主对媒体的观点我不能认同,报道事件的真相是媒体的责任!
-----------------------------
媒体监督政府没错,但为了销量,大肆渲染杀人就不对了。
就算媒体一定要报道杀人事件,那么客观报道即可。
但为了攻击政府,而发出同情杀手的言论,就属于鼓励犯罪了。
@ditthan 6799楼 2013-04-03 10:09:36
发现这个帖子后追看了楼主的短篇辑,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字风格,也很钦佩楼主在心理学上的造诣。想请教楼主一个问题,我经常能梦见处于一种必须要跑动起来的环境里,比如着急赶车,或逃离某场景,但身体像有巨大阻力一样很难动弹,有劲使不出,步子迈不动,从心理学上看,这属于什么情况呢?谢谢!
-----------------------------
谢谢你的持续关注。很久没有更新短篇集了。哈哈。
梦见跑不动,跟你对身体的自信程度有关。
我以前也总是做类似的梦。
后来坚持锻炼身体,加强力量与速度的训练之后,我就对自己的身体自信多了。
即使在梦中梦见逃跑,打架等激烈情节,我也能应对自如了。
不过凡事皆有利弊,最惨的一次是梦见挥拳打人,结果神经搭错了线,真的挥拳了,我以一个标准的刺拳,打到了床头柜。结果后来手肿得像个包子。。。
@一颗胖竹子 6784楼 2013-04-03 00:18:36
楼主楼主~~~~求看到!!!!求看到!!!!!
我从各种事感觉自己是个不够坚定的人。。。。。
本来对于一件事有自己想法,看到别人说的也有理,就忍不住改变了。。。。
或者,本来做好决定,别人劝说后,就会犹豫不决,不能坚持。。。。。。
是因为从小习惯父母替自己做决定了?
。。。要怎么补救呢????虽然很努力想自己坚定起来。但架不住别人说的看似有道理。。。。。。
-----------------------------
是性格原因吧。这很难改变。不经历大风浪,性格不会改变。
@超级茹茹v 6791楼 2013-04-03 06:10:38
2000年,犯罪者除了精液却没留下其余的现索且对受害人施暴。可以推断,有犯罪经验却没被发现,冷静。但是,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应该是泄愤的情绪大于情欲。由此猜测,犯罪者应属于被排挤欺压的弱势群体。受害人多属年轻女性,犯罪方法为先虐待再杀害。犯罪者年龄应该偏向30-45且自信能控制场面。过了3年再出来犯案且是同一县城,这3年可能因別的问题进过监狱或外出务工。2003年后犯罪频率猛增,或许是2000年的案件没有被追......
-----------------------------
你相对接近答案。但是看漏了一些细节。一会儿统一作答。
@超级茹茹v 6791楼 2013-04-03 06:10:38
2000年,犯罪者除了精液却没留下其余的现索且对受害人施暴。可以推断,有犯罪经验却没被发现,冷静。但是,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应该是泄愤的情绪大于情欲。由此猜测,犯罪者应属于被排挤欺压的弱势群体。受害人多属年轻女性,犯罪方法为先虐待再杀害。犯罪者年龄应该偏向30-45且自信能控制场面。过了3年再出来犯案且是同一县城,这3年可能因別的问题进过监狱或外出务工。2003年后犯罪频率猛增,或许是2000年的案件没有被追究,生活更不如意而频繁出手。还有唯独没有发生过类似案件的村庄应该是犯罪者的居住地。
——————————————————————————
答案与你说的类似。但是不完全相同。事实上,你看错了几个地方。
首先,你说除了精液没有留下其他线索。因而推测他有作案经验,但是没有被发现。
这点你是对的。
但是你说,他冷静,有对现场的控制力。就不对了。
你要知道,他的作案地点在农村,县城的警察办案能力不强,即使有线索,他们可能也找不到。甚至可能根本就懒得找。
所以他未必是杀人惯犯,这个推测是有旁证的。比如:第一次凶案的受害者并不是十几岁的女孩,后面几次才是,所以第一次杀人,很可能是临时起意的尝试性犯罪。
也许他只是想强奸泄欲,杀人只是因为犯罪现场失控造成的。
后来他殴打,捆绑,杀害被害者,恰恰说明他是背后偷袭型的杀手,他对现场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因而他不可能是30岁以上的高智商男性。
而应该是30岁以下,年轻的体力工作者。
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我推测,这个人平时笨嘴拙舌,不善言辞,他自以为聪明,因而总想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但往往会被人看穿,因而不得不沉默寡言。这个人很可能口碑不好,且没有知心朋友。他属于傻有心眼的那种人。
什么是傻有心眼的人呢?就是那种,自以为很聪明,能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却缺乏必要的手段,结果一出招就被看穿。
这种人给人的感觉应该很奸,很不真诚,自视过高,且智商较低。
@超级茹茹v 6791楼 2013-04-03 06:10:38
2000年,犯罪者除了精液却没留下其余的现索且对受害人施暴。可以推断,有犯罪经验却没被发现,冷静。但是,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应该是泄愤的情绪大于情欲。由此猜测,犯罪者应属于被排挤欺压的弱势群体。受害人多属年轻女性,犯罪方法为先虐待再杀害。犯罪者年龄应该偏向30-45且自信能控制场面。过了3年再出来犯案且是同一县城,这3年可能因別的问题进过监狱或外出务工。2003年后犯罪频率猛增,或许是2000年的案件没有被追究,生活更不如意而频繁出手。还有唯独没有发生过类似案件的村庄应该是犯罪者的居住地。
——————————————————————————
你的第二点推测是,他泄愤的情绪,大于情欲。
事实上,我当初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就像我说的,真实的案子,总是比编出来的小说要有戏剧性。
所以如果警察此时到处去找那些,对女性有仇视心理的人,那调查方向就跑偏了。
在这一点推测上,不能说你错了。只能说世事难料。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论他仇视女性与否,反正他对社会有仇视,这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他必定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其实这就是整个推理的突破点。
也是许多人都遗漏的一个细节。
要知道,农民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并不会对社会充满仇视。事实上,在本乡本土做这种反社会案件的农民,还是很少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那么这个人为何会如此反社会呢?
难道说他是个流窜作案者?
警察也曾经这样想过。但由于犯罪案件大多发生在县城内,所以这个推理不成立。
县外没有类似案件说明,他就是本乡本土的农民。
那么为何这个农民,会有反社会心理?这是违背常理的。
答案很简单:他一定是外出打工了。农民在本乡本土,大部分都是很老实的。因为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没有攀比,也没有特别的歧视。农民与农民之间,即使有贫富的差距,也不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反社会心理。
但是如果他曾经外出打工,看到了外面的灯红酒绿,然后再回家,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准,他就会产生反社会心理。
所以,应该从曾经外出务工的人员上查找嫌疑人。
结合县内2000-2003年无犯罪的情况。
说明这个人应该是又重新外出打工了。
同时,这个猜测也是有旁证的。
因为我前面提到了,第一起案子的被害者,年龄偏大,不属于他喜欢的类型。而他之所以对这个人犯罪,是因为他是尝试性作案。他的本意应该是强奸,而杀人则是因为现场失控。
正因为他第一次杀人,是不得已的,是偶然的,是出乎他的意料的。因而他在案发后变得异常恐惧。
人在极度恐惧之下,要么改变装束,要么选择逃跑。
所以2000-2003,他为了逃避排查,而外出打工,此后他也没有再在本地犯罪。
当你的猜想,有诸多旁证的时候,且这些旁证在逻辑上可以相互支持,就说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不管他看上去如何不可思议。
经过警方的大力排查,在县内走访7万人,结果发现了许多隐案。
事实上,这个人果然是以强奸为目的的。
他曾经强奸过许多人。但由于当地民风保守,又没有发生死人的情况,因而没有人报案。
同时大量隐案的出现,也说明了一件事:
省里的专家来到县里之前,当地警方是没有做过大量走访工作的。
不付出辛苦,怎么可能得到收获?
坐等在派出所里,难道罪犯就会不耐烦自己找上门来自首吗?
开什么玩笑?
由此可见,县级公安不只是水平有问题。敬业方面也有很大问题。如果不是省里知道这件事后,派专家督办此案,这个案子也许永远不会破。
我很不明白,难道这些警察就没有女性家属吗?他们就不担心自己家属遇害吗?
总之,走访了大量的群众之后。
警方果然找到了几个嫌疑人。这几个嫌疑人,都有作案嫌疑。
但其中嫌疑最大的,肯定就是那个从未发生过强奸杀人案的村子。
而且这个人,符合专家的一系列推测:
这个人奸诈,没有朋友,不善言辞,28岁,第一次作案时25岁。体力工作。外出打工。2000-2003年在秦皇岛。
省公安与秦皇岛进行联系后,秦皇岛那边发来一些资料。说在2000-2003年间,秦皇岛也发生了数起类似案件。经过dna比对发现,是同一个嫌疑犯。
与此同时,警察在锁定了这名嫌疑人之后,通过秘密手段获取了嫌疑人的dna样本,与这些案子的dna样本进行比对。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果然就是他。警察抓捕他之后,对他进行突击审讯。此人由于已经太久不归案,所以心理素质经过这些年的培养,已经变得很强。他宁死不交代问题。
直到最后警方采取了一些特别手段,他才招供。
于是真相大白。
可是,这个案子如此普通,我为何要说这个事情呢?
难道这个案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前面我说了,几乎所有人见到这个案子。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嫌疑人仇视女性。
按说这种人在本乡本土,乡里乡亲都认识的情况下,是很容易被揪出来的。
只要找离过婚的,大龄未婚的,被恋人抛弃的,被母亲虐待的,母亲婚外情的等等。
就可以很容易地排查到这个人。
但是它并不符合这些情况。相反,他有个稳定的家庭。
他在秦皇岛当油漆工,在2000年的时候,一年就能收入3-4万元。而那时候,城镇居民的年平均收入只有10000元左右。所以他是个挺有钱的打工者了。
又有家庭,又有稳定收入,他为何对女性如此暴力伤害?
经过调查发现,他喜欢看性虐电影。
平心而论,男人爱看色情片,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事实上,许多人都看过,但是没有引起什么犯罪行为。可是为什么,有的人看过就不行呢?
答案是:色情片也分很多种。如果是讲述帅哥美女的美丽邂逅的,双方你情我愿地进行性活动,我想这种类型的片子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如果这个片子是讲述未成年性爱,甚至是性虐,虐杀等情节的。问题就大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国家没有能力对色情片进行全面禁绝。那么最好模仿美国,对此类作品进行分级。
你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性能量。但是如果牵涉到暴力、未成年的,就坚决取缔抓捕。同时开放合法的红灯区,让一些生理情况特别的男性,进行合理的宣泄。
我想此类因为看电影而造成的模仿犯罪,就会少很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虐杀之类的情节,本来应该只发生在对女性有特别愤怒的人身上。
愤怒是他们虐杀被害者的原动力。
但是在没有愤怒的情况下,虐杀被害者。
他肯定是因为犯罪者对这种虐杀情节有着特别的幻想。
幻想丰满道能驱动他去把幻想付诸实践,那么他的年龄起码应该在35岁左右。而且他一定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同时他的幼年,一定遭遇到过可怕的事情。以上这些条件,哪怕少一个,都不足以让他付诸行动。
同时,由于虐杀时,会发出哀号声。且作案时间比普通强奸案要长。
所以这个人应该有着极高的智商,且有语言能力。
他应该能够用语言诱骗被害者,进入他的理想区域,再进行犯罪。
比如将女人骗进他的密室,他的地下室等等。
而现在我介绍的这个人,他既没有语言能力,也没有密室,更没有囚禁场所。他的作案场所非常随意。
这分明显示出他没有极高的智商。
没有高智商的人,是不可能单凭幻想的动力,来驱动自己犯罪的。
所以,这个案子的诸多线索,本身就是一系列的矛盾。从心理学上,这个案子在很多地方都是说不通的。
但是,一旦知道嫌疑人,整天沉迷于虐杀类的色情片,这些矛盾就都解开了。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幻想出来的场景,能够让人产生快感。
这个快感的强度能够达到驱动人犯罪的地步。已经说明这个人的想象力达到了一个极致。这个人一定是个聪明人,至少在想象力方面,不会很差。
但虐杀类色情片的出现,弥补了那些想象力不足的人的智力缺陷。也提前了他们的犯罪年龄。也就是说,这类影片起到的作用,是替他们幻想,替他们思考了。
这种功能,使得那些本来就没有很高智商的人,也产生了虐杀的念头。
过去产生一个连环杀手,需要各种巧合,各种不幸。是一系列偶然的产物。因而发生概率极低。
而现在,一个正常人,只要看看视频就做到这一切。使得连环杀手正在批量化地产生。
所以我不得不说,某些虐杀类型的色情片,是确实可以诱使人们犯罪的。国家应该加大对此类电影、视频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借助网络传播的色情片。警方应该对此类网站内容的提供者,抓一批,枪毙一批,震慑一批。才能遏制这种类型的犯罪。
@ditthan 6818楼 2013-04-03 13:23:35
做梦打架还需要挥拳么,动感光波随手就来
-----------------------------
所以你疯得比我厉害。。。
@森鑫2012 6824楼 2013-04-03 14:58:06
看了楼主这些帖子,觉得楼主一些对罪犯的分析比较到位,然后看了楼主一些其他小说。总觉得楼主不了解女人,楼主心理渴望20左右迷人小妖精,在小说中诚实体现了这种渴望,并不是说多肤浅,而是小说中你写出来的感觉没有看到什么你对她或他对你的真情,你们之间没什么共鸣,你只是造了这么一个壳,符合你欲望,也就是你生理上需要这么一个人,你认为你会爱这么一个人。
我就拿有一篇小说来说,小说中的我家里贫困......
-----------------------------
拿小说的内容来推断作者的性格,果然是奇葩。
这么说鲁迅就是最大的阿q了。洛丽塔的作者必定是个娈童癖。水浒的作者是个杀人犯。三国的作者是个阴谋家。曹雪芹必定是娘炮。
写小说,就要看读者群体是谁。我的读者群体是男性屌丝,平时都抑郁不得志。我却把女性写得很知性,很理性,有头脑。在天涯这种地方,你觉得会有人看吗?
作为一个写作者,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替读者说出他想说的话。迎合他们的品味罢了。事实也证明,这种创作思路是正确的,不然不会有1000万点击的佳绩。
至于我自己跟女人打交道多不多,身边有没有追求者。我自身的魅力如何。我自己知道,我朋友知道,我老婆知道就行了。不值得拿出来炫耀。
不过还是谢谢你打这么多字,不管你出于何种目的吧,反正你把小说看了。这就让我很欣慰。小说不符合你的口味,我只能说抱歉。不过,好歹没找你收费不是吗?
@森鑫2012 6824楼 2013-04-03 14:58:06
-----------------------------
@我被注销了422 6831楼 2013-04-03 16:20:11
……事实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的奇葩jp人物。不是所有女性都如此,但也不能说没有lz写的那种女性。
-----------------------------
哈哈哈,谢谢替我辩护。实际情况是,各种极品奇葩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很多见的。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编辑。她约我写个稿子,我就写了个,结果她暴怒地跟我说,这种稿子用不了。
我很纳闷,为什么。
后来才知道,我写了人口拐卖的问题。写几个女孩结伴去外面打工,结果被拐卖。这刺痛了她的神经。因为她也来自农村,也曾经结伴出来打工。也曾经被男人骗财骗色。
然后这个人,就很恼火地骂我,说我写得烂,歧视农村女性。智商低,情商低,竞争不过农村的打工者,所以才写这种文章。balabala。。。
其实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我那篇文章,我明明是出于尊重女性的目的写的。
所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主人公,因为小说是最好的墨迹实验。
如果一个小说能激起你的某些情绪,必然说明你有某些经历上的共鸣。
@罗川菊花男 6835楼 2013-04-03 16:39:49
之前刷机后就遗忘了此贴,又回来看了看,原来楼主没挖坑啊!
太精彩了顶你!
-----------------------------
哥不挖坑,哥挖无底洞。许多年之后,你们可以通过我的坑,去美国观光。
贯穿地球是我的最大梦想。
说实话,我要是有足够的脑力,我应该去写科幻小说。
我认为最难的小说,一个是写时代的。比如《教父》、《悲惨世界》之类——我喜欢叫他悲催世界。哈
另一种就是科幻的,因为你写的东西,必须符合科学规律与文学规律。
我看过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科幻小说。那时候认字还不全,翻着字典看完的。然后就是各种硬科幻,各种软科幻,学生时代好爽啊。想看什么书,就能看什么书。哪像现在,看书都要忙里偷闲。
结果科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开始看心理学了。因为有个科幻小说上写了,只有一件事是人类用科学无法解释的。那就是人的心理。
一开始看的是苏联的心理学,把人都当机器来研究。利用条件反射原理,使用铃声控制狗的唾液,这无非就是要证明,人就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打着心理学的幌子,把人当牲口研究。
但是后来看了许多欧美学者的心理学的书之后,我发现人不是机器。人在很多时候,是不可推测的。尤其是,当你懂得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之后。
你们能想象一台机器,他突然获得了智能,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设计原理吗?
在他开始思考之前,你可以预测出他的行为。
而一旦他开始思考自己,你的一切预测,就都不准确了。
人就是这样一种会思考自身的机器。
所以学过心理分析学的人,他们都是不可捉摸的。因为你在对他进行探索之前,他已经探索过自己无数次了。
正因如此,你永远无法证明一个精神病学家是精神病。因为你对他的一切判断,他都早已熟知,因而都是无效的。
噗。。。又跑题了。。。今天很累,因为昨天玩游戏的时候睡着了,结果就落枕了。歪着脖子坐了一天。。。
@zbl5566 6837楼 2013-04-03 17:17:58
追贴终于追上了,lz继续,微博上已经粉你啦~~~
嗯,我也觉得在网络上必须不能给无理取闹的人好脸色,骂我者,视心情而定回骂之,这样做有时候的确很有趣。
这个帖子加强了我的防范意识,非常感谢。
-----------------------------
加强防范意识,让坏人无机可乘。
防范犯罪,比追捕罪犯要好得多。
本故事持续更新中——心理强大者请持续关注。。。
http://bbs.tianya.cn/post-16-844924-10.shtml
恐怖罪案——《朋友家的艺者》
——讲述一群美丽女人的故事
@Lovey_Dovey 6844楼 2013-04-03 19:12:50
这一周来天天辛勤地追帖子…
今天想起了算是有些相关的事情
最近说是误判的张辉张高平叔侄俩03年的奸杀案
毒蜂大人可否分析一下?
当时遍寻不得物证,受害者指甲内DNA不符
但又似乎侦查十分细致客观“细节一一吻合”
既然广义上的犯罪心理学包含了与犯罪一切相关的心理活动
可否分析一下刑侦人员同控方、法庭的心理?如何的心理导致这样的冤案形成?
老实说 看到这样的冤假错案 心里实在是......
-----------------------------
有些人鬼迷心窍,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蓄意捏造证据,刑讯逼供,蓄意捏造冤假错案。还需要分析他们什么?
这些败类要人性没人性,要能力没能力,除了草菅人命,他们还能做什么?并非我歧视女性,但我不得不说,我还真的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女神探。
树典型本身就是荒谬。
破案这种事情,来不得一点差错。这女魔头办了三百起死刑案件,鬼知道死在他手下的冤魂有多少。
别人家的警察死后上天堂,这女魔头死后下地狱都便宜了她。
分析她怕脏了我的手。
@森鑫2012 6859楼 2013-04-04 11:46:27
小说中人物之间交流,或者说是人物间那种互动和爱,在我看来没有。这也许有点像楼主说的,你的这篇小说没有迎合我的喜好吧,我不喜欢小说中的人物。至于妄自猜测了楼主,是因为你这篇主体是在分析犯罪行为,写犯罪侧写,是通过行为分析性格,再分析下一步行为的帖子,我大胆的分析了下,在我看来情商低是个中性词,所以写了出来,我也不是心理学家,不用当真。我因为喜欢这篇而看了其他的,觉得一些小说没有达到我的期许,发......
-----------------------------
其实关于小说人物与情节,你想说什么都可以。因为我看你也没有什么恶意。并非是象某些人那样找麻烦的。
但我的想法是,咱们都尽量自觉不歪楼。
关于小说的事情,就在小说那个帖子里讨论吧。你在那里发这段话,我会更愿意平心静气地跟你讨论。而在这里,我只能进行话题阻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请谅解。